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飄飄
每個人眼中都有一位沉默的父親。
?
他不像母親那樣細膩、溫和,而是粗獷的、靜默的。
也許正是因為這份靜默,讓我們在面對父親時,總是欲言又止。
然而就在最近開播的綜藝節(jié)目《一路成年》中,徐錦江卻讓我們看到了老父親身上“鐵漢柔情”的一面:
▼
印象中的徐錦江,在熒幕上塑造的大多是反派角色,眼睛一瞪就讓人不寒而栗:
▼
可是私底下,作為父親的徐錦江,在兒子徐菲眼中卻是“反差”、“嚴厲”、“婆媽”、“健忘”的代名詞:
▼
別人家的老爸,在孩子面前是成熟穩(wěn)重的,可徐菲的老爸卻像個孩子,需要他去照顧:
▼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神奇父子關(guān)系?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走進徐錦江徐菲父子的世界才發(fā)現(xiàn):
原來有一種愛,叫做「隨時聯(lián)絡(luò)」。
徐家父子的一天,是從“徐爸爸找兒子”開始的。
被兒子老婆丟在家里帶的徐錦江,一早醒來發(fā)現(xiàn)節(jié)目組在家,一邊捂嘴驚訝,一邊著急忙慌地找兒子:
▼
雖然只是一會兒沒見到兒子,但徐錦江已經(jīng)完全抑制不住自己的思念,皺著眉頭開啟了“奪命連環(huán)call”模式:
▼
一會兒打過去讓兒子給自己解決吃飯問題:
▼
一會兒又打一次,表達自己對兒子不告而別的不滿,順便罰他寫一篇作文以示懲戒:
▼
不一會兒,視頻又撥過去讓兒子隔空為自己解決電腦問題:
▼
解決完了電腦問題,還有平板電腦問題接踵而至:
▼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徐菲不在家的這天,徐錦江一共給他打了30幾通電話。
有一次只是為了知道兒子今天戴了什么帽子出門:
▼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胡子拉碴的巨型大漢,內(nèi)心竟然住著一個軟萌黏人的小公主?
節(jié)目播出后,很多網(wǎng)友感嘆徐菲的細膩有耐心,順便還會吐槽一下徐錦江的“過度黏人”:
▼
可是很顯然,這對父子樂在其中。
表面嫌棄老爸“婆媽”的徐菲,依然會不厭其煩地接聽他一通又一通的電話;
當爸爸冒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時,他還是會耐心地一一解答。
甚至面對爸爸提出的寫作文“無理”要求,他也會認認真真去完成:
▼
對于父子倆的相處模式,徐錦江的一番話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那些嘮嘮叨叨的婆媽,其實都是他為了讓兒子多關(guān)心自己、多陪伴自己,所做出來的偽裝:
▼
人這一輩子,其實是很短暫的。
如果你很幸運地和父母住在一起,除去上班、睡覺、應酬的時間,我們可以每天陪伴父母大致3-4個小時。
一年下來,我們可以陪伴父母1400多小時,按30年來計算,我們也只能夠陪伴父母5年。
相信每個人都是如此,因為學業(yè)、工作而變得忙忙碌碌,每天被各種煩惱憂愁所纏繞,而那些我們最親近的人卻被習慣性忽略。
我們不再像小時候一樣跟父母無話不談,報喜不報憂成為一種常態(tài)。
但是對父母而言,和孩子打打電話,聊聊家長里短生活瑣事,就是他們最渴望的幸福。
其實,每一句「隨時聽電話」的背后,都是父母對子女無限的牽掛。
離別總是一個自帶傷感的話題。
特別對于父母來說,每一次的離別,都是漸行漸遠。
他們比我們更早意識到,長大的子女就是客人。
還記得《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長大后的孩子們很少歸家,每次回家時,父母們都會像過年一樣大肆張羅,變著花樣做出各種好吃的飯菜:
▼
對父母來說,他們只是想要好好看一眼孩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頓飯:
▼
可孩子們呢,回來一趟要么趕著跟小伙伴們相聚,要么倒頭就睡:
▼
為了多看孩子幾眼,父母們便有了一個“可怕”的愛好——早上蹲在旁邊看孩子睡覺:
▼
越是長大越發(fā)覺得,家就像是一處旅店,我們總是匆匆的來,又匆匆的離開。
我們追求獨立的生活,追求新的自我,可父母沒有,他們追不上。
父母在老去,他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最后只剩下了子女。
但是子女的圈子很大,常忽略了他們。
他們經(jīng)常忘記我們已經(jīng)長大,就像我們經(jīng)常忘記他們已經(jīng)老去一樣。
據(jù)調(diào)查顯示,從2000到2010的十年間,中國城鎮(zhèn)的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而農(nóng)村的比例由37.9%上升到45.6%。
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時,隨著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陸續(xù)進入老年狀態(tài),中國空巢老人的數(shù)目將增加到兩億多,占到老人總數(shù)的九成。
這也意味著,未來10個老人里,就會有9個老人是空巢老人。
而這個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我們總是埋頭忙于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打拼,以為來日方長,可以從容盡孝。
可是我們忘了,時間是殘酷的,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更是脆弱不堪一擊的。
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挽回。
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多陪陪父母,不要在日后感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奇葩說》中顏如晶曾經(jīng)說過: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父母不會錯過你的前半生,也請你,不要錯過父母的后半生。”
以前,父母是我們的退路,后來,我們變成了父母的退路。
周杰倫的《外婆》,有一句歌詞一直很打動我:
“外婆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塊……”
有一種愛叫做「隨時聯(lián)絡(luò)」,多給父母一些耐心與陪伴。
余生沒有那么長,請好好愛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