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影響一生的好習慣
讓孩子從小、及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這是《孩子》雜志一直鼎力傳達給家長的教子理念。好習慣有多重要?聽聽下面這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答案就知道了。當被記者問到他在哪所大學學到了他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他的回答竟然是“幼兒園!”因為在那里他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表示歉意……而決定了他生活的快樂和事業的成功的,正是這些。
那么對于今天的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又有多么急迫呢?你可以再看看下面這篇關于“全國十大當家小鬼超級賽”的報道(見2003年8月21日《文匯報》)。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小鬼”們在大賽上一方面:展示著驕人的才藝, 另一方面卻又表現出令人堪憂的種種行為:有的一遇到問題立即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有的受了點批評就拒絕繼續參賽;更多的“小鬼”們則沒有任何合作的意識,只想著獨占風頭,以致于連一個集體造型都擺不起來……
誠如拿破侖·希爾所言: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孩子們能否在未來的社會立足,能否生活得踏實、快樂,真正比拼的不是才藝,而是“習慣”。因此,在歲末,在整理和收拾的季節,在上一期的“學習習慣”之后,我們集結了相關專家和《孩子》全體編輯的智慧,精心策劃了這一期關于孩子行為習慣的“在線”——
第一個故事
一位中國學者,曾經發了一封郵件給美國一位素不相識的教授,講述了自己的學習和研究經歷,希望能從這位教授那里得到一些幫助。教授蠻有名,應該會很忙。所以信發了出去,她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教授很快就來了電話,而且居然能夠準確地叫出她的名字!對于一個美國人,那拗口的中文名字一定很難念,他也許要反復練習好幾遍才會這樣流暢地說出來!這讓中國學者十分感動。于是,雙方的溝通和友誼很快地建立了起來。
好習慣1:記住別人的名字
推薦理由:
每個人的名字都是惟一的,聽到自己的名字,誰都會精神為之一振,當然會留心對方在說什么啦!記住別人的名字,就意味著在乎別人,尊重別人,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一開始就占有優勢。
培養方法:
■無論誰到家里來做客,都要把孩子介紹給客人:“這是我的兒子逸凡,這是文濤叔叔”。
■如果你是客人,一定要跟主人家的孩子打招呼:“你好,逸凡,很高興認識你。”
■大人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作為家長的你,一定要盡量記住孩子的朋友們的名字,如果孩子把朋友帶到家里來玩,最好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來。
■如果你是老師,孩子們第一天上學的時候,一定要站在課室的門口,跟孩子們一一打招呼,盡可能叫出他們的名字(最好不要連名帶姓而只叫名字)。然后你把全班小朋友和全部任課老師的姓名打在一張紙上,讓孩子們帶回家,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記住別人的名字。
■要求孩子跟人說話時首先要稱呼別人:“文濤叔叔,我想……”,“莉莉阿姨,請你……”。
第二個故事
我曾招待美國朋友Edward一家到餐廳吃飯。一切都糟透了—菜遲遲上不來,茶水冷了還沒人來換……我滿肚子是火,真想馬上離開!這時,Edward指著餐桌微笑著對我說:“我特別喜歡這種藤制的餐桌,在這上面吃飯的滋味一定很不錯。”Edward太太也隨聲附和著。他們那不到6歲的小兒子這時突然大叫起來:“我喜歡那邊墻上的畫,好像我們去過的九寨溝!”九寨溝我很熟悉,于是我們就這個話題熱烈地談論起來。不知不覺,點的菜來了,熱茶水也來了。我們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結束了這頓晚餐。
好習慣2:經常說聲“我喜歡……”
推薦理由:
經常說聲“我喜歡……”,就是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一切人與物,就是把愉悅帶給他人。這不僅會給別人帶來好心情,更會給自己帶來和諧的人際關系,最終受益的還是你自己!
