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蟾子 李清庵著
[[元]大德丁未年版]
錄入校對說明:
1、原文無標(biāo)點(diǎn),以我個(gè)人的理解重新標(biāo)點(diǎn),是否得當(dāng),還望方家指正。
2、原目錄各章節(jié)無編號,為便于識別,為各章節(jié)加入編號。
3、原文用繁體字,現(xiàn)在采用簡體字取代。
4、對書中明顯的錯(cuò)字,直接改正,不作說明。
5、對疑為有遺漏的部分,適當(dāng)補(bǔ)入并說明,供讀者參考。
6、對容易造成理解歧義之處,加以說明,或補(bǔ)入文字,以便于閱讀理解。
7、對個(gè)別生僻字,采用漢語拼音注音,并簡注字義。
瑩蟾子 李清庵著
周易尚占序
周易尚占者,卜筮之捷法也。其旨切,而近其辭。筮而當(dāng)誠,有補(bǔ)于初進(jìn)者,旨趣與市肆間卜筮之書大同小異。且如鬼谷辨爻占法,以上爻為至高,殊不知上為至遠(yuǎn)位之地。作是見者,非深造玄理者也?若此者眾。或問曰:尚占有道乎?曰:不可謂之有,不可謂之無。若謂有,泥于卜筮而無窮;若謂無,易有圣人之道四,尚占居其一焉。所要者,必先明本,次當(dāng)明體,變通明用。知體而不知用,則不備;知用而不知體,則不精。占變相需,易理盡矣。故尚占者,學(xué)易之樞機(jī)也。其緒在于寂然,應(yīng)動之效;發(fā)端在于決疑,疑情頓釋。惟變是通,皆由理正辭達(dá)而已;臨疑取證,不滯膠擾楊墨之間。今瑩蟾子李清庵下一片工夫,分析爻辭,深得易理之趣,言雖樸素,不事浮華。若非閑中日月,靜里乾坤,孰能臻此聯(lián)篇鋟梓,以廣其傳,貴無隱爾。
大德丁未
[1]五月望日
[2]洛陽后學(xué)保八序
周易尚占總目
卷上
圖局部第一(凡十章)
一、無極而太極圖
二、太極生兩儀圖
三、兩儀生四象圖
四、四象生八卦圖
五、八卦方位圖
六、乾坤生六子圖
七、天干納甲圖
八、地支納音圖
九、支干納音圖
十、五子歸元圖
旁通部第二(凡十章)
一、六位例
二、月建六神例
三、日建六神例
四、八卦取象例
五、八卦法用例
六、八節(jié)休旺例
七、逐月吉兇神殺例
八、逐日吉兇神殺例
九、合刑殺例
十、四時(shí)吉兇神殺例
發(fā)端部第三(凡十二章)
一、以錢代蓍例
二、合卦例
三、上手法
四、重卦例
五、變卦例
六、起世應(yīng)
七、飛伏例
八、身命例
九、定卦主
十、定六親
十一、定六神
十二、論四直
決斷部第四(凡六章)
一、六親斷例
二、六神斷例
三、天符斷例
四、直符斷例
五、傳符斷例
六、神殺斷例
卷中
三材部第五(凡五章)
一、陰晴雨晦章
二、禾苗田地章
三、住居宅地章
四、移徙章
五、墳塚章
人事部第六(凡四章)
一、身命章
二、六親章
三、婚姻章
四、胎孕章
三教部第七(凡四章)
一、僧道章
二、儒業(yè)章
三、蒙童章
四、教授章
營生部第八(凡四章)
一、求財(cái)買賣章
二、六畜血財(cái)章
三、蠶桑章
四、行人章
疾厄部第九(凡五章)
一、疾病章
二、醫(yī)藥章
三、盜賊章
四、捕盜章
五、公訟章
卷下
乾部第十(凡二章)
一、乾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坎部第十一(凡二章)
一、坎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艮部第十二(凡二章)
一、艮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震部第十三(凡二章)
