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的精彩推演,看完醍醐灌頂、驚為天人!


文 |  趙清  栩然  

發布 | 栩然說(ID:xuranshuo)

大家好,我是栩然。

2月份的時候《栩然說》因為被惡意舉報,不得不停更了3個月。

在昨天5.20特殊的日子,剛剛恢復更新。為了感謝大家的不離不棄,昨天我也做了一波福利回饋大家,今天9:00開獎,中獎的朋友可以在今天文章的末尾冒個泡,和大家分享好運氣~

真的是好久沒發文章和大家交流了。不管大家是不是等急了,反正我真是太想念大家啦!用馮鞏的話來說,就是“我想死你們啦!”

在公眾號停更期間,我們知識星球上的“觀海《毛選》講學堂”依然活躍。我們及時與伙伴們溝通了停更的消息,大家依然保持著一貫的交流。對于其他伙伴,確確實實好久不見了!

為了彌補這3個月的閱讀空白,我特意將“講學堂”上關于《論持久戰》的部分精講內容放上來,好讓大家“解解渴”。

為了感謝大家長時間的等待,此篇內容較長,但保證能讓你大有收獲!

1

《論持久戰》到底經典到什么程度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歷史人物對此文的反應,來感受它的魅力。

其一,這是毛主席本人廢寢忘食、傾盡全力之作品。

1938年5月,毛主席將自己關在了延安一個簡陋的窯洞里,連續9天足不出戶,廢寢忘食的撰寫《論持久戰》。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也對這一過程進行了記錄:

“毛澤東坐在窯洞的書桌邊,微弱的燭光照著他蒼白的臉。他兩天沒有睡覺,只吃了很少一點東西......

5天以后,密密麻麻的寫著毛澤東那不受拘束的草體字的稿紙已積滿書桌。不過毛澤東的體重減輕了,眼睛布滿了血絲......

到了第7天,毛澤東突然痛得跳了起來,他右腳上穿的鞋被火盆里的炭火燒了一個洞,而他正在沉思......

到了第8天,他突然感到頭痛并有些暈厥,醫生趕來給他診斷后,他仍繼續寫作。

到了第9天,終于完成了這篇長達80個印刷頁的論文。”

《論持久戰》是毛主席如此嘔心瀝血才完成的作品,試問它的魅力及內容充實度有多大?

其二,《論持久戰》在國民黨高層中引起了極大震動。

國民黨白崇禧在讀完《論持久戰》后,非常贊同毛主席書中的觀點,非常敬佩毛主席的深入分析,認為《論持久戰》是一部軍事巨作,是克敵制勝的最高戰略方針。

為此,白崇禧特意把《論持久戰》中的精神歸納為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除此之外,白崇禧還積極將《論持久戰》推薦給了蔣介石,并將自己總結的兩句話也說了。

無論是《論持久戰》中的思想觀點還是白崇禧總結的兩句話,蔣介石都深表贊同。之后,蔣介石還將《論持久戰》作為全國抗戰的指導思想。

同時,這部《論持久戰》同蔣介石的講話一起發到各高級將領手中,包括沒有來參加會議的人,人手一冊。

其三,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看了《論持久戰》之后,驚嘆“日本必敗”。

1943年,日本裕仁天H的弟弟--三笠宮崇仁親王化名“若彬參謀”來到了中國,廣泛考察內蒙到湖北的中國戰場,尋求“戰勝中國”的方法。

在收集各類情報時,他得到了《論持久戰》。這篇文章并不難找,毛主席在1938年寫成時根本不怕日本人看到,直接將它刊載在報紙上,已經讓很多人閱讀過。

請記住此時的時間——1943年,離毛主席公開發表已有5年時間,在三笠宮崇仁親王仔細閱讀之后,徹徹底底的驚了!他知道在1938年毛主席寫成此篇之時,日本的戰敗便是注定!就算公開發表了,讓日本人看到共產黨的戰略布局了,也是回天乏術。

于是,三笠宮崇仁親王在侵華日軍總司令部,面對眾多高級軍官發表了《作為日本人對中國事變的內心反省》的講話,痛斥了日本軍隊的侵略行徑,并指出日軍必敗:“在我看來,這樣的日本軍隊,是無法與中國共產黨對陣的。”

為了盡快結束戰爭,三笠宮崇仁親王回國后居然做出了“刺殺東條英機”的極端行為——“津野田事件”,雖未能成功,但此舉震驚了日本高層,使日本高層長時間不敢對外宣布,直到1994年“津野田事件”才檔案解密。

以上三點,分別描述了共產黨高層、國民黨高層和日本高層對《論持久戰》的反應,足見其影響力。當然,《論持久戰》的經典程度還遠非以上三點就能概括全面......

