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秦漢強盛的密碼是什么?
為什么在戰國七雄中是由秦來完成的統一?

為什么強大的秦始皇去世之后不久,他念念在茲的準備千世萬世的秦,卻二世而亡?

為什么在楚漢相爭之際,最強大的項羽失敗了,反而是劉邦取得了天下?

為什么漢武帝時期,漢能達到非常強盛的階段?

漢武帝有54年的時間治理這個國家,他到晚年的時候犯了很多的錯誤,但是漢沒有滅亡,最后是昭宣中興,原因是什么?

最后秦漢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我們從中可以了解到多少歷史的基因、文化的脈絡?

讓我們走進《青課》——《破解秦漢強盛密碼》。


《破解秦漢強盛密碼》 豎版

嘉賓簡介

       劉瑞,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漢歷史考古專家。先后發掘過秦始皇阿房宮、漢長安城、廣州南越國宮殿官署等秦漢的重要遺存。

破解秦漢的六大密碼 

       秦漢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上是秦始皇統一的公元前221年,下是到曹丕代漢的公元220年,前后是440年左右。這個時間非常重要,因為經過了春秋戰國的一系列分裂之后形成了統一。

戰國七雄為何秦笑到最后?

      首先給大家講今天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在戰國七雄中,由秦最后完成了統一?要解讀為什么是秦統一,必然要延續到戰國,從戰國開始,秦一步步由弱到強,最后完成統一。

      戰國時代實際上是東周時期的一個過程,戰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轉折性的時期,各個國家各自為政,經常打仗,因此這時候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心理愿望:大一統
 
      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大家說如果能統一多好。最早提出的是儒家,儒家最早提出了大一統。比方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也是周人所一直強調的文化概念。像《孟子·梁惠王上》就記載了孟子認為的什么樣的社會最好,他說“定于一”,就是只有一個國家最好,大家別打仗。最后是秦人完成了統一。
 
      春秋五霸是從秦穆公開始,秦穆公是三十七年開始稱霸。秦是“遂霸西戎”,向西邊打戎王,在戎狄之間“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逐霸西戎”,形成了春秋五霸的霸業。但是秦穆公霸業時間很短,到三十九年就死了。秦國有一個非常殘酷的制度,就是人殉。不是殉葬的普通奴隸,而是很多的大臣,這些人一殺頭,文化自然會發生很多的中斷,因此秦的發展一下子就轉折了。在此之后,秦國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秦獻公廢殉人 遷首都 


      秦獻公時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期。秦獻公元年的時候,他在雍城繼位秦王后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不再殉人,使整個國家的管理層一段時間不再出現斷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革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改革家,他廢止了人殉制度,保留下了大量的精英。

      但是有另一個問題,雍城作為秦的首都已有一二百年歷史了,盤根錯節,他有很多要改革的想法無法推行。在這種情況下,獻公二年遷都櫟陽,櫟陽離當時的邊界線非常近,首都離邊境這么近的地方很少,在這個新的城市里,他可以大刀闊斧推行自己的改革。
 
      文獻中記載了兩個改革,非常重要。一個是獻公七年的時候“初行為市”,就是市場經濟的市,在這里他開始大力推行市場經濟。第二個,到獻公十年的時候“為戶籍相伍”,戶籍制度改革是秦人從這兒開始確立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接下來就到了秦孝公。秦孝公跟他父親秦獻公一樣,也是一個銳意改革的秦王。他在即位第三年的時候就頒布了求賢令


      商鞅當時叫衛鞅,從河東過來。來了之后,見到了秦孝公,和秦孝公進行了多日的溝通之后,秦孝公接受了商鞅的一系列政治主張和變法的思路,因此讓商鞅負責變法
 
      我們所知道的故事就是徙木立信。在一開始的時候,頒布法令害怕大家都不去執行,因此便在南門立了根木頭,誰要是能把這個木頭搬到北門去,我賞你多少錢,誰都不相信,但是有一個人相信了,把木頭扛過去了,他就如約給了這么多賞賜,因此這個法令才能推行下去。在此之后,秦人一系列戰爭都取得了勝利。
 
      商鞅變法有幾個重要特點,就是說“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內務耕稼”就是廢井田,開阡陌,把大量的土地讓大家可以去種植,激發了強大的生產力。“外勸戰死之賞罰”,就是說我們許多的功勞不是以你的爵位高低,不是以你的出生身份來決定的,是以你戰功的大小,你殺了幾個敵人,就給你幾分的功勞。因此秦人變成了非常勇猛的戰士,一步步走向了勝利。
 
     后人是這樣評價的,《漢書·食貨志》里寫道:班固說“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商鞅變法激發了秦人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秦人便取得了一個個的勝利。最后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一步步把東方六國滅亡,到了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統一。因此櫟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在秦都櫟陽發現最早的浴室、地下室 


