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在調節情志方面,主決斷,所以有膽大、膽小之說,比較夸張的說法有“膽大包天”、“膽小如鼠”等。這里的大和小并不是指膽這個器官的容積,而是指膽氣的充足或虛虧。“膽量”這個詞,我理解這個“量”就是膽汁分泌的量,直接關系到膽氣。膽量在心理學中是性格的組成部分,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的難以改變,但我們通過后天的努力,愛肝護膽,增強膽量。
肝膽互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膽汗排泄通暢,肝才能發揮其疏泄之性。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所以中醫通常是肝膽同治。
3.胃對應脾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叫做“腎為先天之本”,其實這只是“半句”,另外半句是“脾胃為后天之本”。古人是非常重視脾的地位的,脾在五行中屬土,有“載物”、“生發萬物”的性質,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營養、水分,以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所以“后天之本”的定位是恰如其分的。
脾與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臟腑,二者經脈互相聯系,構成表里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任務。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輸布到全身。
4.大腸對應肺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糟粕。肺與大腸構成表里關系。大腸的傳導有賴于肺氣的肅降,肺氣肅降則大便傳導如常,糞便排出通暢。若大腸積滯不通,反過來也影響肺氣的肅降。
5.膀胱對應腎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腎氣盛衰有密切關系。腎氣充足,尿液可以及時分泌于膀胱并排出體外,若腎氣虛而不能固攝,就會出現小便頻繁,遺尿或失禁,腎虛氣化不及,則出現尿閉。膀胱濕熱,又可影響腎臟而出現腰痛、尿血等。
總之,人的五臟六腑之間,關聯密切,使人體組成一個系統,而在中醫理論中,五臟六腑和其他因素也有關聯。中醫就是在這樣一張互相關聯的網絡展開疾病的診治。
壞水分為水和飲 一清一粘皆病根
都說人體是“血肉之軀”,而水才是血肉的化身。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人體中,有70%都是水(嬰幼兒則80%是水)。我們老百姓充滿智慧,形容一個人的眼睛有神說“水汪汪”,形容一個小姑娘嫩相說“水靈靈”,如果描述一個人“干癟”、“干瘦”,我們立刻可以想到這個人不健康甚至是一副“衰相”。
人離不開水,這是常識,大家知道“絕食”,絕食到一定的時間會威脅到生命,絕食的人為了達到抗議的目的而不至于送命,在不進食的同時,一定要喝水,否則就不是絕食而是絕命。據有關研究,人能斷水的極限是5天。
人的吃喝,也就是“攝入”都必須有水的,喝水就不用說,吃飯、吃菜、吃水果,也都有水。我們吃干糧,比如餅干、干吃方便面、壓縮食品,如果不喝水的話,會有比較嚴重的后果的。
在中醫看來,體內水是否正常是疾病的重要“指征”,所以在中醫里有“飲證”,飲證不是一個具體的病名或癥狀,而是一個總稱,是指與水飲有關的所有疾病。
我在本章開篇說了很多人不識“水飲”,水飲是指臟腑病理變化過程中的滲出液,這個水飲,應該說是我們人體內一種不正常的水。我們人體要保持生命的活動,需要水,但是需要的是能夠利用的水,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負責運化水液的功能有些問題,就容易產生一些不正常的水,我們也可以稱其為病水、壞水,這些水就是我們所說的水飲。