一、震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巽部第十四(凡二章)
一、巽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離部第十五(凡二章)
一、離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坤部第十六(凡二章)
一、坤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兌部第十七(凡二章)
一、兌宮八卦立成章
二、八卦斷例章
通變部第十八(凡六章)
一、極變章
二、單卦變通章
三、重卦變通章
四、六十四卦變通章
五、時(shí)變章
六、事變章
附
一、皇恩大赦
二、大殺
三、天喜
四、天德方
五、三殺方
六、煞轉(zhuǎn)
七、九空地
八、及腳敗
九、起十隔
十、渾天甲子裝卦用
周易尚占目錄畢
周易尚占
卷上
圖局部第一
一、無極而太極
無者,虛無自然之謂也。始于無始,窮于無窮,不可極而極者也。圣人強(qiáng)名曰無,字之曰太極。周子
[3]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陰一陽互為其根,兩儀立焉”。即《易》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言太極之變也。
二、太極生兩儀
▅▅▅▅▅者,陽也;▅▅ ▅▅者,陰也。老子云:“道生一”,即無極而太極也。又云:“一生二”,即太極生兩儀也。邵子
[4]所謂“一分為二”者是也。所謂二者,一陰一陽也。陽動也,陰靜也。動極復(fù)靜,靜極復(fù)動,互為互靜而生四象。《易、系》
[5]云:“兩儀生四象”。邵子云:“二分為四”。言兩儀之變也。
三、兩儀生四象
老陽:▅▅▅▅▅
▅▅▅▅▅ (老陽)者,動之極也,是謂老陽。
少陰:▅▅ ▅▅
▅▅▅▅▅ (少陰)者,動極而靜也,是謂少陰。
少陽:▅▅▅▅▅
▅▅ ▅▅ (少陽)者,靜極而動也,是謂少陽。
老陰:▅▅ ▅▅
▅▅ ▅▅ (老陰)者,靜之極也,是謂老陰。
四象分位而五行具矣,四象各有動靜,機(jī)緘不已,八卦分焉。周子云:“五性感動吉兇分,而萬事出矣”。《易、系》云:“四象生八卦”。言四象之變也。
說明:( )內(nèi)原來不是文字,而是圖形(即同前面的四象)。因?yàn)閳D形太大則影響行文,太小又看不清楚,因此用(老陽、少陰、少陽、老陰)文字代替。附原文圖片如下,供讀者參考。
附原文圖片如下:
四、四象生八卦
乾一:? ?者,老陽動也,是謂乾一。
兌二:? ?者,老陽靜也,是謂兌二。
離三:? ?者,少陰動也,是謂離三。
震四:? ?者,少陰靜也,是謂震四。
巽五:? ?者,少陽動也,是謂巽五。
坎六:? ?者,少陽靜也,是謂坎六。
艮七:? ?者,老陰動也,是謂艮七。
坤八:? ?者,老陰靜也,是謂坤八。
附原文圖片如下:
五、八卦方位圖
東北:為立春,物之始也,艮止以之。
東:為春分,萬物出也,震動以之。
東南:為立夏,萬物潔齊,巽順以之。
南:為夏至,萬物相見,離麗以之。
西南:為立秋,萬物致養(yǎng),坤厚以之。
西:為秋分,萬物成也,兌說以之。
西北:為立冬,萬物遂也,乾健以之。
北:為冬至,萬物藏也,坎陷以之。
《易、系》云:八卦成列,易行乎其中矣。
附原文圖片如下:
六、乾坤生六子圖
乾為父,坤為母,乾坤交而生六子。
乾初爻交坤成震,震為長男。
坤初爻交乾成巽,巽為長女。
乾中爻交坤成坎,坎為中男。
坤中爻交乾成離,離為中女。
乾上爻交坤成艮,艮為少男。