此篇之所以被奉為“神文”,被后世反復傳頌,還因為它在抗日戰爭極其關鍵的時刻,以精彩絕倫的方式回答了所有中國人都關心的兩個問題。

2

哪兩個問題呢?

中國會不會亡國?中國會不會速勝?

原文在一開頭便直達主題:

“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么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

“于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后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

為什么全國人民都在熱議這兩個話題呢?從時間上看,《論持久戰》寫成于1938年5月,離“盧溝橋事變”爆發相距10個月,讓我們看看這段時間的歷史進程——

1937年7月下旬,北平、天津相繼失陷;

1937年11月5日,上海失陷;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隨后便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遇難。

到了1938年,日本進攻的勢頭還在繼續:

1-5月“徐州會戰”的結果,依然是徐州淪陷;

5月10日,廈門淪陷;

......

這樣,時間就到了毛主席寫成《論持久戰》的5月份。這10個月里,面對日本強勢的勢頭,中國多個重大城市相繼失陷,形式岌岌可危!請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這時候你的心慌不慌?

這時候很多聲音就出來了:一方面,很多悲觀主義者站出來“唱衰”中國,認為將要亡國——這就是“亡國論”;另一方面,一些激進主義者夢想著“畢其功于一役”,鉚足了勁一鼓作氣戰勝日本——這就是“速勝論”。

那么,戰爭的走勢到底會怎樣呢?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進行了非常詳盡的分析,認為“亡國論”和“速勝論”都是不對的:

“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后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

既不會“亡國”又不會“速勝”,那么戰爭的結局會是什么呢?毛主席堅定的認為中國會取得最后的勝利,但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于是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3

在這里,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引申三點注釋:

其一,毛主席之所以能對大局進行準確的預判,是因為他有長遠的眼光,而不會被眼前的表象所蒙蔽。

就像之前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解析一樣,在當時嚴酷的條件下,包括林彪在內的多個軍事將領都產生了“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悲觀情緒,而毛主席從長遠出發,樂觀的認為“革命的高潮必將到來”。

同樣,在抗日戰爭初期,一些人之所以會做出沒有根據的臆測,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戰爭短期內的走勢,用毛主席在原文中的話講,就是“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

要想看清全局,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

其二,毛主席歷來都是既反對“左傾”、又反對“右傾”,而是選擇實事求是的道路。

過去我們以“開車”為例,形象的比喻過:

“右傾”就像只踩剎車、不踩油門,讓車子靜止不動或者龜速前進,根本到達不了目的地;

“左傾”就像只踩油門、不踩剎車,一路狂飆不減速,但這種激進的做法很容易出現重大事故,同樣到達不了目的地;

正確的做法,就是根據實際路況調整車速,有時快有時慢。

在過去的文章中,毛主席就多次反對過“左傾”和“右傾”,在此篇中這種思維再次體現了出來--“亡國論”過于悲觀,更偏向于“右傾”;而“速勝論”過于激進,更偏向于“左傾”。

二者都是不可取的,毛主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指揮抗戰。

其三,毛主席之所以能準確預測戰爭走勢,是因為他結合《矛盾論》中的智慧,進行了“戰略推演”。

上一篇解析中,我們引用了《孫子兵法》里關于“廟算”的一段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毛主席進行“廟算”的地方便是延安的土窯洞。很多人都好奇了:他進行“戰略推演”的依據是什么呢?

讓我們回顧《矛盾論》中對于“主要矛盾”的表述:“在復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那么,抗日戰爭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顯然,就是“中日民族矛盾”!

