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依琳
人這一生中啊,總有那么一兩個瞬間,當時不覺什么,回頭再看已恍如隔世。
2016年之于謝杏芳,無疑就是那個人生轉折時刻。
在這之前,她是滿身光環的羽毛球冠軍,婚姻幸福家庭美滿,大寫的春風得意;
從那以后,期待倒塌,夢碎一地,滿目瘡痍待收拾。
你們一定都還記得2016年11月17日,林丹被媒體拍到與辣妹的戀情吧?
消息嘩然程度,絕不亞于當年文章的“周一見”。
風口浪尖之時,所有人都在等孕期的謝杏芳表態。
隔天,她帶著聲明來了。只是一紙原諒書,反而將自己多年好口碑敗得干干凈凈。
支持她的人也有。孩子還小,男人心存悔改,保家庭是明智之舉。
嘲諷她的人更多。老公都出軌了還不離婚,難道打算留著過年?
毫不猶豫揶揄她是“原諒教”成員。
輿論沸騰之下,無論支持反對,其實沒有人真正了解這個女人的內心。
謝杏芳到底是怎么想的?
大度原諒之后,她真的得到想要的幸福了嗎?
直到最近突然出現在《成為媽媽后》里,我才終于看清她被誤解的一面。
6分鐘連贏對手21分,拿下24次女單冠軍,從羽毛球職業生涯來講,謝杏芳無疑是大魔王般的存在。
可我萬萬沒想到,再次面對鏡頭,她印象最深刻的,卻是2008年那次失利。
在很多人看來,北京奧運會女單亞軍,明明是值得吹一輩子的好成績。
但過去了12年,她依然沒辦法原諒自己,只拿到第二名。
在這里,不得不提謝杏芳的原生家庭。
內斂安靜的謝家父母,也同樣塑造了她不爭不搶的個性。
內向,孤獨,話不多,不知道怎么跟人溝通。
所以,這些年大大小小的事,無論好壞輸贏,全都自己消化。
更讓我吃驚的是,謝杏芳親口承認,從1998到2008十年時間,她的父母竟然只去北京看過她一次。
而且是拿了亞軍,沒能跟代表團去中國香港、中國澳門訪問的那次。
跟很多羞于表達愛意的傳統家庭一樣,她的父母也習慣用強硬的命令方式表達關心。
在這種高壓環境長大,謝杏芳直言討厭自己壓抑的性格。
而這,正好是林丹吸引她的重要原因。
球場上霸氣威風,生活中熱情似火的林丹,幾乎是謝杏芳的反面,卻是她想成為又不敢成為的模樣。
“如果生在林丹的家庭,我也能成為,08年那個奧運會冠軍。他父母給他這種性格的影響非常地大。”
謝杏芳不止一次地表示,非常羨慕林丹的性格。
這不禁讓人猜想,遇到想要的幸福,哪怕有裂縫,也是很難松手的吧。
更何況他們一路風風雨雨走來,早已不是單純的愛與不愛那么簡單了。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榮耀,他們的利益,扯著筋骨連著肉,十幾年了。
確實,謝杏芳不是當下酷颯爽朗的那類女人,殺伐果決,敢愛敢恨,活成最恣意瀟灑的一縷煙火。
所以,被嘲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千萬別小瞧清醒自知的女人,因為她們一旦從隱忍到蛻變,往往更可怕徹底。
在采訪里,謝杏芳直言不諱地表示,自己是個很缺愛的人。尤其是原生家庭的缺憾,一定不能在兒子小羽身上重蹈覆轍。
所以,她主動要求林丹回家要擁抱、親吻,讓孩子感受到家里愛意滿滿。
“我說你知道,
給小羽最好的愛是怎么樣嗎?
我說你必須要愛我
就是讓小羽看得到”
這一刻我才明白,原來她才不是看上去軟弱可欺,只會妥協包容的賢妻良母。
誰又敢說,眼前這個主動修復原生家庭傷疤,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的媽媽,不是勇敢獨立的女人呢?