水飲在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表現,也就是癥狀不同。水飲到了表,我們可能就會感到身體沉重,水腫;以里面為主,可能就是表現為愛拉肚子;胃里有了水飲,可能就會表現為心悸,胃里面逛蕩逛蕩的;水飲往上走,可能會出現頭暈,氣短等;里面水多,我們可能也表現為頭暈高血壓;水飲停于四肢關節,我們可能就會表現為關節疼痛難愈;水飲和熱結合,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濕熱、痰熱;水飲和寒結合,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寒飲、寒濕。
在中醫里,“水飲”是一個并列關系的復合詞,稀而清者為“水”,比如汗液、小便等;稀而粘者為“飲”,比如痰、鼻涕等。水和飲出現某些異常了,就成為“飲證”,也叫水飲病。我們在這里說的水飲,指的就是所有不正常的水,包括了平時所說的痰、濕、水、飲等。
痰和鼻涕是重要信號,其實健康的人也會有痰或鼻涕,但痰和鼻涕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病,往往是由于體內有水飲,所以這些人在感冒時才更多的容易表現為鼻塞、流清涕等等表現。
上面說到的汗液、小便、痰和鼻涕,都是人的排泄物,人只有排泄正常,才能健康,如果排泄出現問題,該排泄出來的留在體內了,就是水飲,就必有病。
臟腑皆可有水飲 脾胃水飲最嚴重
中醫認為,人的很多疾病都和水飲有關,所以有“飲證為百證之宗”之說,那么這個說法夸大其詞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強調一下,這個說法的意義在于強調飲證的重要性,而不是說所有的疾病都是飲證。我們許多人都知道“十人九胃病”這句話,這可是歷史上的一位醫學大家說的,他叫李東垣,他寫了一本傳世的醫學名著——《脾胃論》,說的意思是大多數人都有脾胃的問題。根據我臨床體會,脾胃問題更多的是虛寒,虛寒的脾胃一般會兼夾水飲,因為脾胃就是運化水液的,功能不好就會出現病水、壞水。另外,還有一句話“百病皆由痰作祟”,這個痰就是我們說的水飲的一種。那么我們看看“飲證為百證之宗”的說法是不是順理成章呢?實際上,臨床體會,確實所言不虛。
我給大家開列一份不完全“清單”:
前面說到的水腫(包括腿腫、眼皮腫)、肝腹水是飲癥,有的人早上起來后眼袋有些腫,還有的人比同齡人更早出現大眼袋,這都是有水飲問題。
前面提到的小便異常——這個問題后面要專門說我們非常熟悉的便秘還有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的腹瀉是飲癥,道理和便秘是一樣的。
肥胖是我們很多人的困擾,按照三把鑰匙辨證,肥胖可以分為實胖和虛胖,這個虛胖也有許多是有水飲的問題。
女性常見的婦科炎癥,許多就是表現為分泌物比較多,經常用藥但是不容易好,并且還容易復發,這個有許多也是水飲的關系。
還有我們常見的濕疹,表現就是皮膚又癢又出水,這個也是有水飲的問題。
有的人經常出現困乏,疲倦,白天犯困,晚上還睡不著,吃飯一般,經常出現頭暈眼花,我們一般看中醫說是脾虛了,也可能被說是氣血虧虛,但這些也是水飲造成的。
而有很多疾病或癥狀不一定是典型的飲癥,但和水飲有關,而這個有關,有的比較明顯,有的卻恰恰不符合我們常人的思維,比如:
感冒有水飲的問題;
高血壓有水飲的問題;
失眠有水飲的問題;
腰腿痛有水飲的問題;
脾胃病有水飲的問題;
頭暈有水飲的問題。
還有很多。在中醫理論中,水飲和人體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或間接聯系,水飲和血有關系,水飲和我們平時所說的氣有關系,水飲和脾胃、腎都有關系,我們前面說到的六綱表里虛實寒熱,都可能有水飲的問題。
我有一個病人,情況比較嚴重了,多年來就是經常出現水腫,兩個腿腫,腳也腫,腫得比較厲害的時候,平時穿的鞋都不能穿了,還有一個癥狀,她如果出門,要帶整整一包的面巾紙,如果稍微受點涼,比如吹空調,或者遇到微風吹拂,那么一天時間這包紙就都用來擦鼻涕。出去走路,越走身上越沉,就這么嚴重。她這個病還有一些其他的癥狀表現,持續了十多年了,中藥也吃過不少。她就是以水飲為主要的表現,由于持續的時間長,除了水飲還有寒熱,有表里,有虛實,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治以后,后期我就是主要用的祛水飲為主的方法,以前的那些嚴重的癥狀表現都消除了。她這個情況之所以持續多年,主要就是因為有水飲。
水飲讓你不舒服 護好脾胃是要務