從軍事角度上看,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便是“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它決定了戰爭的走勢和結局!

當然,這個主要矛盾是在變化的,因此戰爭便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4

哪三個階段呢?大家還記不記得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毛主席指出日本是“小而強”、中國是“大而弱”?

我們在解析中,用“短跑健將和長跑健將比賽馬拉松”為例,腦補了整個場面。

第一階段:由于短跑健將的“爆發力”極強,在比賽剛剛開始時,他會以很快的速度起跑;相反,這時長跑健將的跑步速度卻看似緩慢。這一階段,兩名運動員的距離越拉越大。

第二階段:由于馬拉松的路程非常長,這就給長跑健將預留了足夠的調整時間,這時他“耐力強”的優勢就逐漸凸顯出來了;反觀短跑健將,他會逐漸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于是,兩名運動員的距離不斷縮小,并在一段時間里來回相互反超,不斷爭奪領先位置;

第三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長跑健將“耐力強”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短跑健將明顯體力不支、后勁不足,氣喘吁吁,實在跑不動了。在這一階段,長跑健將會不斷拉開差距,最終獲勝!

短跑健將就相當于“小而強”的日本,長跑健將就相當于“大而弱”的中國,如此進行“戰略推演”,那么這三個階段就剛好對應了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的描述:

“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其一,之前提到的歷史,抗日戰爭初期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徐州、廈門等相繼失陷,就如同短跑健將迅速領先的樣子。這屬于第一階段,日本勢頭正猛,但是不要緊,這只是一開始,局勢在未來會扭轉。

其二,正如長跑健將從落后到相持,從相持再到反超,整個過程需要足夠長的一段時間一樣,抗日戰爭也會是一場持久戰。

整個過程,確實如同文中所寫:

“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過程,中日戰爭的必然趨勢。”

說到這里,你是否感覺到非常興奮?原來《論持久戰》的主脈絡竟然是如此的啊!不得不為毛主席長遠的眼光拍手叫好!

整個“戰略推演”的邏輯是什么?我們用《矛盾論》來解釋。

5

顯然,“中日民族矛盾”在《矛盾論》中屬于典型的“對抗性矛盾”,只能通過“斗爭到底”的方式解決,根本沒有和平解決的可能。

因此,對于那些一廂情愿存在“妥協”幻想的人,毛主席直接給予了抨擊:

“日本的大陸政策已經確定了,那些以為同日本妥協,再犧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

“世界上只有貓和貓做朋友的事,我沒有貓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從軍事角度上看,影響戰爭走勢和結局的決定性因素,便是“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接下來毛主席就用很大的篇幅來分析中日雙方的具體情況。

對于日本的情況,毛主席得出的結論是:

“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同樣,對于中國的情況,毛主席得出的結論是:

“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為了讓大家更加通俗理解,我們再次用“馬拉松”的例子來做比喻,其中:日本就好比“短跑健將”,優勢是“爆發力強”,劣勢是“耐力弱”,即“小而強”;中國就好比“長跑健將”,優勢是“耐力強”,劣勢是“爆發力弱”,即“大而弱”--

“日本雖強,但兵力不足。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兵多。”

毛主席撰寫此文時,中國形勢非常危急。就像比賽剛開始時,短跑健將正在展示“爆發力強”的優勢,以飛快的速度甩開長跑健將。

此時,對長跑健將的內心來說,是艱難的考驗、痛苦的煎熬,于是“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內在聲音就出來了。

所謂的“亡國論”,就是認為一下子落后了這么多,這場比賽恐怕要輸定了,干脆放棄吧!

所謂的“速勝論”,就是長跑健將內心焦急,心想著加快步伐,馬上超越短跑健將!

