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不好的人很多都聽過可以往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來治療關節炎,但是,很多人對這個治療方法不是很了解,甚至對此持排斥態度。
那么玻璃酸鈉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究竟對關節炎的治療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玻璃酸鈉具有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
膝關節自身分泌的滑液中主要成分就是玻璃酸鈉,它能減輕人體行走和運動中對于關節的沖擊,還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起到潤滑作用。此外,玻璃酸鈉和蛋白聚糖等物質一起構成的聚羥基乙酸,是構成軟骨基質的主要成分。
當關節炎發生后,關節滑液中玻璃酸鈉分子量、濃度和黏彈性均降低,潤滑作用也減弱。玻璃酸鈉打到關節腔以后,在體內的存留時間短則幾小時,最長不超過幾天,但它的作用卻可以持續幾個月,玻璃酸鈉起到的不單純是機械的潤滑作用,還可以:
同大多數藥物一樣,玻璃酸鈉的療效也存在個體差異。一般來講,玻璃酸鈉見效較慢,很多患者首次注射后2-3周才感覺慢慢見效,但是它藥效持續時間長,所以,如果您注射過1-2次后,如果感覺沒有效果,不防堅持治療一個療程后,再觀察一段時間看看。
注射玻璃酸鈉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如出現注射點疼痛、關節僵硬、短時間內腫脹等,一般冷敷、休息或者吃點非甾體抗炎藥即可緩解。注意注射后幾天內應避免注射的膝關節過多的負重、避免跑步或者長時間的站立。
注射后有感染的可能,因此需到醫院由醫生按照無菌要求進行注射,減少感染的發生。
玻璃酸鈉注射治療成人1次1支(玻璃酸鈉約25mg)、1周1次、連續5次注入關節腔內,按癥狀輕重適當增減注射次數。
注射時針頭穿過關節囊會有一點疼,像在屁股上打針差不多。但針頭進入關節內開始推藥直到推完藥疼痛都不明顯。正常情況下,打完針后,膝關節會有些輕度疼痛或不適的感覺,打針后1~3天會消失,到下次打針前一般可完全恢復。
本文審稿醫生: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張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