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業青
上海同濟醫院
關節與運動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這至關重要的兩毫米就是
——關節軟骨!
軟骨是包繞在骨頭外面的彈性結構,正常人的關節軟骨為2mm左右,它可以緩沖人體重力,一旦失去了這個軟骨,人就不能運動,形同“癱瘓”。隨著年齡的增長,軟骨水分會慢慢減少,如果不注意日常保養,讓它受到了磨損和損傷,甚至出現退行性病變,增加致殘風險。
30歲后,
軟骨就開始逐漸變脆…
一般而言,30歲前,軟骨的再生能力是存在的,損傷后有可能修復。但30歲后,軟骨就會生理性地老化、變薄。等到中年,尤其是50歲以后,受損的軟骨幾乎不能再生。所以,約50%的人就會發生關節軟骨的退行性病變,還有35%的人出現了臨床癥狀:關節炎。
測測你的關節軟骨還好嗎?
方法一:疊腿按眼
自測方法:坐在凳子上,雙腿交疊,呈蹺二郎腿狀,用手輕輕按壓膝關節髕骨下方的膝眼5秒鐘以上。
★如果只有酸脹感,說明正常;
★如果有明顯疼痛,可能說明軟骨已經開始磨損了;
★這時,還可以試著上下、左右推動髕骨,如果感覺到不適或摩擦有痛感,那就說明你的關節軟骨已經有所損傷,甚至已經比較嚴重了。
方法二:猩步崛起
自測方法:兩腿與肩同寬,下蹲至膝蓋以下高度,以下蹲姿勢往前持續行走5m以上。
★如果出現膝關節疼痛,可能預示軟骨受損,其緩沖的作用相對薄弱,應適當減少爬山、爬樓梯等易損傷膝關節軟骨的運動。
溫馨提示 本身就有關節疾病的人群在做該動作時,可以降低自己下蹲的力度,或采取上面一種測試方法。 為什么關節軟骨會漸漸消失? 鞋跟的高度
★高跟鞋:后跟高,人的重心前移,會增加關節受力,易損傷膝關節;
★跑鞋(平底鞋):一般沒有跟,更適合跑步。但如果日常行走時,人的重心后移,也不利于關節健康。
多高的鞋跟才最好?
經測試發現,穿低跟鞋行走與光腳時曲線接近,說明它對關節影響較小。所以,鞋后跟比鞋掌高2cm左右是最合適的,更符合人的正常生理曲度。
天氣的變化
低溫會影響膝關節健康,增加軟骨磨損甚至致殘風險。腿上有很多跟氣溫有明顯關系的感受器,對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尤其是膝關節附近,血液循環較少,溫度更低,更易受損。
★現在氣溫漸涼,更要保護軟骨,所以一要做好保暖工作,膝關節保持在35℃以上;
★在保暖的同時,還適當補充營養,延緩退化。
如何給軟骨保暖?
現在大家可能還都只穿一條褲子,但是隨著天氣變涼,我們馬上就到了該穿保暖褲子的時候。所以褲子的挑選也很重要。
★棉褲的保暖性是最好的,而后依次是羽絨褲>打底褲>加絨牛仔褲>羊絨褲;
★此外,衣物保暖還有兩個標準:一是較厚,二是比較致密。舉個例子,打底褲可能比羊絨褲更保暖。羊絨雖保暖,但它的致密性可能不如打底褲,熱量易流失,所以打底褲即便不厚,也可能更保暖。
長期佩戴護膝
很多人覺得護膝是保護膝蓋的,這其實是個誤區。長期佩戴護膝會影響膝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還可能造成肌肉萎縮,千萬不能過分依賴。
這4類人的軟骨
更容易提前“報廢”!
肥胖族
軀體過重會使關節長期超負荷支撐,加速軟骨磨損。在活動頻率相同的情況下,胖人的軟骨損傷往往比瘦人更嚴重。而肥胖者減重5公斤,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就會降低50%!
久坐族
久坐、運動少會導致軟骨缺乏力量刺激,水分脫失,膠原結構崩解,從而使軟骨變得薄、脆、喪失韌性、不耐磨、不抗壓。所以,突然一次的體育運動或長途爬山,就有可能會引起軟骨的損傷。
愛美族
在選擇鞋子的時候,要關注鞋跟的高度。而長時間穿高跟鞋會使膝蓋骨及股骨的壓力變大,增加軟骨及關節面的磨損,從而損傷關節軟骨。
開車族
出行喜歡開車的人要注意了,長期駕車同樣也會使關節逐漸形成廢用性萎縮退化。所以,出門多走走,或乘坐公共交通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5件事會讓軟骨不堪重負!
蹺二郎腿
一坐下就有蹺二郎腿習慣的人,會增加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加快軟骨的磨損。
盤腿坐
這個動作會讓膝蓋軟骨在受到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加重關節負擔。
蹲著干活
蹲著洗衣服、擇菜、擦地都會損害關節軟骨。做個矮凳子干活,有助延長膝關節的壽命。
頻繁爬樓
關節用的太狠,容易導致機械磨損,破壞軟骨。而頻繁爬樓、爬山等則更容易傷害軟骨。
運動過激
軟骨受損主要有兩大原因:負重過大和運動過量,爆發性強、動作幅度大且頻率高的運動很容易傷到關節,要謹慎進行。
如何才能保護關節軟骨,
減少其受損?
鍛煉“天然護膝”
人體內的股四頭肌可以說是“天然護膝”,它由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直肌和股中間肌構成。發達的股四頭肌,能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和活動度,防止軟骨磨損,保護膝關節健康。
鍛煉方法:
★選擇高度合適的椅子,保證大小腿之間呈90度;
★坐在椅子上,背部貼緊椅背;
★抬腿伸直膝蓋,使腳與小腿呈90度。
★每天重復兩次,每次每條腿重復20~30次即可鍛煉股四頭肌。
溫馨提示
關節軟骨已經損傷或者有其他關節疾病的人群,可以通過在腿部下方墊上一個枕頭來降低彎曲的角度,減少受力。
及時治療外傷
年輕時膝蓋受過傷,是老年后骨關節炎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出現關節發熱及腫痛,不應盲目服用止痛藥、貼膏藥、拔火罐等,應臥床休息,并及時求助專業的醫生。
下決心減重
控制體重就可以有效減少關節及軟骨的磨損。特別是45歲以上的人,則尤其應該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少做負重運動和行為
其實,游泳是保護軟骨最好的運動,其他的也可以選擇快步走、慢跑等,活動量都以微微出汗為宜。而爬山、爬樓、蹲起、提重物、打太極、騎自行車等則會加速軟骨的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