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明星,美人以及大家閨秀風范于一身, 經歷了幾十年的人生歷程,雖然不再青春, 然而儀態風采恰如其身份,明星氣質依然, 偶爾幾句風趣幽默笑話亦十分令人回味。 她便是五六十年代紅遍香江的長城電影公司當家花旦, 一代清麗美人――夏 夢。 夏夢,原名楊蒙,江蘇蘇州人,1932年生于上海。 15歲時,隨家移居香港,就讀于瑪利諾書院。在校時,楊蒙喜愛文藝,曾參加《圣女貞德》等舞臺劇的演出。 17歲那年,楊蒙懷著好奇之心,和一些同學到“長城”影片公司去觀看著名電影明星李麗華拍攝影片“紅樓夢”。在場的一大群女生中,數她最高,身高 1.70米,清純亮麗,楚楚動人,加上有一對古典美人式的丹鳳眼,渾身散發出東方美女的韻味。在場的演職人員都竊竊私語。當即被大導演李萍倩慧眼看中。但是因為家長堅決反對,當時未能如愿。后來,楊蒙沖破家庭的樊籬,徑自加入了“長城”影片公司當演員。為此,楊家曾登報與她脫離關系。 “長城”公司喜獲新苗,對她寄托了希冀之夢。于是經導演和專家研究,在“夢”上做文章,給她起了個藝名——夏夢。接過這個帶有詩味的名字,她坦然自信地投入了夢幻般的銀幕世界。
少女夏夢
夏夢的外形艷而不媚,貞靜平和,嫻雅大方,兼之她身材高挑,是全香港公認的“西施”,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譽。大作家金庸曾經說過:“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就像夏夢,才名不虛傳。”名導演李翰祥也說過:“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當時,正逢李麗華退出“長城”公司,“長城”的老板和導演就讓18歲的夏夢將李麗華飾演的角色都接過來。就這樣,夏夢以少女飾演少婦,首演了影片《禁婚記》,一炮打響,立即竄紅。從此一發不可收。
1951年《禁婚記》劇照 右為韓非
1950至1956年,夏夢在“長城”公司拍片18部,包括《禁婚記》(1951)《一家春》(1952)《孽海花》(1953)《絕代佳人》(1953)《都會交響曲》(1954)《不要離開我》(1955)《新寡》(1956)等優秀影片。
1953年《孽海花》劇照
1956年,夏夢主演了影片《新寡》,這部影片使夏夢聲名大振。影片《新寡》1957年在大陸公映,使內陸的觀眾初識了色藝兼備的夏夢,多少人為她如醉如癡。該片在195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優秀影片”之一。
1956年《新寡》劇照 右為鮑方
1956年,夏夢被借聘到“鳳凰”影業公司.她同時為“長城”、“鳳凰”兩家公司拍片,先后主演了《新婚第一夜》(1956)《望夫山下》(1957)《逆旅風云》(1957)《搶新郎》(1958)《眼兒媚》(1958)《甜甜蜜蜜》(1959)《豪門夜宴》(1959)《香閨春情》(1960)《同命鴛鴦》(1960)《滿園春色》(1961)《王老虎搶親》(1961)《三看御妹劉金定》(1962)《雪地情仇》(1963)《故園春夢》(1964)《金枝玉葉》(1964)《烽火姻緣》(1965)等影片。
1965年《烽火姻緣》劇照 左丁賽君 右夏夢
夏夢的形象、以及“長城”處理古裝劇的意識形態,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當時,夏夢是“長城”公司最受歡迎的女演員,她與石慧、陳思思被合稱為“長城三公主”,而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
夏夢年輕美貌、多才多藝,追求她的男子當然數不勝數。其中,50年代初她在“長城”的同事岑范是曾經令夏夢心動的一個有名的才子。
1946年,20歲的岑范就在香港擔任編劇、導演,自己也出演過多部電影,名氣如日中天。
當時,夏夢是個口碑極好、才貌俱佳的新升起的明星,適逢花樣年華。她和岑范又同在一個公司里,平時的接觸,讓兩個優秀的年輕人互生愛慕,但當時兩人誰也沒有說破,始終保持兄妹般純潔友誼。1951年,青年才俊的岑范滿腔熱忱,他聽到新中國的召喚,不顧公司的挽留,決意要回國。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夏夢時,夏夢不加考慮,當即說:“你回我也回。”夏夢的全家都在香港。一個女孩子如此勇敢爽快地作出“也要回國”的決定,其中包含的意思讓岑范感動不已。