舒服或者不舒服,是一種感覺,不舒服和疾病之間關系比較密切,但有的疾病比較隱蔽,比如很多癌癥,在早期并不讓你有不舒服的感覺,一旦你明顯感到不舒服,一檢查,就是中晚期了。當然很多疾病會讓你覺得不舒服,許多的不舒服都和水飲有關。
水和血的關系很密切,血的主要成份就是水,血中有了一定數量的“壞水”,那么正常的血就會少一些,我們叫血虛水盛,有的表現是氣血虛,但是其根源是水飲造成的。我們一身都是有氣血的,這些都和水液有關系,所以水飲可以造成各種癥狀。血虛了,也就容易瘀滯,瘀滯則運行不暢,我們說的氣滯血瘀,很多的根源也是水飲問題。氣滯血瘀了,如果加上痰凝,我們中醫認為這就是腫瘤形成的基礎,即氣滯、血瘀、痰凝。
痰就是不正常的水,是水飲的一種。“百病皆由痰作祟”說的是許多疾病都是和痰有關系。這個痰不單單指的是我們咳嗽而見的痰,還包括我們看不到的在身體內部的無形的痰,是指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滯凝結而形成的一種黏稠的、有害的液體。這種液體留伏在人體內,會使人體產生多種病變,如高血壓、中風、腫瘤等。
我們的脾胃是運化水液的,脾胃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就與水飲有關,保護好我們的脾胃,就可以從根源上減少水飲問題。但是我們很多人平時不太注意保護脾胃。脾胃和食物的溫度關系比較微妙,這種微妙的關系在夏天表現得比較充分。一般來說有這么三種情況:
第一是“喜涼”,我們大多數人都如此,吃點涼的東西覺得舒服,冰淇淋、冰咖啡、冰啤酒、冰西瓜,等等。我們的脾胃對食物的溫度有一定的寬容度,但是吃多了涼的還是可能傷著脾胃。
第二種情況是“貪涼”,貪比喜的程度要嚴重,有的人恨不能一天到晚都吃涼的,有的是喜歡涼到透心的感覺。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去飯館吃飯,他叫了兩瓶冰啤酒,服務員就給他上了,瓶子上有好多水珠,他拿到手上,說不夠涼,服務員就問他要多涼,他說,你拿到手上覺得拿不住了就叫夠涼。我聽了都嚇一跳,我說我給你把把脈吧,一切脈,果真有實熱的問題。
第三情況比較反常一點,就是“怕涼”,大熱天喝水、喝湯、喝粥,別說涼的了,溫的都不行,要喝燙的。我有一個病人,她夏天吃蘋果都要放在開水里燙一燙,這與我那朋友相反,是虛寒。
為什么吃涼的會傷脾胃呢?脾胃行駛運化職能需要陽氣,脾胃喜暖惡寒的,夏天我們吃點涼的東西,是有舒服的感覺,但脾胃受傷了,有的人吃喝涼的猛了,胃就會疼,有的喝了很多冰鎮飲料再吃飯,就會打嗝或者有膨脹感,這就是胃在抗議。至于脾受傷,你可能感覺不到,脾的性格比較含蓄,不像胃那樣直性子,但脾受涼就會怠工,不好好給你運化,把你吃進去的東西更多的變成垃圾排泄掉了。總的說來,脾胃問題主要表現就是水飲,因為水最多啊,其他可能也有問題,但是一般沒有水的問題表現得多。所以說,脾胃的問題,是造成水飲的根源所在。
水飲是否找你茬 八大征兆逐一查
前面我說了大多數不舒服都可能有水飲問題,但這么說畢竟太籠統、不夠確切,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最常見的水飲的表現來自己判斷是否有水飲的問題。
一是水腫。這是典型的水飲病,不管是腿腫還是眼皮腫,都有水飲的問題。
二是心慌、氣短、愛頭暈。這是里面有水飲的典型表現。“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金匱要略》上有記載,胃里面有停滯的水飲,就容易出現心慌氣短頭暈。有的人愛暈車,很多也是因為有水飲。
三是手心腳心愛出汗,陰部也愛潮濕,腳氣瘙癢出水,身上皮膚瘙癢出水,這里面也有水飲的問題。
四是身上沉,疲乏無力,愛感冒,感冒經常出現鼻塞、流鼻涕。這也是體內有水飲的關系。
五是愛拉肚子。這是里虛寒的重要表現之一,也就是我們說的脾胃虛寒了。脾胃虛寒了,運化水液的功能就不好,容易產生水飲。
六是關節疼。特別是那種常年不好的,陰雨天加重的,更多的和水飲有關系。
七是高血壓。高血壓一般是有水飲的問題,特別是以舒張壓高為主要表現的。血水血水,血離不開水,水和血關系非常密切。
八是久治不愈的婦科的炎癥。不管是夾雜寒還是夾雜熱,都有水飲的問題。
其實這個單子還可以拉得很長,我們就不一一詳列,掌握了原則,明白了道理,我們自己都可以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