培養方法:
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其實并不難,只要你做到:
■學會發現事物或其他人身上閃光的地方,并對之加以贊美,說聲“我喜歡……”。比如,你家來的客人可能舉止失當,可是她的紅鞋子確實很好看啊,所以你可以說“我喜歡你的紅鞋子”;去別人家里做客,可能所有的菜肴都不合你的口味,可是也不妨贊美一下他們家里漂亮的綠窗簾哪!只要你把“我喜歡……”掛在嘴邊,孩子自然也會這樣做。
■不管孩子做任何事,永遠先去找值得鼓勵的地方。孩子煎蛋把大部分雞蛋都弄到灶臺上了,你仍然可以說:“我喜歡你自己煎蛋!”孩子在路上摔了一跤,全身臟兮兮的,你也可以說:“我喜歡你摔倒了會自己起來。”孩子畫了一幅很不怎么樣的畫,贊美一下他使用的黃色也沒什么困難的嘛!
第三個故事
課堂上,唐娜老師為孩子們布置了這樣一項任務:“請你們把那些自己認為做不到的事情寫在紙條上。”
每個孩子都絞盡腦汁地寫著:“我無法讓黛比喜歡我。”“我不能做10次仰臥起坐。”“我沒法只吃一塊餅干就停止。”……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唐娜指示孩子們將紙條投到講臺上的一個空盒子里。然后拿著準備好的鐵鏟,帶著他們走出課室。
走到運動場最遠的一個角落邊,唐娜要求每個學生輪流挖洞,然后一起將那個裝著紙條的盒子放進洞去埋好。最后她開口了:“孩子們,現在手牽手,低頭默哀。今天很榮幸能邀請各位參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禮。他在世的時候,參與我們的生命,他的名字,我們幾乎天天掛在嘴邊,比任何人影響我們都深。
“現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靜安息。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我能行’繼承您的事業。如果您地下有知,請幫助他們,讓他們對世界更有影響力。”
儀式完了,唐娜用紙剪成墓碑的形狀,將紙墓碑帶回教室掛起來。從那以后,每當有學生無意中說出“我不能……”時,唐娜就指指這個象征死亡的標志,孩子便會想起“我不能”已經死了,進而想出積極的解決辦法。說也奇怪,當初孩子寫的許多不能做到的事,居然都做到了。
——摘編自《心靈雞湯》
好習慣3:告訴自己“我能行”
推薦理由:
大凡生活快樂、事業成功者,所具有的一個共同的素質就是自信。自信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充滿自信的人,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培養方法:
看看下面三位家長的做法,哪一種更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廚房里,媽媽正在做飯,4歲的彬彬湊過來說:“媽媽,我幫你洗菜。”這時—
媽媽A(不耐煩地):“去去去,你哪里洗得干凈?快玩兒你自己的去吧。別給我添亂了!”
媽媽B(懷疑地):“你行嗎?別菜洗不干凈還弄得滿地都是水,到時還得我來收。”
媽媽C(欣喜地):“好啊,我的寶寶這么能干啦,快來試試看,媽媽相信你能洗干凈。”
媽媽A的做法,根本無視孩子主動做事的愿望和能力,當頭給孩子澆上一盆冷水。如果孩子總是得到這種“待遇”,他會覺得自己做事只會給媽媽添亂,從而不再有信心去嘗試。
媽媽B的做法,雖然沒有明確拒絕孩子,卻對孩子的能力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孩子即使做了,也會擔心做錯事讓媽媽生氣。這樣的孩子就會缺乏自信,因為怕做錯事而干脆不做事。
媽媽C的做法,傳達給孩子這樣一個信息—“我相信你能行”,孩子會因著媽媽的信任而信心十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做事一定不會畏首畏尾。
第四個故事
我曾帶一批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孩子出國參加聯誼活動。沒想到這些“好”孩子一路上卻讓我大為頭疼:到哪兒都喜歡擠,上車的時候爭先恐后,要去占靠窗的位置;坐地鐵還沒等上面的人下來就先上去;上電梯生怕這一趟漏了自己;上廁所,買東西,過馬路……好像不搶就吃虧一樣。同行的外國人嘴上沒說,可從他們皺起的眉頭上,我聽到了里面的潛臺詞:“中國的孩子真沒有規矩!”
