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fā)表在JACC的GARFIELD-AF研究提示,房顫患者如果不按推薦劑量服用直接口服抗凝藥(即新型口服抗凝藥),死亡尤其心血管死亡風險會顯著增加。
分析顯示,校正基線影響因素后,在新診斷房顫的患者中,與按推薦劑量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者相比,服藥劑量不足和服藥過量的患者2年全因死亡的風險分別增加24%和19%。
這些不按推薦劑量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者的額外死亡風險主要來源于心血管死亡,包括因心衰和心肌梗死死亡。
總體上,按推薦劑量和不按推薦劑量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的患者中中風/全身栓塞以及大出血的發(fā)生風險無顯著差別。當然,服藥劑量不足的患者中總出血風險明顯降低。
在服藥過量的患者中,中風/全身栓塞(HR=1.51,95% CI: 0.79~2.91)和大出血事件(HR=1.29,95% CI: 0.59~2.78)發(fā)生風險有增加趨勢,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同時發(fā)表的述評中,來自美國賓州心臟和血管研究所的Gerald V. Naccarelli教授指出,“忽視直接口服抗凝藥經(jīng)透徹研究后推薦的劑量,會導致危險的后果。'首先不害人’是最初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一部分,直接口服抗凝藥服用劑量不足可能會打破這一誓言。”
GARFIELD-AF研究為一項覆蓋全球35個國家(包括中國)的前瞻性注冊登記研究,總共納入34 926例房顫患者,其中10426例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藥治療,43.1%服用利伐沙班,31.6%服用阿哌沙班,22.6%服用達比加群,2.7%服用艾多沙班。
72.9%的患者按推薦劑量服用抗凝藥,23.2%服藥劑量不足,3.8%服藥過量。
在35個國家中,中國僅納入65人,按推薦劑量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的患者比例最低,服藥劑量不足的患者達80%以上,服藥過量的比例極低。
各國房顫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服藥情況
分析顯示,新型口服抗凝藥服用劑量不足的預測因素包括女士、年齡增加、非白人種族、體重較輕、急性冠脈綜合征、血管疾病、糖尿病、同時接受抗血小板治療,既往中風患者和中重度慢性腎臟病患者服藥劑量不足的可能性則明顯降低。
在服藥過量的患者中,67.5%有中重度慢性腎臟病。高危患者更可能不按推薦劑量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藥。
來源:
[1]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ceiving Nonrecommended Doses of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0, 76(12): 1425-1436
[2]Gerald V. Naccarelli.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 Dosing: Truth or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0, 76(12): 1437-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