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隨身物品,不僅能用來與人即時溝通,還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取很多需要的信息。
但手機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暗藏著很多安全隱患。這里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為圖方便省事,在手機里保存這些信息……
2017年6月,南京光華路派出所接到市民朱先生報警,稱手機被盜后,又被人從銀行卡里轉走了5000元。
原來,他的手機不僅沒有鎖屏密碼,還翻拍了身份證的照片,留存在手機相冊里。
小偷打開他的微信,選擇忘記支付密碼,通過輸入朱先生的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對支付密碼進行修改后盜取了里面的錢。
2016年,章先生在浙江溫州從事裝潢業,手下的裝修工譚某暗暗記住了他的手機手勢密碼,并趁機偷走手機,轉走了他銀行卡里所有的錢。
而譚某得手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章先生的手機里有銀行卡照片,這部手機的號碼還是銀行卡的銀行“預留號碼”,譚某用手機微信成功關聯了這張銀行卡。
此外,手機支付軟件及其綁定的銀行卡,不宜放太多現金。
購房、辦護照、辦簽證、結婚登記、辦身份證、辦孩子準生證......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戶口簿的地方并不少。
隨著電子化辦理的發展,不少人的手機里存有戶口簿照片。然而,這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
戶口簿上除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還有家人的身份證號碼、籍貫、工作單位等具體信息。
這些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不要把用手機拍攝私密照片存在手機里。
這種行為不僅僅會暴露個人隱私,還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敲詐勒索。
如今,手機里大都有備忘錄功能以及其他同類辦公軟件。
一些人圖方便,偶爾會將新設置的銀行卡密碼、聊天軟件密碼、郵箱密碼等隨手記錄在手機里。時間久了,就會忘了刪除。手機一旦丟失,就會存在密碼泄露的風險。
近日,旅客張女士在深圳北站丟了一個手機。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賬號內的13190元錢也被莫名轉走。
原來,嫌疑人趙某撿到手機后,用簡單密碼不停撥弄手機,沒想到居然用4個“8”成功解鎖手機。
隨后,趙某翻閱手機里的微信聊天記錄,發現了微信和支付寶轉賬密碼。見財起意的他,分9次“清空”了張女士手機賬號里的錢。
手機、銀行卡和身份證一起丟了怎么辦?
1、致電手機運營商掛失手機號;
2、致電銀行掛失銀行卡;
3、手機綁定支付寶的,撥打95188掛失;
4、微信用戶登錄110.qq.com凍結賬號;
5、向常住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報丟失補領身份證;
6、到手機運營商處補手機卡。
涉及個人財產安全的事
一定要高度警惕!
來源:工人日報(ID:DingXiangY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