那時候,從香港回內陸要打《通行證》,不是件容易事。岑范輾轉拿到了一張《通行證》,有效期是“1951年9月4日至9月7日”。而夏夢的《通行證》由“長城”公司答應替她辦,暫時還沒辦妥。9月6日,岑范在規定期內,踏上了歸程。夏夢去為他送別,并且承諾:只要一拿到《通行證》,立即回去找他。但是,“長城”公司答應替夏夢辦《通行證》的承諾只是一個搪塞,實際上并不愿意放她走,所以。《通行證》一直沒辦下來。
岑范回到北京,和夏夢天各一方。夏夢日夜想念岑范,陸續給他寫過五封長信。岑范也被相思折磨,同樣向夏夢發出了五封傾訴衷腸的長信。如果沒有意外,他們的愛情火焰一定會越燒越旺的。遺憾的是,夏夢給岑范寄出的信,岑范全收到了,至今仍珍藏著,然而岑范給夏夢的信,夏夢一個字也沒看到。有人從中做了手腳,并且說岑范變心了。夏夢當然不會相信,但岑范果真杳無音訊。夏夢經歷了失望、傷心,到心灰意冷的煎熬……兩人的聯系就這樣中斷了。
直到四年以后的1955年,夏夢有機會回大陸,她千方百計找到了岑范。兩人在北京北海公園見了面。夏夢還專門去看望了岑范的母親。然而,一年前,夏夢已嫁為人婦了。往后,兩人只能作為兄妹了。真是造化弄人!
為此,癡情的岑范竟終生未娶!50多年過去了,這位年輕英俊、才華橫溢的大導演曾經被無數美女愛慕和追求過,但他鐵心不動。為防美女糾纏,他拍片時都只帶“男保姆”。他難以接受別的女性取代他心中那個永遠美麗善良的夏夢。岑范說,假如他從來沒有認識夏夢,他的人生也許會和別人一樣。“但我認識了夏夢,別人就跟她沒有可比性了!”在岑范的心目中,夏夢是不可替代的。岑范說,他晚上入夢,依然像年輕時那樣拍片、發口令,依然跟夏夢一起嬉笑怒罵。醒來后,舉目無親,于是,又重新合上眼皮,使勁讓自己重回“夢”里……
岑范還說:“愛一個人,是要對方好。夏夢現在家庭好、子女好、事業好,我覺得非常欣慰,甚至竊喜:幸虧她當時沒有拿到《通行證》。如果那時回到了內陸,以她的背景,“文革”浩劫中還不知會遭遇到什么災難呢。我又保護不了她……”岑范的這番話,頗有些悲壯和毫不利己的成分,更像岑范導演的影片中那些誓死忠于愛情的人物了。
1954年,夏夢在香港和林葆誠結婚。林葆誠是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的,雖是從商,卻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是個影迷,特別喜愛夏夢主演的影片。1954年,他去看“長城”公司夏夢拍《姊妹曲》,恰巧該片缺一個扮演教師的演員,他就毛遂自薦,客串演出。因此,他與夏夢相識到相愛,直到結婚。
夏夢的結婚照(1954年)
另外一位大男人金庸,也曾苦苦愛戀過夏夢。五十年代,作家金庸開始創作劇本,后來到“長城”公司當了編劇。他一見夏夢,就愛慕不已,傾心拜倒。但使金庸感到苦惱的是:他對夏夢的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雖滿腔癡情,苦苦相戀,卻難于實現自己的愿望,因為此時夏夢已經名花有主了。可想而知,金庸愛上了一位已婚少婦,心理上是有障礙的,而且夏夢忠于夫君,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眾多愛慕追求者,都一律冷若冰霜地加以拒絕。
但此時的金庸,對夏夢已是愛得欲罷不能,欲說還休。于是,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專門為夏夢編寫劇本。金庸為夏夢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片子,就是1953年的《絕代佳人》——金庸當時的筆名叫“林歡”。
“絕代佳人”四個字,就是金庸對夏夢的最高禮贊。這部電影也變成了“最昂貴的情書”。夏夢也不負眾望,把如姬一角演繹得有血有肉,不僅扮相好看,而且心靈高尚。
1953年《絕代佳人》劇照
