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嘌小清風友匯原創美文第12期中,分享了一個使用中藥湯劑聯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痛風高尿酸血癥的醫案研究,得到不少風友的好評。
但有風友說,那個案例適合廣東、華南一帶的風友。
沒錯,按照中國痛風圖譜,東北,也是痛風性關節炎的重災區。
那么,今天,在谷雨過后的第二天,在嘌小清風友匯原創美文第13期中,就解讀一個在東北鞍山進行的一個中藥湯計——痛風樂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醫案。
依照慣例,我們依然在每篇文章的開始,科普一點關于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治療常識。
痛風性關節炎是以嘌呤代謝障礙為主的代謝性風濕病的一種。在中國,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發病率是僅次于糖尿病的代謝病之一。
現代醫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把高尿酸血癥的真正病因搞明確,所以現代醫學采取的治療方法得不到根治。
西醫治療痛風以秋水仙堿、別嘌呤醇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主,這些常見藥物盡管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大部分病人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讓風友在忍受脹痛桎酷還要忍受這些折磨,而且停藥后常反復發作。
所以,很多風友對西醫治療痛風在心理上是不認可的。
中醫認為,原發性痛風病的病因病機在于脾,即先天脾氣不足,加之后天失養,飲食不節,過食膏膩厚味,使脾氣更虛,致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濕濁內蘊日久則發熱,氣虛則血瘀,致濕瘀熱留著于關節而發病。
而且,痛風長之以久,還要累及其他臟腑,如心臟、腎臟,即痹久必舍于本臟心腎。
所以中醫在治療痛風上,常常以治脾為中心,健脾、運脾,以去濕為第一要務。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常要伴隨疼痛劇烈,部位固定,入夜尤甚,符合瘀血為患的特點,瘀久化熱,故活血清絡為治療痛風的關鍵。活血當以通經活絡,有熱則清,有硬結則施以軟堅,有虛補虛。
我們分享的這個臨床醫案,就是基于這個治療原則而治療的。
為了驗證中醫在治療痛風時采取以治脾為中心,健脾、運脾,以去濕為第一要務,以活血清絡為治療痛風的關鍵,活血當以通經活絡,有熱則清,有硬結則施以軟堅,有虛補虛等治療原則,鞍山市中醫院的姜玉娟醫生,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的臧天霞醫生展開了相關研究。
他們以自制中藥湯-痛風樂治療了2001年~2003年的痛風性關節炎風友50名,均受到了滿意效果。
首先,這50風友都是男性,這符合中國痛風發作的流行病學觀察和統計的結果,且他們全部符合1977版美國風濕病協會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風友年齡分布在22~72歲,全部為成年男性,涵蓋中青老年人群,說明自制中藥湯-痛風樂適用于全部成年風友。這些風友的病程在2~14年,發病原因基本符合中國風友的原因分布:高嘌呤飲食的有20名,肥胖原因有14名,飲酒的有26名,肥胖和飲食條件好的26名;并發代謝病高血壓的8名,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8名,心腦血管疾病的6名,多發性腎結石的2名。
從發病部位來看,痛風在第一跖趾關節的36名,他們當中同時痛風還發生在踝關節的8名、內踝的6名、侵犯手關節并有痛風結節沉積于關節的2名。
這50名風友的血尿酸均在發作一周后檢測,均高于正常,范圍在7.4~18.6%之家,正常標準應該是7%以下。
治療方法:
50名風友全部內服自制痛風中藥湯—痛風樂,水煎服,早晚各150ml,并不采用其他治療方案。
痛風樂組方如下:柴胡、當歸、枳殼、牛膝、桃仁、紅花、地龍、勾藤、雞血藤、杏仁、薏苡仁、寇仁、土茯苓、滑石、澤瀉。
有下列情況的采取上述方劑加減治療:
對于有紅腫熱痛特別嚴重的加金銀花、石斛、黃柏、忍冬藤;
對于關節腫的嚴重的加萆解、車前子;
對于痛風發作特別痛的痛加全蝎、乳香、沒藥;
風友存在氣虛癥狀的加黃芪;
風友存在氣虛癥狀的加生地;
對于有便秘、大便干燥的風友加大黃;
對于有結節的風友加穿山甲、皂刺。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服藥1周內癥狀全部緩解;
有效:用藥1周內癥狀部分緩解;
無效:服藥1周癥狀無緩解或者還出現加重的現象。
研究結果:
50名驗證者服藥一周后,顯效的有34名,有效的有12名,沒有效果的僅有4名,總有效率高達92%。
看完這個結果,如果你經年備受痛風發作折磨,有沒有想試試的沖動?
事實上,按照上述的中醫治療急性痛風原則,本次研究驗證的湯藥來源于古方血府逐瘀湯合三仁湯加減。
血府逐瘀湯來源清代玉田名醫王清任所著的《醫林改錯》,這是一部中醫史上最大膽的中醫典籍,正如王清任在該書的自序中寫到:“余著《醫林改錯》一書,非治病全書,乃記臟腑之書也。其中當上有不實不盡之處,后人倘遇機會,親見臟腑,精查增補,抑有幸矣!”
血府逐瘀湯就是王清任的五個活血化瘀名方常稱五逐瘀湯的其中一個。
三仁湯來源于清代名醫吳瑭的溫病通論著作《溫病條辨》,《溫病條辨》是吳瑭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于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為溫病創新理論之一。
三仁湯與藿樸夏苓湯、黃芩滑石湯與三仁湯皆為治療濕溫的常用中藥經方。三仁湯以三仁配伍滑石、淡竹葉于化氣利濕之中佐以祛暑清熱,故主洽濕溫初起,濕重熱輕之證。
本研究中采用的血府逐瘀湯合三仁湯加減,選用柴胡、枳殼、牛膝及清熱涼血的桃仁、紅花等取其活上中下三焦之血,血脈通則通,通則不痛;同時急性痛風發作關節炎多為脾虛為先,脾虛不運,濕濁內生加之后天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聚濕生痰,痰瘀化熱,留著關節,故選取三仁湯暢上、中、下三焦之濕,同時配合澤瀉、萆解淡滲利濕消腫,加入鉤藤、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絡,更用大黃祛瘀活血通便,療效更佳。
在服用痛風樂中藥湯治療急性痛風期間,沒有一個風友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全部內服中藥湯,結果50名風友參與炎癥,治愈34名,效果快的2~ 3天癥狀即緩解。
這個研究,再次證明中藥治療痛風,療效確切、滿意。
本部分內容參考2007年第3期《實用中醫內科雜志》姜玉娟等發表文章《自擬中藥方治療痛風性關節炎50例觀察》,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