但毛主席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和對比,反復權衡了雙方在“爆發力”和“耐力”方面的優劣勢,認為長跑健將不會輸而會贏,但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超越短跑健將。

由于馬拉松比賽的路程很長,所以想要超越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比賽的后程才會出現:

“這些,就是中日戰爭互相矛盾著的基本特點。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雙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軍事上的戰略戰術,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

“到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

“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勝利。”

于是,毛主席在原文中說了一句“我們現在就根據這些特點來說明我們所要說的一切問題”,接下來詳細論述整場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6

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

如果用“馬拉松”做比喻,這一階段是短跑健將展示“爆發力強”優勢的階段,他的階段性戰略便是“進攻”;相比而言,長跑健將的爆發力弱,速度就會緩慢,他的階段性戰略便是“防御”。

在這一階段,中國必然會經歷一個痛苦、迷茫的過程,必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南京大屠殺”),必然會在日本強勁的沖擊下處于劣勢:

“第一階段敵是優勢,我是劣勢......中國原來的劣勢,經過第一階段的消耗將更為嚴重,這就是土地、人口、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和文化機關等的減縮。第一階段的末尾,也許要減縮到相當大的程度,特別是經濟方面。”

怎么辦呢?你是不是感到內心慌亂了?那么,在逆境甚至絕境之下,中國該何去何從呢?

不要緊!幸好這是馬拉松比賽,未來的路還很長,短跑健將只是在前半段領先而已。中國國土面積很大、人口眾多,我們還有大量的緩沖空間。

況且,早在1927年時毛主席就為共產黨做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長遠規劃,共產黨真正的優勢地區在于廣大的農村,這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回旋空間。

無論日本的勢頭再猛烈,攻占的也只能是一些大城市,這對于中國國土來講只能是一部分。如果深入到了中國國土,到了山地、農村地區,那就要嘗嘗共產黨軍隊的厲害了!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就是日本能占領中國一萬萬至二萬萬人口的區域,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

“但是敵占大半中,除東三省等地外,實際只能占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說是一等的,依面積和人口來說可能只是敵占區中之小半,而普遍地發展的游擊區,反居其大半。”

“總起來看,中國將是大塊的鄉村變為進步和光明的地區,而小塊的敵占區,尤其是大城市,將暫時地變為落后和黑暗的地區。”

“敵以少兵臨大國,就只能占領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占領區域,則空出了廣大地面無法占領,這就給了中國游擊戰爭以廣大活動的地盤。”

請大家看這張地圖,它顯示的就是當時的局勢--黃色部分就是日本所侵占的區域,就相當于馬拉松的前半段路程,地區也與毛主席在原文中的表述一致。

從地圖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來,中國國土幅員遼闊,還有大量的空間供我們進行緩沖和回旋,這里就相當于馬拉松的中間段路程,而且以山地、鄉村居多,正是“我之優勢、敵之劣勢”之所在,為我們的后期翻盤提供了大量的發揮空間。

在“敵之優勢、我之劣勢”的階段,毛主席給出的方針是什么呢?既不能有“亡國論”的“右傾”思想,不能投降、妥協甚至當漢奸;又不能有“速勝論”的“左傾”思想,想法不能過于激進冒失,不能硬拼:

“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神和戰斗力。”

“這一階段我所采取的戰爭形式,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

“一切有把握的戰役和戰斗應堅決地進行決戰,一切無把握的戰役和戰斗應避免決戰,賭國家命運的戰略決戰應根本避免。”

這樣的方針背后,其實就是《孫子兵法》中“先求不敗而后求勝”原則,也是毛主席反復強調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不管是“只踩剎車、不踩油門”的做法,還是“只踩油門、不踩剎車”的做法都必須杜絕,一定要按照實際路況調整車速。

經歷了第一階段之后,局勢就會逐漸演化,進入下一個階段。

7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

這一階段中,短跑健將逐漸會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爆發力強”的優勢慢慢衰退。在“強弩之末”之時,便難以延續猛烈進攻的勢頭,于是階段性戰略便轉化為“保守”。

另一方面,長跑健將“耐力強”的優勢便開始顯現,于是階段性戰略便轉化為“準備反攻”:

“第二階段,可以名之曰戰略的相持階段。第一階段之末尾,由于敵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堅強抵抗,敵人將不得不決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戰略進攻終點,到達此終點以后,即停止其戰略進攻,轉入保守占領地的階段。”

