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思維的歷史長河中,思維模式經歷了這樣幾個發展階段:古代素樸辯證的思維模式;近代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現代辯證的思維模式。辯證思維是當代最為重要的理論思維,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對這一思維的發展有著巨大貢獻,他們不但在理論研究上身體力行了這一點,而且在理論上對辯證思維作了全面的闡述。自從毛澤東形成確定的思維模式之后,他就是辨證思維的杰出代表。不僅如此,他還對辨證思維作了進一步的發展,體現出了辯證思維中最典型、完備的思維形態——立體思維模式。我認為,立體思維是辯證思維的進一步發展,是這種思維最為恰當的表現形態,辯證思維為立體思維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最科學的方法論,立體思維則在辯證思維的高級階段上集中概括或反映了辯證思維的成果。同時,我認為毛澤東思維模式符合現代科技發展的要求,同現代科學思維水平相一致,現在,人們普遍地認為:與現代科學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思維模式,具有與古代直觀綜合、近代機械分析的模式,迥異的特點,主要是系統性概率統計性和多元互補性,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的邏輯本質由嚴格決定性的轉變為概率統計性的,其向度則由一維的轉變為多元互補的,其主導方式由機械還原轉變為系統分析,我認為,從一定的角度看,毛澤東思維模式同樣遵循了系統性、概率統計性和多元互補性的要求。
第一、關于系統性思維。我在前面已作了分析,并以“系統綜合”的原則表達出來。事實上毛澤東的思維確如某些人所說,做到了縱橫因素交織分析;各種層次貫通分析:諸多因素綜合分析。
第二、關于概率統計性思維。概率統計性同嚴格決定性是相對立的。在嚴格決定性理論中,所有的概念和聯系都被認為是屬于同一層次中的東西,都可以精確表述它們之間的關系,整個世界,無論巨細,乃是一部如同鐘表一般的機器。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偶然性是認識不完全性的標志。從本質說,這種思維同毛澤東的思維是根本對立的,毛澤東一方面肯定和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同時也指出了事物發展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也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特別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他說:“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然而一般地說來,不論在變革自然或變革社會的實踐中,人們原定的思想,理論、計劃方案。毫無改變地實現出來的事,是很少的,這是因為從事變革現實的人們,常常受著許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著科學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而且也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制(客觀過程的方面及本質尚未充分暴露)。”
第三,關于多元互補性思維。馬克思主義思維本質上是互補的,它強調從不同的認識角度,事物的不同側面,事物的不同層次,進行把握。反對片面性、表面性、主觀性。毛澤東認為,主觀性“就是不知道客觀地看問題,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觀點去看問題”;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問題”,表面性“是對矛盾總體和矛盾各方面的特點都不去看,否認深入事物里面精細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僅在那里望一望,粗枝大葉地看到一點矛盾的形象,就想動手解決矛盾。”毛澤東歷來提倡和堅持認識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客觀性,主張聯系地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同時毛澤東提倡多種認識方法之間的互補性。提倡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之間的互補性。
總之,毛澤東思維模式是由一個出發點和歸宿——改造社會,解放人民和若干思維原則,一套思維程式,以及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組成的整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