影片《絕代佳人》公映以后,博得了觀眾的一致喜愛。該片于1957年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的“榮譽獎”。 夏夢也以《絕代佳人》中的卓越表演而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個人一等獎”。
1961年,金庸為了討好夏夢,又特地為她量身定做了一部戲曲影片《王老虎搶親》。這原來是一出越劇舞臺喜劇,金庸將它改編成了電影,并親自導演,他讓夏夢擔任分量很重的女主角。
原本越劇《王老虎搶親》是由戚雅仙、畢春芳主演的。金庸把它搬上銀幕后,仍按照越劇傳統,全由女班演出。片中,夏夢反串男主角周文賓,而周文賓在片中又再反串女人,喜劇效果極好。為了演好角色,夏夢和扮演王秀英的李嬙一起,專程赴上海拜越劇名家戚雅仙,畢春芳為師,學習越劇的臺步、水袖、身段、眼神……有幾個月之久,所以演來大方自然。影片情趣盎然,人物生動有趣,令人百看不厭。
當時,金庸已經登上了“長城”公司導演的寶座。他既是編劇,又當導演,金庸親執導演話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多地接近夏夢的芳澤。機靈敏感的夏夢,對于金庸的隱情與用心,當然心知肚明。她也非常喜歡金庸的人品與才學,但是心靈深處又不能接受他的愛。又不能采取斷然拒絕的態度,因為實在不忍心去傷害癡情的金庸。于是,夏夢采取了一種非常友好的態度來對他。
金庸與夏夢僅有的一次約會,是金庸主動的,而夏夢也破例地答應了。在咖啡店的幽幽燭光和柔柔音樂中,兩人頻頻舉杯舒懷。金庸趁著幾分酒意,終于向夏夢傾吐了自己的愛慕之情,夏夢聽了極其感動,她說她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喜歡他的才華,只可惜他遲到了一步,她請求金庸能體諒她。從此以后,金庸只好把夏夢作為苦心依戀的“夢中情人”。 直到后來,金庸離開了“長城”,去辦他的《明報》,金庸也沒有忘了她。
難得一見的夏夢與金庸在一起的照片
金庸在藝術上是成功的,然而在感情上他卻是一個失敗者。夏夢的堅決態度,使金庸一直未能得手,但是,他們的經歷,也算為世人留下了一段“才子求佳人”的風流佳話。
1967年夏,“文革”運動爆發,經過一番刻意素衣打扮的夏夢、石慧、陳思思、朱虹、高遠、傅奇、張錚、李萍倩等明星,奉命組成“香港電影代表團”,從香港來到“文革”運動開展正烈的廣州市,參加一場“時事學習”。
在廣州,夏夢他們意外地見到了在香港風傳已因殘酷批斗而自殺身亡的紅線女大姐。當紅線女從“勞改農場”放出來,強裝笑臉地與夏夢等人合影留念之后,她神色暗淡地對大家感嘆出一句話:“咳!我是很相信命運的!” ,紅線女厄運纏身,她此時發出的這一聲“感嘆”,對于一直都心境沉悶的夏夢等人來說,是“言者有意,聽者有心”
從廣州回香港以后,夏夢越想越害怕,輾轉難眠。再仔細回味紅線女的那一句言簡意賅的“感嘆”,夏夢覺得香港亦非安全之地。經過與丈夫林葆誠一番細致的商榷后,他們夫婦決定離開香港,到加拿大去定居,遠離這個政治斗爭的是非旋渦。
他們夫婦分頭行動。夏夢以懷孕為由,向“長城”公司遞交了長期休假的報告。同時,林葆誠通過他在機場工作的大哥的關系,迅速辦理好一切手續。出發當天,由于要經過海關加蓋鋼印,海關的一名工作人員認出了有名的夏夢夫婦,當即致電一向以快捷新聞報道取勝的《明報》主筆——金庸。
第二天的《明報》上,金庸連夜寫出的社論《夏夢的春夢》以顯著的位置刊出:“……對于這許多年來,曾使她成名的電影圈,以及一頁頁在影壇中奮斗的歷史,夏夢肯定會有無限的依戀徘徊,可是,她終于走了。這其中,自然會有許多的原因……在我們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氣更加新鮮,能使她過著更恬靜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業高峰之際,毅然拋棄一切,遷于幽谷,遺世獨立。正是‘去也終須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我們謹于此為她祝福!”金庸的這篇“社論”,是實實在在的,同時又意味深長。
夏夢在加拿大居住時的照片
夏夢在加拿大時,大導演李翰祥籌拍古裝大片《香妃》,極力高薪邀請夏夢來主演,但夏夢并未答應。李翰祥多次力邀,抱定“請不到夏夢寧可不拍!”的想法,最終,李大導演萬般無奈,只得忍痛放棄了拍攝計劃,真是可惜!
