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調色教程講的多是操作,看完之后有收獲但不明就里,收獲的是“魚”不是“漁”。真想充實提高自己的筒子,還是應該從基礎學起。這玩意兒和武學一個道理,旁門左道上手快但越往后越容易出岔子
一級校色是調色的基礎,之所以叫一級校色而不叫一級調色有它的道理。一級校色做好了,二級調色才可能拉曲線、調色相、做分隔(Qualifier)、遮罩(Shapes)、跟蹤(Tracking),從而創建風格(Looks)
最近有時間的話我會翻譯一些調色方面的基礎內容
以下內容來自Alexis Van Hurkman的《Color Correction Handbook: Professional Techniques for Video and Cinema》,這本書的電子版在亞馬遜上才賣20幾美元,英語湊合的筒子可以讀一下
第三章:一級校色
本章介紹對圖像整體進行一級校色的常用方法
一個暖調場景
一個冷調場景
色溫
所有的顏色都會受光線影響,不管光線是來自太陽、日常燈具還是電影燈具,光線可以用色溫(光線顏色)來描述。
色溫是調色師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之一,因為色溫會影響觀眾對于顏色的感知。人眼能夠自適應色溫,但是機器不行,如果沒有校正白平衡,就會出現色偏。有時候色偏是人為需要的,比如日落場景,有的時候色偏則不受歡迎。
所有被攝影機記錄下來的光線都有其特定色溫,下圖是根據鎢絲燈校正的白平衡,所以室內的白色物體被正確顯示,室外射入的日光則發藍。
色溫以K為單位衡量,下圖是各種光線對應的色溫
色溫越高,光線越冷調,色溫越低,光線越暖調。從1600K到10000K,反映了日出/日落到正午之間的光線變化。
熒光燈的光譜分布不規則,偏綠和靛藍。左圖是熒光燈照明的場景,如果按照鎢絲燈做白平衡,顏色就會偏綠(注意門的部分),右圖是正確白平衡之后的結果。
想統一日常熒光燈的光線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品牌類型五花八門。有專門為拍攝設計的熒光燈。
另一種光譜分布不規則的燈具是路燈常見的鈉氣燈,嚴重偏橙黃色,如下圖所示
如果使用偏紅/橙的燈光作為主光源拍人物,膚色還是可以校正回來的,但是建筑物、車輛之類等就比較難校正了。
色度(Chroma)
只要光線照射到物體反射進鏡頭,攝影機就會記錄下顏色信息,色度是顏色信息的一部分,通常獨立于亮度信息存在。對于YCbCr編碼的視頻,色度記錄在視頻信號的Cb和Cr通道里。
最初引入色度是為了保證對黑白電視的后向兼容,后來也用于視頻壓縮,對色度進行子采樣可以降低吞吐,又不易察覺損失
任何以色度記錄的影像都有兩個特性:色相和飽和度
色相(Hue)
色相用于描述顏色的波長,它是紅(長波長)是綠(中波長,比紅短),還是藍(最短的可見波長)。顏色不同,色相就不同。色相以色輪表示
飽和度(Saturation)
飽和度用于描述顏色的濃度,比如究竟是艷紅還是淡紅。飽和度為0的圖像成為灰度圖像。
在色輪里,越靠近邊緣飽和度越高,色輪中心的顏色飽和度是0,色輪邊緣的顏色飽和度是100%
顏色越靠近邊緣越鮮艷,越靠近中心越平淡,直至到達色輪中心。
原色(Primary Colors)
紅Red、綠Green、藍Blue三色是原色,它們之間兩兩結合產生其他顏色,三原色加在一起就是純白。
要讓顯示器顯示任一三原色,只需要把其中一個通道調到100,其他兩個通道調到0。RGB三通道都調到100就是白色,都調到0就是黑色
這和我們的視覺系統十分相似,人類的顏色分辨能力來自三類視網膜細胞:紅敏感型、綠敏感型、藍敏感型。數量比為40:20:1,所以對藍色的敏感性最差
灰度圖像的RGB通道值
如果RGB通道的值相同,不管值為多少,得到的圖像都是灰度圖。如下圖所示,示波器上RGB三通道的波形完全相同,因此圖像沒有顏色。
基于這個特性,我們可以輕松定位問題。例如下圖畫面,左邊的白色柱子對應RGB波形左側最頂端的部分,可以看到三個波形頂端基本是對齊的,因此圖像的高亮區是比較自然的。
盡管R通道波形最強,但是從三通道波形上下端對齊我們可以判斷出:高亮區和陰影區都是比較自然的。
次生色(Secondary Colors)
次生色是任何兩個原色為100,剩下一個原色為0時得到的顏色。
紅R+綠G=黃yellow
綠G+藍B=青cyan
藍B+紅R=品紅magenta
下圖是彩條測試圖,包含三原色+三個次生色+黑白
互補色(Complementary Colors)
學習調色需要掌握的一條重要理論就是:互補色會相互中和
簡而言之,如下圖所示,互補色就是穿過色輪圓心的直線兩端指向的兩種顏色
如下圖所示,兩種互補色結合,其結果就是相互抵消,飽和度降低。兩種顏色越接近互補狀態,抵消作用就越明顯
色彩模型(Color Models)和色彩空間(Color Spaces)
色彩模型是用變量描述顏色的數學方法。色彩空間是存在與某一色彩模型中的預定義色彩范圍(即色域gamut)。例如,RGB是一種色彩模型,sRGB是定義RGB模型中色域的色彩空間。
3D色彩模型
色彩模型可以3D方式呈現。
RGB色彩模型呈現出來是塊狀,黑和白在兩個對角的頂點,對角線的中心代表飽和度為0,紅綠藍三原色位于三個頂點,與黑色所在的頂點相連。三個次生色(黃、青、品紅)位于三個頂點,與白色所在的頂點相連。
HSL色彩模型呈現出來是兩點錐形,黑白位于上下兩個頂點,飽和度為100的原色和次生色位于中間最肥的那一圈,連接黑白兩點的中心線代表飽和度為0
3D色彩模型在一些工具中會用到,比如Autodesk Flame的3D直方圖,Apple Color的3D示波器(如下圖所示),一級一些使用3D 摳像的工具
RGB與YCbCr色彩模型
簡單來說,我們接觸的視頻文件不是RGB編碼就是YCbCr編碼,所以調色工具也基于RGB或者YCbCr色彩模型工作,兩個模型之間可以對應轉換。因此當你處理YCbCr素材時,可以使用RGB示波器查看,調整RGB曲線個RGB lift/gamma/gain參數。
HSL色彩模型
HSL代表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Luminance,有時也用HSB(色相、飽和度、黑度),HSL也是一種色彩模型,用上述參數描述顏色。
盡管視頻文件并不真正使用HSL編碼,但是很多調色軟件使用HSL工具,所以有必要了解HSL。HSL很方便,就色相、飽和度、亮度三個參數,用起來比較簡單。
想象一下如果是下面這種RGB面板,你改個顏色得多麻煩
如果是HSL面板,那么很直觀調色相就行
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
大多時候在校準過的顯示器上,目測就可以發現素材的色彩平衡問題。比如用鎢絲燈打光的場景,如果白平衡設為日光,如左圖所示圖像就會偏橙,右圖是正確平衡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