好習慣4:等前面的人做完
學習輪候,就是讓孩子懂得規矩。從小懂規矩的孩子,長大后善于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根本無須別人操心。更重要的,如果從小習慣了“規矩”,規矩就不再是一種束縛,長大后也不會再像那些從不習慣規矩的人覺得自己處處受制,牢騷滿腹。
培養方法:
規矩的養成在于平時點點滴滴的指引。比如在等待綠燈的時候,孩子說:“沒有車,我們過去吧。”媽媽可不能說:“好吧,我們快走。”而應該說:“不行,要等到綠燈亮了才能走。”在孩子們擠著交作業的時候,老師不要看誰擠在前面就先收誰的,而應該收那些個堅持排隊的;在孩子爭著跟父母或老師說話的時候,要告訴他們,這樣說話我們什么也聽不清楚,要等別人說完再說;在集體活動中,要注意不使遵守規矩的孩子吃虧,也不要讓喜歡
爭搶的孩子得到好處。
第五個故事
1920年,一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不小心碰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人要他賠12.5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闖了禍的孩子很害怕,回家向父親求助。父親對他說:“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吧。”孩子為難了:“可我沒錢呀!”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但是一年后你要還給我。”從此,男孩上學之余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結果沒到一年,他就掙足了這筆錢,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
好習慣5:我的事情我來辦
推薦理由:
自己解決問題,說到底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具有責任感的人,獨立性強,勇于承擔,在人際交往中易于贏得別人的信任,這無疑是孩子將來為人處事的基礎。
培養方法:
這是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一個家庭里的場景:
媽媽:婷婷,七點鐘了,還不快起床?
幾番催促后,婷婷終于磨磨蹭蹭地起來了。
媽媽:還不快點刷牙洗臉換衣服?
看孩子動作太慢,媽媽忍不住去幫忙。
媽媽:快點來吃早餐,牛奶都涼掉了。
媽媽:你的水彩筆呢?老師不是說讓你們帶的嗎?
婷婷一臉的茫然。媽媽無奈地嘆口氣,趕緊翻箱倒柜地把水彩筆找了出來。
在這個例子中,媽媽充當了孩子的“保姆”和“記事簿”,孩子事事都要媽媽督促,像木偶一樣,推一下走一步。孩子根本就不需為自己的任何事負責,將來又如何能夠對自己、對社會、對他人負責呢!
上面的場景中,如果換一種處理方法,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前一天晚上。
媽媽:婷婷,明天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提醒孩子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婷婷:準備好了。
媽媽:我把鬧鐘撥到七點,鬧鐘一響你就自己起來,知道嗎?(暗示孩子起床是她自己的事。)
婷婷: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七點三十分,婷婷衣服穿得亂七八糟,從臥室里沖出來。
婷婷:媽,你也不叫我一下,我要遲到了!
