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先猜個謎語:圖片上這位女士您猜猜多大年紀? 40歲? 50歲? 60歲? 圖片上這位皮膚光潔無斑、面色紅潤少紋、頭發濃密亮澤、身材不胖不瘦,看上去頂多五十多歲,實際上已經76歲啦! 她就是我國最早的周圍血管病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教授、衛生部國家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委員陳淑長女士。 陳淑長雖然已經70多歲了,但因為學術水平很高,明明是退休的年紀,卻忙得像個上班族:每周出5個半天的門診,帶教博士后,還有幾位全國中醫優才拜她為師,周五六日參與社會工作、授課及會議等…... 不過,她一有空就給我們中老年人講自己的健康方法。今天,她就來給我們講一講: 身體好,“歸功于懂中醫” 吃飯有食欲、睡覺睡得香、排泄無障礙、思維反應快、運動不費力,這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的5個標準。大多數年輕人都可以達到,但是作為一個70多歲的“老人”陳淑長卻說: “我今年76歲,這5條全都做到了。 這得益于我選擇了中醫,懂得中醫養生。” ▲您沒看錯,這是年過70歲的陳老師 陳淑長女士是如何養生的呢?陳淑長對我們說了幾件事,是她每天堅持做的。她一個70多歲的“生理老人”都能做,也許也合適大家。 三餐選擇,決定個人壽命 一個人的身體整體狀態超乎常人,一定不是某一味藥能夠做到的好效果。生活中天天做的那些事,才是養生保健的安全、絕妙方法。比如說,陳淑長女士的一日三餐的特殊食法: 按時按量吃早餐,牛奶、麥片、葡萄干、奶酪、面包片等,最后把一小勺(1~3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中喝下去。 三七藥性平和,能夠活血通脈,幫助血液循環。早晨喝了之后,大腦血液供應狀態良好。一整天用腦之后,也不會感到疲勞,并且對大腦和心臟都有好處。 服用的結果:全身氣血充盈,血管好,身體組織器官就能得到滋養。少生疾病,皮膚好得根本不像70歲的人! 陳淑長工作緊張時,她有一個“速食飯”,即把肉切成丁加上點醬油、黃酒、蔥花和姜末一起腌一下,然后放在電飯鍋里與米飯一起燜;再做一個西紅柿或黃瓜雞蛋湯。其實,就是保證每頓飯膳食結構合理。 憑借著學到的中醫知識,陳淑長發現大棗是所有藥用食物里健脾益氣效果最好的,而且食用后不會導致水濕停留。 從那之后,她就迷上了吃棗,一吃就吃了50年。說到吃棗,她說:“如今的好狀態真是和健脾有關,這個棗是‘早’的諧音,真是讓我早早就知道了中醫養生的關鍵。” 她的吃法是:每天晚飯前,先吃上6個棗、1個核桃(可以通潤血脈、潤膚潤發),而且是換著花樣吃。 比如,煮熟后放蜂蜜或紅糖或冰糖,吃完之后再吃飯。身體就能正常地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脾胃運化好代謝就正常。人體就處于平衡狀態,體型就保持得好,不會發胖。 正所謂棗養氣血,“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常按三個穴位,就是“吃補藥” 如果一個人心臟功能很好,血管很健康,則一定是“漂亮”的。氣色紅潤、皮膚透澤、多不長斑,而且皺褶也會比同齡人少些。 這話不需要去做實驗論證,您看下剛出生的嬰兒就知道。健康的寶寶都是皮膚粉嫩,哪里會有什么血管問題。這就是最基本的“望”。 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保養,陳淑長老師是這么說的:常按這三處,就是“吃補藥”。一個是足三里穴,一個是涌泉穴,一個是太沖穴。
▲足三里、涌泉、太沖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髕骨下緣3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寬度即為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橫度)。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2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第2、3腳趾縫與足跟連線的1/3處,靠近腳趾端的那個點就是涌泉穴;或者你用力彎曲腳趾,腳底凹陷的那個地方就是涌泉穴。
睡前用熱水泡腳10分鐘,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產生熱感,每次5~10分鐘,每日1次。
高血壓患者擦熱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著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
如果堅持每天推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3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太沖穴。
用拇指點按太沖穴,一壓一放,持續按壓,至有酸脹感為度。力度要保持均勻柔和,如果感覺按壓時有疼痛感,則說明肝火很盛,可以多按一會兒。而對于盛怒中的人,則可以刮壓該穴,能夠迅速消解怒氣。
經常按摩太沖穴能平肝清熱、清利頭目,讓人的心情平靜下來。
陳淑長認為:這樣可以調補肝、脾、腎,保持氣血流通正常,因而更健康更漂亮。另外,如果人心里裝的事太多,再好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因此,她還告訴我們:“人要保持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一定要向善,遇事不生氣,能忍自安。這個忍是高品味的忍,就是淡化它,轉移它,往好處想。”
一日三餐保健,是最靠譜、最沒有副作用的養生方法,大家切勿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