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靜樂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于印發靜樂縣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的通知》(靜政教督【2021】1號)、《靜樂縣教育科技局關于印發中小學生“五項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靜教科發【2021】74號)及《靜樂縣教育科技局關于印發中小學生“五項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靜教科發【2021】75號)內容,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真正實現作業減負增效”,激發學生的生活樂趣和學習積極性,增強學校辦學的透明度,進一步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動效應,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特色、內涵發展。為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進一步提高學科作業的效能,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結合我縣各學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一、指導思想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為指導,按照山西省教育廳以及忻州市教育局相關文件要求,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學校以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突破口,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課堂教學改為主陣地,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重點,逐步建立和完善“雙減”的長效機制,推進學校科學內涵發展,穩步提高教育教學實施水平。二、具體要求(一)、認真學習國家、教育部門對學科作業安排的意見和建議,加強教師對學科作業設計的研究,改進作業的形式和分層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和家長對學校辦學的滿意度,提高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幸福指數。(二)、實行業務副校長直接管理,教學處主任、副主任親自落實,真正把學科作業布置、作業批改、反饋等環節落到實處,做好學科作業的過程性管理和研究,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三)、堅持學科集體備課制度,加強年級學科組作業統籌,凸顯集體備課中對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要求。(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作業要立足課程目標,把握好重點和難點,緊扣教學進度和學習內容,要體現出層次性,可分必做和選做兩種,鼓勵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五)、學科教師要加強作業完成指導,課后服務教師指導學生校內完成作業,晚自習后不留任何形式的作業。(六)、雙休日或節假日注意作業的多樣性,既有鞏固性的書面作業,也適當布置一些實踐性、探究性作業。(七)、學校教學處加大對家庭作業的檢查力度,檢查中一旦發現作業超量、無分層、無批改的將予以通報并嚴肅處理。三、實施方案(一)、規定作業公示時間每天下午放學前,各學科備課組長審核后,班主任對每日作業進行公示;節假日作業應在學生離校前進行公示,以接受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的監督。(二)、確定作業公示位置學生作業公示在班級公示欄。(三)、規范作業公示內容公示作業內容要表述清楚,通俗易懂,簡潔明了,包括具體的年級(班)、學科、作業所在的書本名稱、頁碼,要做到書面作業符合“雙減”及“中學作業管理制度”要求。(四)、明確作業公示用時1、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2、三至六年級每周由班級各科教師協調,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標準,嚴格控制好每天作業總量,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且基本在校內完成,確保每周一日無作業。3、初中生其他各學科每日作業總量每天書面作業不超過90分鐘,音、體、美、信等學科不留書面作業。四、保障機制(一)、校內監測1、作業內容監測教導處每周檢查一次各班學生的記作業本,監測教師布置的作業是否緊密圍繞教材重點和難點進行精選,既要有基礎知識,又要有基本技能訓練項目。對少數作業速度慢的學生降低要求,分層布置。2、作業形式監測各學科教研組長每周檢查組織一次作業研討,針對各班的作業形式展開討論,評出最佳作業形式。3、學習資料監測教導處嚴格控制各種復習資料的征訂和使用不得擅自向校外訂購和向學生推薦購買有關各類作業資料。4、使用資料監測教師打印作業必須先由備課組老師進行商定由教學副校長審批之后才能打印,不得單獨打印資料,并在打印室做好相關登記。5、學生監測教導處組織學習委員每日統計各科的作業量,每周將統計表上交一次,并及時予以公示、反饋;教導處每月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進一步了解學生作業情況。(二)、校外監測1、家長委員會監測:定期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作業負擔情況,確保不增加學生過重課業負擔。2、家庭監測:家長發現問題可隨時進行反饋,學校及時處理,達到家庭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