承認缺愛,直面裂痕,才是拿回主動權的開始。
她不再是洗手作羹湯的“乖太太”了,經此一役,那個不愛說話,靦腆順從的謝杏芳不見了。
她跑去學化妝,穿衣搭配,跟之前素面朝天的形象相比,簡直脫胎換骨。
白衣紅唇,目光篤定,扎起精致微卷的長發,神采飛揚。
眼角的些許細紋,帶著被風霜洗滌的痕跡,愈發有力量感。
任誰看了不感慨一句:懂得欣賞自己知道要什么的女人,才真正把握住了美的精髓。
她火速自創了母嬰品牌——“杜芬”,以創始人的身份,簽下林丹為“首席創意官”。
2017年夫妻倆出席 “京東超市星品之夜”,林丹當眾稱呼她,“這是我領導”。
并不是吹捧留面子。
謝杏芳才是公司里擁有絕對話語權的那一個。
從時刻被人照顧的國家運動員,善解人意的賢妻角色里醒來,去跟形形色色的人、事溝通周旋,直面最殘酷的商業規則,帶領員工在戰場上攻城略地……
謝杏芳正慢慢地,一點一滴地變化著。
坦白講,越來越有“霸道女總裁”的韻味和風采了。
與此同時,她更為兒子做了切實可仰望的榜樣:小羽學鋼琴,她陪著學鋼琴;小羽學畫畫,她就拿起畫筆學畫畫。
甚至一些小病小患,都是她照著育兒書治好的。
從學業規劃到身體素質鍛煉,謝杏芳花大把時間和精力在小羽身上,引導他快樂成長,高效率學習,在優秀這條跑道上起飛馳騁。
還不到4歲,小羽已經初顯運動天賦,跑步,爬坡,投擲,接球……
尤其是拿羽毛球拍有模有樣的架勢,活脫脫有羽壇小將之風。
是的,謝杏芳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變了。
她現在是媽媽,是妻子,是羽毛球冠軍,是女總裁……更是她自己。
就像在節目里說的那樣——
“我就算沒有拿奧運冠軍,我也挺好的。
別人給我一個定位說,林丹太太的一個身份,我沒有跟林丹在一起,難道我的生活就會變得很差嗎?
我想我最差,我當個羽毛球教練沒有問題。
我可以不需要,我靠任何人,我自己能過得很好。”
的確,穿越暴風雨之后,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
回頭再看用溫柔堅韌撐起一片天的謝杏芳,我發現,面對困難不必雷厲風行摩拳擦掌,有底氣的女人自帶駕馭周遭一切的從容力量。
就像日出日落,海漲海退,從不妨礙大山安靜佇立散發氣場。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獨立女性。
是不被婚姻束縛享受單身的快樂自由?
是經濟獨立想要的東西都買得起?
還是不爽就懟、不服就干,不看臉色過活?
直到最近,有一個答案越來越清晰篤定,那就是:
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能為自己的選擇主動買單。
人活世上,事業也好,婚姻也好,我們想擁有的好東西都是風險極高的。
誰又能保證愛的人不變心,事業不遇上點波折坎坷,明天一定比意外先到來呢?
比起預防和祈求運氣,女人最緊要的,其實是修煉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
就像張小嫻說,
“你可以任性,你可以浪漫,
你可以寧可在愛情中老去也不要茍且過日子,
你可以依然愛憎分明,
你可以在婚姻里繼續追尋愛情,
你可以做著世人認為這個年紀不該做的事。
一切的一切,只要你夠強大就好。”
只有強大的女人,才有底氣和能力去決定繼續奉陪到底,還是離開賭桌瀟灑遠去。
說到底我們礪礪一生,不就是為了獲得,想什么時候說“不”就什么時候說“不”的權利嗎?
在這條路上,我看到過不少女性,交出了無愧于心的答卷。
“傲骨賢妻”董璇,以前能頂著群嘲千里救夫,獨自撫養女兒,扛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
現在就能及時止損,結束千瘡百孔的婚姻,投入小奶狗的懷抱開啟新的戀情。
誰不敬佩這一身好魄力?
她的好閨蜜,同樣受爭議的佟麗婭亦如是。
手起刀落剪掉長發,拍拍身上塵土,向世界宣告“沒有什么可以擊垮我”是她的自由;
不按大眾的期待去活,不被任何輿論馴化,真實面對自己內心也未嘗不可。
還有愿意為了俗世幸福低到塵埃里的阿嬌。
在婚姻里歷練了一遭,滿足過,也破碎過,終于看清內心,39歲決定與自己和解。
去年恢復單身的馬伊琍馬司令,“且行且珍惜”的是她,“往后,各生歡喜”的也是她。
令我欣慰的是,無論過去多少年,當時被嘲諷得多厲害,最后的主動權依然還握在她們自己手里。
從來沒有丟掉過。
其實婚姻也好,生活也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過是一場求仁得仁,食得咸魚抵得渴的旅程,不必在別人的故事里找標準答案。
擁有的時候珍惜過,離開的時候痛快過,就足夠了。
與其祝你一生幸運,不遇渣男不遭罪受,不如祝你隨時都有卷土重來的心氣和實力。
畢竟,人生如幻影,只有你自己才是你最終的救贖和歸宿。
自己行,才是真的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