媽媽:要是你聽到鬧鈴響不賴床就沒這么緊張啦。(告訴孩子晚起床的責任應由她自己承擔。)不過,別太著
急,如果遲到了請老師原諒,明天一定改正就行了。(給孩子以心理安慰,避免孩子帶著不良的情緒開始一天的生
活。)
第六個故事
有一段時間,我在教堂布道的時候,總會有人在我衣服的翻領處別上一朵玫瑰花表示感謝,對此我已經有些漠然了。有一天,當我正準備離開時,一個小男孩走向我說:“先生,這朵花你一會兒會丟掉嗎?可不可以給我呢?”我將花給了他,并隨口問他要來做什么。這個小男孩,看起來還不到10歲,望著我說:“先生,我要把它送給我的祖母。去年我爸媽離了婚,我本來和媽住,但她又結婚了,要我和爸住。后來,爸爸也不愿收留我,就送我跟祖母住。祖母對我太好了。她煮飯給我吃,又照顧我。我要把這朵漂亮的花送給她,謝謝她愛我。”
我的眼眶里充滿了淚水,幾乎說不出話來。是的,我曾經見過許多美麗的花,但這男孩卻是所有花中最美麗的一朵。
——摘編自《心靈雞湯》
好習慣6:隨時感謝別吝嗇
人之所以為人者其實并不在于他能做出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具有人的良知。如果一定要選擇的話,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寧愿要一個雖平庸但知恩圖報、心地善良的孩子,也不愿要一個雖名聲顯赫卻忘恩負義的兒孫。
培養方法:
要孩子養成感恩的習慣,必須讓他從身邊的人做起:
■孩子過生日的時候,做父親的不妨告訴他,這天也是媽媽的“母難日”,要他了解媽媽生養他的辛苦,要孩子為母親準備一件禮物。
■睡覺之前,要求孩子說出這一天爸爸媽媽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為他做的事情,然后叫孩子表示感謝。孩子上幼兒園或上學以后,每天問問孩子老師和同學幫他做了些什么,時時提醒孩子記得感謝別人。
■孩子幫大人或為家里或為其他人做了事,如給爸媽拿拖鞋、擺碗筷、扶起跌倒的小朋友等,大人都要及時地對他說“謝謝”。
第七個故事
那時我剛大學畢業,做律師。我的第一個當事人林是一個破產的商人,他想追回一筆欠債。由于證據不足,我沒能幫他打贏官司,但按規矩他必須付我律師費。那天他找到我,說他暫時無力支付那筆錢。我了解這是實情,于是對他說:“沒關系,就算幫朋友的忙吧。”
那以后,我們真的成了朋友。林憑著自己的能力,沒過太久就東山再起了,而我自己也下海經商了。當時,我看中一塊地皮,需要100萬才拿得到。才出道的我,哪里籌得來這么多錢。正慨嘆大好機會白白喪失之際,林卻主動找上門來,說他愿意借錢幫我。我告訴他我沒有東西可以抵押,他說:“你打個借條就行了,有錢再還。”就這樣,一張白條居然借到了100萬,說起來可能沒幾個人會相信。我也就是憑著這100萬起家,做到了今天的上億資產。
好習慣7:他人有難常伸手
幫助背后,是對他人的愛和同情。具有愛心和同情心的人,行為會變得慷慨,心胸會變得寬闊,生活自然就會很快樂。而且,在這樣一個相互關聯的人與世界中,幫助他人往往就是幫助自己。
培養方法:
下面這幾種場景中,你會怎么做呢?
場景一:帶孩子上街,看見趴在地上的乞丐。
媽媽A:快走,別理他,這些乞丐都是騙人的。
媽媽B:要飯不好,但他也是可憐人,媽媽剛好有點零錢,咱們幫幫他好不好?
場景二:從幼兒園回到家,孩子告訴你小剛又把小華打哭了。
媽媽A:小剛是個壞孩子,老欺負人,你以后躲他遠點。
媽媽B:你有沒有去問問小華疼不疼啊?你去關心他,他會很高興的。
場景三:媽媽帶著丁丁上街購物,一個為得了白血病的同學募捐的學生朝他們走了過來,請求援助。
媽媽A(拉著丁丁扭頭就走):誰知道是真是假呀,我們自己的錢還不夠用呢!