“這個第二階段,也許將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敵我力量對比將發生巨大的相反的變化,中國將逐漸上升,日本則逐漸下降。那時中國將脫出劣勢,日本則脫出優勢,先走到平衡的地位,再走到優劣相反的地位。”

于是,雙方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直至到了某一處時,長跑健將會追上短跑健將。隨后相當長的一段路程中,雙方為搶奪主動權,便產生拉鋸,來回較勁爭奪,領先位置交替領先。

不知大家是否能想象到那個畫面?尤其在敵我雙方爭奪激烈的“游擊區”,某一據點很容易出現反復爭奪、反復易手的情況,呈現“犬牙交錯”的布局:

“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就是頗為特殊的一點,這是由于日本的野蠻和兵力不足,中國的進步和土地廣大這些矛盾因素產生出來的。”

從《論持久戰》寫成之后的歷史上看,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屬于第二階段。

下面的地圖是1940年10月份“百團大戰”時的局勢,我們可以看到華北地區確實出現了“犬牙交錯”的情況,敵我雙方就猶如下圍棋一樣進行“包圍”和“反包圍”。

大家是否能感受到當時“你爭我奪”的激烈感?一會兒你超越我,一會兒我超越你,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非常糾纏、拉扯的時期,原文對這一時期進行了預判:

“大體上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這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

“這個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也將是最困難的時期,然而它是轉變的樞紐。”

這段時期對中國來說很痛苦,但我們一定要咬牙挺住,因為日本更痛苦!“耐力強”本來就是長跑健將的優勢,時間拖得越長,短跑健將就越吃不住勁!

中國此時的策略就是一個字:耗!

耗的時間越長越好!就在長期反復的拉扯中,徹底將日本耗虛脫!

這下子,你該明白為什么毛主席敢把此文章公開發表,不怕讓日本人看到了吧?因為日本人非常清晰自己的短板,就算知道中國擺明了跟他“拼消耗”,也想不出什么妙招能擺脫此境地!

可以想象,當1943年日本三笠宮崇仁親王看到此文時有什么樣的內心感受,他仿佛看見毛主席輕蔑的跟他說:“我已經跟日本人亮明牌了,又能如何?”

如此長時間的耗下去,孰勝孰敗一目了然!

當然,從后來的歷史進程來看,為期8年的抗日戰爭,僅僅第二階段就長達近5年,英雄的中國人民硬生生的耗盡了日本人的力氣:

“此階段中......敵人方面,士氣已開始表現頹靡,敵人陸軍進攻的銳氣,此階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將更不如初期。敵之財政和經濟已開始表現其竭蹶狀態,人民和士兵的厭戰情緒已開始發生,戰爭指導集團的內部已開始表現其'戰爭的煩悶’,生長著對于戰爭前途的悲觀。”

“廣大的游擊戰爭和人民抗日運動將疲憊這一大批日本軍,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進一步地增長其思鄉厭戰直至反戰的心理,從精神上瓦解這個軍隊。”

第二階段中,中日兩國的力量開始扭轉,但中國還未取得絕對的優勢,因此還不能取得全局的勝利,只能取得局部的勝利。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盯死這個“局部”,集中優勢兵力向這個“局部”開火,不斷取得小勝。如此進行“各個擊破”,便可以累積我們的成果換取更大的勝利。

這便是“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

“通過這樣許多戰役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戰略的優勢和戰略的主動地位,戰略的劣勢和被動地位就能脫出了。這就是主動和被動之間、優勢和劣勢之間的相互關系。”

“集合了許多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勝利以后,就逐漸地增強了自己,削弱了敵人,于是總的強弱優劣形勢,就不能不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

“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余,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

在長期的消耗中,中日力量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于是局勢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8

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這一階段中,短跑健將“爆發力強”的優勢已經消失殆盡,時間越拖就越會后勁不足,于是階段性戰略便轉化為“退卻”。

同時,長跑健將會把“耐力強”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依然保持一定的速度,于是階段性戰略便轉化為“反攻”。

于是,短跑健將已經氣喘吁吁、腿上灌鉛了,終于在某一處轟然倒下,躺在地上不斷的大口喘氣,眼睜睜的看著長跑健將越跑越遠,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時,長跑健將會把“耐力強”的優勢保持到底,持續領先直至到達終點,獲得勝利!