1969年,遠走天涯的夏夢在離別香港兩年后,攜帶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二個女兒,與丈夫一起回到了香港。雖然,夏夢也得知大陸的情形有所轉變,但這時候“文革”仍在進行。因此,她選擇了遠離電影界,與友人合作開辦了一家制衣廠,當起了女老板。平生第一次經商的夏夢,顯示出她的另一種才能。
1979年1月30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在香港會見并宴請了夏夢和林葆誠夫婦。一向對夏夢關愛有加的廖承志,一再希望夏夢能夠再回電影界。會晤當中,廖承志針對當時“長城”、“鳳凰”等公司不珍惜以往已經取得的成果,而拍攝一批既不叫好又不叫座、嚴重脫離實際的跟風之作,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廖承志的一番話,重新點燃起夏夢長久以來從未泯滅的電影情結。
十年來的制衣經商,要想再重返銀幕,由于年齡的關系,已不再可能,但組合創作班子另立一家電影公司,拍攝自己喜歡的影片,則完全是可以實現的。
擔任了女制片人的夏夢
1980年,夏夢與人合股創辦“青鳥電影公司”,自任監制,出品了《投奔怒海》(1982)、《自古英雄出少年》(1983)、《似水流年》(1984)等杰出電影。
夏夢在1982年監制的影片《投奔怒海》,是“青鳥電影公司”的開山之作。
《投奔怒海》的外景選在海南島拍攝,女導演許鞍華在片中展現了她的導演魄力,戴安平的劇本也寫得高明。馬斯晨、繆騫人和多名大陸演員都演得非常精彩。
1983年,《投奔怒海》在香港第二屆“金像獎”角逐中,獲得了“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許鞍華)、“最佳編劇獎”(戴安平)、“最佳新人獎”(馬斯晨)和“最佳美術獎”(區丁平)共5項大獎。
夏夢的藝術才能通過《投奔怒海》,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廣為關注。她也因此多次出席各類國際性影展。夏夢第一次投資出品的影片與她第一次擔任主演的電影一樣,都是一鳴驚人,令眾人對青春永駐的夏夢刮目相看。
這部影片由于觸及了一個重大國際事件作為電影題材。加之1983年正逢中英雙方就香港主權移交問題展開談判,香港人驚覺到他們的未來命運或許將會像越南難民一樣“投奔怒海”。而這部影片正好呼應了當時香港民眾對“九七回歸”后的前途的惶恐心態。因此上座率極高,上映43天,就獲得1400多萬港元的票房收入,刷新了本地文藝片的票房紀錄。然而,《投奔怒海》首映式以后,就突然銷聲匿跡了。其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是中方責難,有說是越南外交部抗議……凡此種種。反正它在大陸被塵封了十年,直到1992年,才獲準正式公映。雖然已經事過境遷,但觀眾對這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并在藝術上水準甚高的影片仍不應錯過。
1984年,夏夢又監制了影片《似水流年》。這是一部散文式的詩意電影。似有故事,又無故事。一個香港小姐匆匆而來,又匆匆而離去,似水流年,每個人都有了不知不覺的變化,而內心深處的那份年少時的記憶,則永遠也不會忘掉。導演嚴浩的風格清新雋永,場景簡樸,手法紀實,但提供給了觀眾豐富的視聽信息。這里有最古老的鄉風民俗、最現代的生活方式 ,映襯了濃郁的社會氛圍與人物細微纖巧的心理變化,使觀眾得以用一種親切平和的方式,來感覺這種恬淡、淳厚的人生。
在香港,《似水流年》被評為香港80年代十大名片之首。在1985年的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似水流年》囊括了“最佳影片獎”及“最佳導演獎”(嚴浩)、“最佳編劇獎”(孔良)、“最佳女演員獎”(斯琴高娃) 、“最佳新人獎”(顧美華)和“最佳美術獎”(張叔平)6項大獎。
1987年,在拍完《似水流年》之后,夏夢把“青鳥”公司賣給了在同一個圈子里的江祖貽,體體面面地正式退出了“江湖”。
如今,昔日享有“上帝的杰作”。“中華影星”、“長城大公主”稱號的夏夢,心態平和地對待著每一天的光陰。
老年的夏夢
(資料來源于網絡,經過本人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