媽媽B(把一些錢投入錢箱):小同學辛苦了,錢不多,是一點心意。
答案的傾向性非常明顯,只要有顆教育的慧心,相信你會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第八個故事
某名牌大學的研究生X突然倒在實驗室,急送醫院,被診斷為化學藥品中毒。警方開始全力偵破此案。疑點很快集中在了這位同學的室友,常和他在一起做實驗的Y身上。沒過多久,案情真相大白:兇手正是Y!據Y交待,他下毒的原因是嫉妒。因為X家境好,人品好,學習也好,很得人緣。每次得到X在物質上或學習上的幫助時,他沒有感激,只有自卑和憤怒:為什么所有的好事都讓X撈到了。學校剛剛評了獎學金,榜上有名的又是X。他一怒之下,
鬼使神差般地便給X下了毒。
好習慣8:分享他人的成功
有不少家長時刻感覺到社會競爭的激烈,便迫不及待把這種緊迫感傳達給孩子,要孩子從小就處處搶先機、爭第一,由此培養出的孩子心胸狹隘、自私,無法與人合作,提防心重,嫉妒心強,容不得別人的成功和快樂。輕者令孩子終其一生即使成功也無快樂可言,重者則導致孩子的人格扭曲,就像故事中的Y一樣。
培養方法:
■與孩子做游戲時要做到有輸有贏,別一味讓著孩子。如果你輸了,要表現出大度的樣子,向孩子表示祝賀;如果你贏了,別因為孩子的不快而趕緊哄他,告訴他也應該向媽媽表示祝賀,這樣大家玩得才開心。
■當孩子告訴你某個小朋友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時,千萬別說:“老師怎么不表揚你?”問清楚他為什么得到表揚,并對孩子說:“太棒了!真為他感到高興。”
■如果你是老師,當班上一個小朋友的畫獲獎時,別只獎勵他一個人,要對全體孩子說:“我們真為他高興,一起開個聯歡會表示祝賀吧!”孩子們在高興的玩耍中,會逐漸將他人的成功與自己的快樂聯結起來。
別以為我們只向讀者推薦這八個習慣僅僅是限于篇幅,我們還有其他的理由:一是有些同樣重要的習慣我們在以前的雜志中已專文做過了,如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學會傾聽習慣的“我得等阿姨把話說完”
(參《孩子》03年第6期),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言出必行習慣的“我答應過,就得做”(參《孩子》03年第4期)等等,此處無須再加重復;二是我們認為這八個習慣是孩子在幼兒時期最應該、也是最容易養成的,只要家長有意識地去培養。
培養習慣絕非一日之功,在本期策劃的最后,我們特地請專家針對不少家長存在的問題,向家長們提出:
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五點忠告(提供/馮夏婷)
一要耐心。不厭其煩地在各種場合提醒孩子的行為,耐心等待他在不斷的積累中最終形成好習慣。
二要堅持。孩子的行為總會有反復,你一定要不為所動,堅持對孩子的要求。
三要堅信。千萬別因你的努力總不見成效而表現出你已經對孩子失去信心,更要避免不負責任地對孩子的品行做消極的斷言,如“你真是沒救了!”等。
四要鼓勵。別太在意孩子的小錯誤,只要看到他的點滴進步,就要表示贊賞。這樣孩子才會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五要自律。“先教育自己,再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都做不到,成效可想而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怎樣讓孩子擺脫“到此一游”式陋習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小學,花5分鐘看看吧!
上學前,應該教孩子學會的6大規矩,收藏!
十歲前給孩子立下這些規矩
孩子寫作業磨蹭,除了催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別讓孩子在暑假養成了這個幾個壞習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佛教| 维西| 常德市| 临朐县| 建瓯市| 平度市| 驻马店市| 定西市| 浠水县| 克东县| 武穴市| 鹤山市| 雅江县| 黔西县| 陇南市| 雷山县| 田阳县| 西峡县| 临武县| 霍山县| 密山市| 古浪县| 青神县| 江北区| 安远县| 霍林郭勒市| 北海市| 钟山县| 土默特左旗| 沙河市| 巴青县| 隆回县| 徐州市| 区。| 耒阳市| 吴江市| 玛纳斯县| 康定县| 张家口市|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