      我們發掘了非常重要的建筑遺物、建筑遺跡以及磚瓦、瓦當等建筑材料。從這些建筑材料上可以看到,當時櫟陽的生產得到了巨大的突破,而且跟雍城時期變化很大,瓦當的形制、建筑材料的規模,以及建筑本身的樣式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發現了現在已知最早的浴室,現在對于我們來說,家家都有浴室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在那個時期,洗澡是衛生文明的象征。秦人的浴室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最早的、最集中的浴室,當時秦人很講衛生。同時我們在這里還發現了壁爐,以及地下室的遺存,而之前這種地下室的遺存只在漢長安城的長樂宮、桂宮、未央宮,皇帝皇后居住的宮殿才有,我們現在一下子就追到了秦都櫟陽。

      從現在這幾年的發現看,很多制度都來源于櫟陽,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革變化時期。從這些制度上我們發現了商鞅變法,以及所確立的改革制度,廢井田、開阡陌等等;從考古學上發現,巨型的筒瓦、空心磚、踏步,以及地下室等等一系列的東西也來源于這里。我們一直說漢承秦制,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說漢承秦制承的是哪兒的秦,是咸陽秦?還是雍城秦?還是櫟陽的秦?現在我們有較多的理由可以說,漢承秦制始櫟陽,因為這是一個改革的城市,這里會創造出大量的新的制度來

      我們在這個地方發現了秦人最早“市”的遺存,這個地方大量的陶文里頭有“櫟市”的戳印,說明文獻中記載的“初行為市”的記錄確實都實行了,而且規模都很大。而戳印“櫟市”陶文的器物,范圍影響很大,像北邊到延安,東邊到華縣,西邊當然范圍很廣,南邊的秦始皇陵、臨潼那些地方都有發現,它是很大的商品交流所顯示出來。
 
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百代都行秦政法” 

      毛澤東同志對秦始皇有一個非常高的評價: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對于整個秦漢制度,毛澤東同志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百代都行秦政法從哪來呢?一直追到櫟陽,櫟陽是秦人制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鄭國渠。到了秦始皇即位,基本上是秦始皇元年開始,當時的東邊韓國聽說秦國喜歡做一些工程,就害怕秦國去攻打它,就派水工鄭國去秦國,說你們渭北的地方不好種地,我給你開一條渠,你這地方就好種地了。秦人一聽挺好,就答應修這個渠。修好之后的結果非常好,“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秦統一天下的密碼是什么?



       秦不斷的改革,從獻公、商鞅改革給秦制造了一個制度的文明,從市場化、土地、人口等方面給秦人創造了之前沒有的一個新的制度文明。強調公信力,這是很重要的,國無信不立。還有依法治國,信自然是講究公信,自然要講法,因為隨著秦人法令一步步的推行,這個法令能不能推行?能推行到什么程度?是要靠信用來講的。依法治國、公信力在秦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然剛才給講了鄭國渠以及《諫逐客書》,那就意味著不斷以開放的心態來迎接來自各個國家的知識分子以及能工巧匠,最后結果就是鄭國渠開通,吞并諸侯,最后完成統一。

      秦始皇為了統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設守、監、尉守、監、尉只對皇帝和中央負責,沒有中間隔一層。比如說侯或者原來的王,沒有這些了,減少了行政層級。

      第二,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除此之外,軍事上修長城,長城的修建,構建起了一個牢固的軍事防御體系,減少了北邊匈奴對整個統一王朝的影響。還有道路交通系統,建了直道,這個直道很寬,到今天還是很重要的道路。
 
書同文 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 

      還有一點大家都知道,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我們中學課本里都會講,當時各個國家的文字“馬”怎么寫的,但是最后秦始皇統一了,統一以秦小篆為主統一之后各個地區的人就在一個文字體系下說話,長時間一個體系的鞏固,使我們形成了強大的文化的共性。統一推行半兩錢,就是秦人的錢幣通行全國,因此同一個錢、同一個語言、同一個文字、同一個度量衡,整個國家開始以同樣的聲音來說話,這是秦始皇的統一。

強大的秦國為何二世而亡? 

      秦人二世而亡,這是大家都理解不了的,原因何在?


       原因很早就有了,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后邊就說始皇既歿,胡亥極愚。驪山未畢,復作阿房。”驪山是秦始皇陵,阿房宮是秦始皇修的,驪山還沒修好,阿房宮大型工程還在不停地修。

      雖然說當時有很好的制度,但是工程太多,且不恤民力,因此最后的結果就是陳勝吳廣的起義。秦始皇時期各地對于秦的反抗已經越來越多。因此文獻中有句話“為群盜”,就是大家活不下去了,到山里為群盜。因此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高呼,大家馬上響應了。當時的口號“天下苦秦久矣。”因此秦滅亡,陳勝、吳廣“從民欲也”,“伐無道、誅暴秦”。
 
楚漢爭霸 為何劉邦能戰勝項羽? 

       為什么在楚漢相爭之際,是劉邦戰勝了項羽?