到了這時候,中國的“持久戰”優勢便發揮得淋漓盡致,勝利的主動權已牢牢把握在我方手上:

“第三階段,是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持久戰的最后階段,所謂堅持戰爭到底,就是要走完這個階段的全程。”

“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

這時候,便是中國人進行全線戰略大反攻的時候:

“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占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

“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后期從事陣地戰,對于日本的占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

“戰爭力量的優勢或劣勢,是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戰略的主動地位,自然以戰略的進攻戰為較能掌握和發揮,然而貫徹始終和普及各地的主動地位,即絕對的主動權,只有以絕對優勢對絕對劣勢才有可能。”

我們來看1945年9月份的地圖,這時已經到了“戰略反攻”的末期,日本的敗局已定——華北地區的日本侵占地即將消失殆盡,蘇聯出兵東三省消滅了殘余關東軍。

順道說一下,此時日本國內也是一片狼藉--8月份,日本的廣島、長崎接連遭受了美國兩枚原子彈的轟炸,死傷無數!

日本法西斯的末日到了!

看到這里,你是否萬分激動?是否看到了勝利的光明?

以上三個階段,都是毛主席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客觀角度進行了“戰略推演”之后得出的結果。

毛主席撰寫《論持久戰》時只是1938年的5月,日后的戰爭進程表明,他的預測完全準確。

此時,我們的耳畔仿佛又響起了毛主席那鏗鏘有力的講話:

“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

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

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毛主席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勝利,是因為他預見了戰爭發展和演化的規律,就猶如預見“春夏秋冬”四季輪回的規律一樣,只有遵循規律才會有結果。

當然,僅僅發現規律還不夠,我們要從宏觀上看清戰爭的走勢,還需要從微觀入手,做好“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具體執行工作,才能保證收成。

從宏觀上預見走勢,從微觀上重視執行,這就是毛主席常說的“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那么,為了確保勝利,如何從微觀戰術入手,去布局抗日戰爭呢?這將是下一期的解析內容。

9

好了,以上便是“觀海《毛選》講學堂”中關于《論持久戰》解析的部分內容,約9千多字。

而事實上,整篇《論持久戰》解析一共2萬3千多字,試圖幫助大家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徹徹底底的看清中國抗戰勝利的全程!

接下來,為防止再次失聯,我們還是要介紹一下“觀海《毛選》講學堂”。

為了讀毛選,我專門建了一個知識星球社群,上面有三位大咖常駐,解讀毛傳、毛選和馬哲等。每個解讀都深入淺出,又結合實際,讓很多人真正意義上完成思想認知上的轉化。

截止目前,各種原創內容已經超過三十萬字,像類似今天這樣精彩解讀文章,在我們的社群里還有很多篇。

上面還有很多具有真知灼見,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個社群我們從未做過優惠,但這次重新回來,我們準備了500張20元的優惠券,今天晚上即將到期,之后再有優惠就要到下一次招新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德戰爭”中希特勒的結局,早寫在毛主席著作《論持久戰》里
每一位想實現人生逆襲的朋友,都應讀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
毛主席的這一推演,堪稱千古第一陽謀,其預測之準,猶如戰后復盤
85年前,毛澤東用八天九夜寫就曠世名著!
《論持久戰》:毛主席的曠世奇文,科學預言抗日三部曲
1938年武漢戰役前夕,中國人人自危,白崇禧讀論持久戰后戰意高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双辽市| 枣强县| 兴安县| 会理县| 正安县| 申扎县| 巴彦淖尔市| 泰顺县| 武冈市| 荥经县| 丰镇市| 昭觉县| 卢龙县| 朔州市| 斗六市| 苗栗县| 开江县| 闻喜县| 印江| 虞城县| 偃师市| 安庆市| 富裕县| 石狮市| 利川市| 鄂尔多斯市| 周至县| 洪湖市| 五河县| 沅江市| 托里县| 北票市| 明溪县| 文水县| 象山县| 南阳市| 德州市| 资溪县| 枣阳市|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