坤上爻交乾成兌,兌為少女。
三男三女,陰陽相推,生生化化而無窮也。善觀易者,反窮諸己,自得之矣。
附原文圖片如下:
七、天干納甲圖
數(shù)書云:“乾坤定位于甲乙,山澤通氣于丙丁,水火相建于戊己,雷風(fēng)相薄于庚辛”。是故,乾納甲也,坤納乙也,艮納丙也,兌納丁也,坎納戊也,離納己也,震納庚也,巽納辛也,乾又納壬也,坤又納癸也。甲乙壬癸,十干之始終,乾坤納甲乙壬癸,表覆載之,功廣大也。
附原文圖片如下:
八、地支納音圖
震為長男,巽為長女,故配之以子丑。坎為中男,離為中女,故配之以寅卯。艮為少男,兌為少女,故配之以辰巳。外卦之配,對宮取之。假如震巽納子丑,外卦自然納午未。余仿此。乾納子午,坤納丑未,先未后丑。何也?陽順陰逆也。逆順相須,造化成焉。
九、支干納音圖
一者,中央黃靈之氣,故納音屬土。三者,南方丹靈之氣,故納音屬火。五者,北方玄靈之氣,故納音屬水。七者,西方皓靈之氣,故納音屬金。九者,東方青靈之氣,故納音屬木。或于中央十二氣者,字相連粘之誤也。中央土,一氣也,達(dá)者味之。
附原文圖片如下:
十、五子歸元圖
外
卦
對
取
六
甲
備
矣
納
音
五 子 歸 元 圖
兌
丁巳
艮
丙辰
離
己卯
坎
戊寅
巽
辛丑
震
庚子
土
火
乙
甲
丁
丙
己
戊
水
癸
壬
乙
甲
丁
丙
金
辛
庚
癸
壬
乙
甲
木
己
戊
辛
庚
癸
壬
震為長男,納甲起庚子;巽為長女,納甲起辛丑;以庚辛為母,以子丑為子。壬至庚,癸至辛,皆九數(shù),故壬子癸丑納音屬木。甲至庚,乙至辛,皆七數(shù),故甲子乙丑納音屬金。丙至庚,丁至辛,皆五數(shù),故丙子丁丑納音屬水。戊至庚,己至辛,皆三數(shù),故戊子己丑納音數(shù)火。庚辛一數(shù),故庚子辛丑納音屬土。余仿此。圖局已具。
附原文圖片如下:
旁通部第二
一、六位例
橫看
六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二爻
初爻
定位
陰
陽
義
仁
柔
剛
三材
空
天
官
人
山
地
占雨
空
雨
云
風(fēng)
電
雷
占晴
大空
日月
霞虹
風(fēng)氣
煙靄
霧露
地理
山
林
木
草
地
水
田土
山崗
林麓
高田
平原
低田
湖塘
居處
山林
京都
坊鎮(zhèn)
市井
州縣
鄉(xiāng)
田禾
成熟
田主
禾穗
秧苗
種子
田地
僧道
祖師
師父
檀越
法眷
己身
徒弟
仕宦
隱逸
王公
諸侯
大夫
士人
庶民
身命
首
心
腹
股
腓
足
六親
祖
父母
伯叔
兄弟
己身
妻
子孫
行人
地頭
道路
門
戶
身
足
屋宇
棟
梁
枋
柱
人身
基址
住居
門戶
廳堂
廊廡
倉庫
房屋
井灶
舟船
帆幔
桅纜
櫓棹
身倉
舟主
艄船
家畜
駝象
牛馬
驢騾
豕羊
貓犬
雞鵝
野獸
鷹
鴻鵠
雞雉
虎豹
豺狼
狐兔
水族
蛟蜃
鷗鷺
鴛鴦
龜鱉
鮒鱔
蝦魚
占事
國事
心事
官事
家事
身事
人事
占蠶
簇
主
桑
筐
蠶
種
興販
寶貝
主人
金玉
疋帛
財(cái)本
物貨
商
店宇
客人
行貨
牙郎
己身
財(cái)本
賈
宜利
買主
發(fā)賣
停塌
己身
財(cái)本
疾病
頭面
心胸
腸胃
腰腎
身體
手足
鬼神
星辰
社廟
神佛
家先
祭主
土地
愿心
口愿
心愿
善愿
拜愿
己身
香愿
婚姻
祖宗
公姑
外氏
保親
夫妻
媒人
六甲
化婆
父
母
看生
子
胎息
轉(zhuǎn)官
任所
宣命
差遣
保舉
己身
解由
公訟
決斷
官府
對頭
詞狀
己身
見人
墳?zāi)?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