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工程院院士首次“獨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澤山(左)、侯云德(右)


撰文 | 呂浩然

責編 | 李曉明


  


2018年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今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位獲獎者均系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也是自2000年國家設立最高科學技術獎以來該獎項首次被中國工程院院士“獨攬”(注:2010年度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師昌緒及2012年度獲獎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哲敏皆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獲獎人



·
王澤山



國家最高科技大獎“第四冠”


王澤山(1935.10.10 -),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原籍吉林市。1960年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系,現任南京理工大學教授。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研究了發射藥及其裝藥理論;發明低溫感技術,提高了發射效率,使發射威力超過國外同類裝備的水平;研究和解決了廢棄火炸藥再利用的有關理論和綜合性處理技術,實現了資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王澤山還創立了“發射裝藥理論”學科分支構架,對發射裝藥、彈藥、身管武器作用過程與規律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為我國今后火炸藥技術等國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和技術基礎[3]。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83歲的王澤山院士在去年就已經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三冠王”:“庫存過期火藥和退役報廢炸藥的再利用技術”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低溫度系數發射藥、裝藥技術及加工工藝”獲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一);2016年,王澤山院士又憑借“等模塊裝藥和遠程、低膛壓發射裝藥技術”斬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通過實際驗證,我國火炮在應用“等模塊裝藥和遠程、低膛壓發射裝藥技術”技術后,其射程能夠提高20%以上,或最大發射過載有效降低25%以上;應用此項技術使彈道性能全面超過其他國家的同類火炮。這項提升我軍主戰武器火炮性能的核心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我國多種武器裝備和型號的研制[4]。


加之今年獲得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王澤山已經是四次折桂國家科學技術大獎。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獲獎人


·
侯云德


“中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領域奠基人


侯云德(1929.07.13 - ),分子病毒學專家,江蘇省常州市人。1955年3月同濟醫學院醫本科畢業。1962年就讀于原蘇聯莫斯科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同時獲得副博士和醫學博士學位?,F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院士實驗室主任、傳染病國家重大專項技術總師,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侯云德院士為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作出了杰出貢獻:研發成功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多肽藥物,也是國際上獨創的國家I類新藥產品重組α1b型干擾素。隨后研制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基因工程干擾素系列產品,獲得人白介素-2、GM-CSF等9個基因工程產品新藥證書,是我國生物工程藥物研究和產業化的奠基者和開創者;作為我國“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專職技術總師,主導構建了我國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綜合應對體系;作為我國醫學病毒學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之一,國際上首次發現仙臺病毒所導致的融合現象及機理,完成國內首個最大的生命體完整基因組序列測定并取得多項原創發現,推動和促進了我國醫學病毒學的研究和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曾表示,侯云德院士是我國分子醫學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領域的奠基人和開創者,始終立足國內并工作在科研第一線,60余年致力于分子醫學病毒學、基因工程藥物及新發突發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研究,為中國上述重大領域的開創發展并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做出先驅性杰出貢獻[1]。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趙鎧與侯云德相識數十載,他回憶說,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際上基因工程技術剛剛起步,侯云德即在我國開展基因工程技術的研究,不僅研發成功我國首個基因工程藥物,而且組建了我國首個“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基因工程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是我國基因工程藥物研究和產業化的奠基者和開創者。


侯云德也是我國“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總體組技術總師,在2009年甲流疫苗研發過程中,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包括西方國家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甲流疫苗需要接種兩劑次才能產生有效保護,“他通過對甲流病毒特性的比較分析研究,主張接種甲流疫苗一劑次就可以產生很好的保護效果”。甲流疫苗臨床研究結果最后證明,侯云德的分析意見是正確的,我國也成為國際上首個研發成功甲流疫苗的國家,為我國及全球的甲流防控做出了重大貢獻[2]。


侯云德院士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400余篇,主要著作9部。曾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14年和1993年,均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衛生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0項,1994年獲何梁何利醫學基金獎,1996年獲中國醫學科學獎,1994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本忠、李家洋領銜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

“聚集誘導發光”


·
唐本忠


團隊成員


唐本忠(香港科技大學)


秦安軍(浙江大學)


董宇平(北京理工大學)


李  振(香港科技大學)


孫景志(浙江大學)


許多有機分子在稀溶液中發光很強,但在高濃度溶液中或聚集后熒光變弱甚至消失,這就是眾所周知的“聚集猝滅熒光”(ACQ)現象。


該現象導致有機發光分子在固態下不能發揮最佳效果,從而降低器件的性能??茖W家已采用了化學、物理和工程的方法和工藝來阻止分子不利于發光的聚集,但效果有限。


此次獲獎的該項目則利用分子的自然聚集來提高固態發光效率,即聚集誘導發光(AIE),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為發光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為ACQ分子賦予AIE特性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時,革新了人們設計發光材料的思路,豐富了光物理的基礎理論,開創了一個由我國科學家引領、多國科學家競相跟進的新研究領域。


該項研究取得的重要科學發現有:


制備了系列AIE分子體系?;谇捌谔岢龅姆肿觾刃D受限(RIR)機理,發展了新型的基于四苯基乙烯(TPE)的AIE分子體系,并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二苯甲酮衍生物晶體中首次發現并報道了純有機分子的室溫磷光,提出了“結晶誘導磷光”的AIE衍生概念;通過高效的點擊聚合制備了加工性能好的含TPE的AIE聚三唑;發展了一類無傳統生色團的AIE聚合物體系。


完善和豐富了AIE的理論。通過巧妙的分子設計和高效的有機反應,輔以精密的實驗證實TPE體系中AIE的主導機理是RIR而非光致順反異構化和J-聚集;提出了“結晶誘導發光”的概念,并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和采用;發展了鍵接AIE基元到ACQ分子上制備新AIE分子的策略,擴展了AIE分子種類;發展了一種將RIR與扭曲的分子內電荷轉移分子結合實現高效紅光發射的策略。


開發了AIE分子的高新技術應用。通過合理的分子設計,獲得了多個器件性能良好的藍光、深藍光的AIE分子,為高效藍光分子的設計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實現了對CO2“點亮型”定量檢測以及鋁離子等金屬離子的痕量檢測;實現了對葡萄糖特異性檢測以及對特定細胞系的生長監控。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


“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


·
李家洋


團隊成員



李家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韓  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錢  前(中國水稻研究所)


王永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黃學輝(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的雙重挑戰,該研究集體成員綜合運用遺傳學、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作物育種學等方法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相關的重要農藝性狀的調控機理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并將取得的基礎研究成果應用于水稻高產優質的分子育種,育成了一系列優異水稻新品種。近年來,該研究集體在水稻株型建成的分子機理及調控網絡解析、重要農藝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高產優質品種的分子選育、栽培稻的起源與馴化、水稻資源發掘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代表了我國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為解決水稻生產中的瓶頸問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該研究集體的合作及取得的成果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密切合作、集體協同創新的典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屆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者
歷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他的貢獻享譽世界,可為何沒能成為中科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戲子霸屏的今天,請別忘了向這兩位特殊的“80后”致敬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扶绥县| 西乡县| 中超| 曲阜市| 高陵县| 广平县| 安溪县| 临沭县| 鲁山县| 翁源县| 台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娄底市| 康马县| 岗巴县| 东安县| 龙山县| 响水县| 建湖县| 博湖县| 司法| 定结县| 汉源县| 上蔡县| 内乡县| 含山县| 太康县| 百色市| 三原县| 玛多县| 阿图什市| 汾阳市| 开鲁县| 辽宁省| 承德县| 东光县| 台东市| 马公市| 贵港市|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