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美援朝戰爭估計很多人都覺得興奮,為什么這么說呢?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國面對的是強大的美國,在武器裝備落后的時候,我軍卻將美軍打敗贏得最后的勝利。要說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一切都是美國自己作的,起初朝鮮只是爆發了內戰,而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聯合其他國家強行加入了這場戰爭。
美名其曰地說是幫助南韓,可是在將朝鮮軍趕到三八線后,卻依然沒有停手,繼續踏過三八線,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甚至還向我國的東北投放炸彈,這明顯就是沒有將中國放在眼里,于是中國就決定派兵支援朝鮮。
1950年10月19日,中國志愿軍大部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在經歷8個月的時間就將美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到了三八線。而聯合國軍的司令員麥克阿瑟也因為這件事情被免職了,之后美國就派出李奇微擔任這個職務。
但是在之后的坑道作戰讓美軍損失慘重,美軍覺得單靠武力是不可能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于是他們就想要從談判桌上找回面子。1951年7月10日,由于在談判桌上沒有談攏,雙方進行了多次小規模的戰役。
但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耗費太多的人力與資源,并且還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就,所以美國就萌生不想繼續戰爭的念頭,可這個時候李承晚卻不同意。其實作為朝鮮領導人的李承晚之所以會不同意,第一是心有不甘,第二就是想要借美國的手來抑制住朝鮮。
李承晚不甘心是因為美軍擁有這么先進的武器裝備,只要肯花時間是一定可以將志愿軍打敗的,另外原本這場戰爭是因為內戰而起的,所以他想要在勢頭上壓朝鮮一頭,因此才想著要將美國和自己綁在一起。
正是出于這兩個原因,李承晚就做出了一系列的決定,他告訴美國官員自己是一定要打這場戰爭的,并不同意美國的停戰,即使是南韓單獨打下去也無所謂。為了能夠徹底破壞停戰協議的談判,他直接不釋放戰俘人員。
本來在停戰協議簽訂的時候,雙方為表誠意,都分別釋放戰俘,而李承晚在其中插上一腳,自然是讓停戰協議沒辦法保證。這讓美國感到無比的尷尬,這也讓毛主席決心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證停戰協議能夠順利進行。
李承晚的不聽話自然是引起美國的不滿,他們之間也就有了嫌隙,而毛主席正是利用這個嫌隙,還將其不斷擴大,最后讓停戰協議順利完成。于是毛主席就做出了兩個決定。一個是停戰談判暫停,二是對越南采取軍事打擊。
在停戰談判暫停的時候,還向美國表示,這個協議到底什么時候簽訂,一切都需要看朝鮮戰場的發展以及李承晚方面的態度。而這就進一步地擴大美國與李承晚之間的矛盾了,畢竟美國現在想要趕緊簽協議撤離,可是李承晚就是死咬不松口。
而對越南軍事打擊的目的就是讓李承晚知道中國的厲害,既然你不服氣,那么就直接將你打得服氣。于是志愿軍們在接到命令后,就開始了金城戰役。而這次的目標就是韓軍,而對于那些外國的幫兇,只要他們不主動攻擊,就不會讓炮火波及到他們。
當時我軍為了打好這一戰,直接調集了將領有1000多門火炮,對金城以南地區的韓軍進行炮轟,整個過程持續了28分鐘,一共用掉了1900噸彈藥。而李承晚也沒有想到志愿軍會用這么強大的火力來攻打他們,并且他還輸得這么徹底。于是在最后的停戰協議上,李承晚也簽字了,估計在李承晚看來還是趕緊簽字,再也不敢單獨去挑戰中國志愿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