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是一種圓潤,是一種心安,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保持不爭的心態,自然收獲開闊的心胸。
不爭,能夠摒除內心的煩惱,走出內心的樊籠,萬籟俱寂,恬靜出塵。
有這樣一個故事。
大師到施主家中做法,事后,施主卻發現少了20銀兩,遂到寺院大吵大鬧,埋冤大師的道貌岸然。
大師不惱不氣,只說,你把這20銀兩拿走吧。
然后,接著打坐。
施主回到家中,妻子忙說,因娘家有事,早上走的急,將家中的20銀兩帶走作為盤纏。
施主知曉內情后, 忙去寺院道歉。
大師只說,那就放下吧!然后,繼續打坐。
大師在誣陷面前,泰然處之,實為修行德行的最好證明。
于大事前,不爭而自勝,實為人生的大智慧也。
英國詩人蘭德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佛陀說:“我不與世間爭,世間與我爭。”
是啊,爭與不爭是人生態度,更是人浮于紅塵之上的境界。
唯有心之豁然,方能走出欲望的禁錮,獲得心靈的慰藉,真正的幸福將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