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濕痰的鼻祖方子!四味藥,化脾痰、肺...
中醫治濕痰的鼻祖方子!四味藥,化脾痰、肺痰,請認真學習
今天這篇文我來給你聊聊,中醫里頭治療濕痰的辦法。
閑言少敘 ,我給你說兩個小醫案。
我以前啊,遇上過一個高脂血癥的患者。其實,如果是輕微的高脂血癥,患者一般沒什么癥狀。但是他不一樣,整天就感覺腦袋暈暈的,有點惡心,總也睡不醒的樣子,乏力、不愛動。我看一下舌頭,發現舌淡胖,苔百潤,脈滑。
他也用降脂藥,但是堅持不下來。我給他寫了四味藥:制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我說,你按照這個配伍,找成藥。有的可能在成分里頭還加上生姜、烏梅,沒關系,只要帶這四樣就可以。這個能對你有幫助。
結果,他使用之后,血脂降沒降下來暫且不提,他全身的癥狀倒是得到大大緩解。尤其是頭腦的清醒,是他很久以來沒體驗過的了。
還一個故事。
我跟師學習的時候,用一回,我老師接待了一個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咳嗽多痰。尤其是飯后,那痰就別提了,吐都吐不完,白色的黏痰。我記得我老師寫了一個小配伍,陳皮、制半夏、甘草,茯苓,當歸,生姜。患者服用之后,咳嗽多痰現象大大減少。
我老師事后告訴我,患者舌苔白潤,脈滑,吐痰黏稠而色白,這說明有濕痰。怎么辦?用二陳湯加上當歸。
現在,您發現沒有?兩個小醫案里頭,我們都用到了一個配伍——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我告訴你,這個配伍,就是中醫里頭治療濕痰證的開山鼻祖之方——二陳湯。這配伍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原方是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
什么是濕痰證啊?你看上面這兩個患者,是不是都是舌苔白潤,脈滑啊?這是濕痰的標準舌脈之象。苔白潤,那是濕氣上泛舌面了。脈滑,那是痰濕潛于脈道,令脈道鼓舞不利所致。這樣的人,容易咳嗽、頭暈、多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脾虛生痰以后,上犯于肺,所以咳嗽多痰,痰色白而黏稠。痰濕上犯清陽,則頭暈目眩、嗜睡倦怠。脾氣阻遏中焦脾胃,所以整個人就容易惡心、欲嘔、食欲不振、腹脹等等。
這個時候怎么辦啊?二陳湯的配伍就科學了。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陳皮行氣化痰,燥濕理氣。茯苓利水化痰。生姜能溫散水濕,同時制衡半夏毒性。烏梅可以收斂氣機,以防辛散之藥傷正。這就是基本意圖。
這配伍,是有成藥的。學習中醫中藥的人,對它必須熟悉,而且要熟悉到血液里面,隨手可以拿過來應用。但是很多老百姓,他不懂,所以在面對它的時候不知就里,有的時候應用不規范。我把這背后的道理給你講清楚,將來就方便你應用。
當然,它的適用范圍,可不只是高血脂、咳嗽痰多等等。還有鼻淵、抑郁癥、腹瀉、嗜睡、胃炎、神經性嘔吐等疾病,都可能用到它。所以我說,這里頭的精妙之處,用一篇千字短文很難說完全。所以啊,我以后得慢慢地給你講。
我是健康養生醫生,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的想法或者疑問,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