9月18日上午參觀完姑射山后,便驅車吉縣,計劃下午參觀掛甲山石刻。下午4點半趕到,可這里沒有開門,隔著門縫只能看到一絲景觀。正要準備回縣里住宿時,看門人竟然來到了門前,我們如此有緣。這里緊挨縣城,背依錦屏山,面臨清水河,其摩崖造像的窟龕主要分布于掛甲山東側臺地上佛閣寺院內(緊鄰國道G309旁),
寺院已毀。造像的雕鑿手法有高浮雕、淺浮雕和線雕。據《吉縣志》載,以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鐫刻最早,但現在已看不到北魏時期的題記。余為隋開皇二年(582)、宋熙寧二年(1069)、金皇統五年(1145)、明正統九年(1444)等雕刻。從石壁頂上鑿有椽孔的痕跡可知,原有插廊一類的木構建筑也已蕩然無存。現存摩崖石雕佛像分六區八組:每區二至三龕,多為火焰式或尖拱形,造像多為一佛二菩薩,佛座為覆蓮瓣束腰須彌狀,菩薩脅侍兩側。2019年10月7日,被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文發表于2021.11.22,微衛星新浪博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