      在楚漢相爭之際,陳勝吳廣起兵之后,各地紛紛起來反抗秦的統治。劉邦是一支,項羽是一支,其他還有好多,在這個過程中,最后的戰爭力量項羽的力量最大,劉邦實際上不善于軍事戰爭,經常失敗。不過他有一個好處,文獻中說劉邦“為人寬厚,常有大度”,因此他到了關中之后跟老百姓約法三章,就是說法律原來很多,大家都記不下來,而他只有三章,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老百姓也都能接受,因此最后劉邦在關中有很大的威望

      最后的結果就是鴻門宴,有人跟項羽匯報,說劉邦有反心,當然結果我們知道,劉邦悄悄跑了。

       劉邦到了關中,只收集御府圖書,蕭何把御府圖書都拿走了,都是當時的地圖和檔案。蕭何把這些當時秦王朝積累下來的龐大的檔案資料和地圖資料拿走以后,劉邦就能在全局上了解整個秦王朝里哪個地方險,哪個地方平,哪個地方物產豐富,哪個地方不宜行軍,這是非常重要的項羽卻不行,項羽來了之后,只要錢,在關中燒秦宮室三月不絕,因此人家說他沐猴而冠。同樣是進了關中,取舍不一。

       我們知道項羽在這時候已經看不上楚懷王了,因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各地起義軍,最后把劉邦封到了漢中,為漢王,所以后來漢朝是從這兒來的。他自己把這些東西拿走了,到徐州,都彭城,項羽就回去了。因為劉邦手下的人都是東邊的人,到了漢中生活不便,最后蕭何追回來韓信以后,就準備反抗項羽的戰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翻過了秦嶺,到了關中,到關中之后就打下了櫟陽,把櫟陽占領之后,蕭何“侍太子,治櫟陽”,劉邦到前邊打仗,蕭何依靠著以櫟陽為中心的龐大農業資源,鄭國渠修成后有糧,而且這個地方有人口資源,因此最后是劉邦完成了統一。

       因此項羽的失敗其實很簡單,他沒有掌握戰略資源,有勇無謀,項羽這個人雖然很有力量,但是待人不行,因此在這個時候大家紛紛跑到劉邦那兒去了,項羽這邊越來越少。而劉邦手下有一系列的謀士,蕭何、張良等等,能給他出很好的主意
 
為什么漢武帝時期,漢代達到了極盛? 

       漢初的時候天下凋敝, “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天子找不到四匹一樣毛色的馬來拉車,而將相只能坐牛車去上班,很窮了,當時的情況可以說是一片凋敝。對于劉邦來說,這個爛攤子他必須守得住,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第一個就是承襲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我們都學過《白登山之圍》,漢初劉邦要跟匈奴打仗,因為匈奴跟秦就打仗,到漢初依然打仗,白登山之圍之后,劉邦看打不過,就采取和親政策,用和親政策穩固了北部的邊疆,使北部邊疆基本上沒有再出現大的戰爭,只有到漢武帝時候才跟北邊重啟大規模的戰爭,因為漢代有力量了,所以打匈奴取得了勝利。

       同時秦始皇三十三年攻下了南方地區,設立嶺南三郡的時候,這過程中留下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在楚漢相爭之際,趙佗在南方割地自立,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政權怎么處理?劉邦默認了政權成立,只要不跟我打仗就行,因此從漢初開始,軍事戰爭大量降低。


      秦有大量的職官,當時的印章是蓋在泥上頭,形成封泥。封泥留下之后就能知道當時具體有哪些職官,哪些地名,到現在為止,秦的這種封泥數量在兩萬枚以上,而漢四百年歷史積累的封泥也就是一萬多枚,數量少。

      雖然說是漢承秦制,但是漢對秦的很多制度大規模裁撤和消減,保留有用的,沒用的就裁撤,這跟休養生息是一致的。同時相對秦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大規模的大型工程建設來說,漢減少了密度。

  

漢高祖體恤民力 撥亂反正


      在劉邦還在打仗,修未央宮時。有一天他看到蕭何主持的未央宮修得很大,他很生氣,說“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就是說我們還在打仗,勝負不知道怎么樣,大家都苦得不行,你把宮殿修這么大干什么?


       這好像覺得未央宮有多大似的。但實際上整個未央宮臺基很小,東西才一二百米,南北才四百米左右,比阿房宮前殿的臺基,根本比不上,它絕對不是空前也不是絕后,其實不大的。漢長安城修是誰修的?也不是漢高祖,是高祖劉邦的兒子惠帝即位后,斷斷續續修了四五年才把城墻修起來,沒有大型工程。

       到了漢初的時候,大型的這種工程建設已經一下子就減少了很多,當然不是沒有,皇帝的陵墓是大型工程,但是皇帝的陵墓規模要小得多了。比如說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比秦始皇陵,比起來那是小了不是一點半點,它長只有一百多米、二百米,秦始皇陵四五百米,很大,不是一個量級,減少了規模,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迄今為止,阿房宮和秦始皇陵都是我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宮殿和陵墓,以后的皇帝再沒有超過,因此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
 
漢文帝改革刑罰 漢景帝削藩平叛 

       后來繼續發展,到了漢文帝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文景之治。

      漢文帝又做了很重要的推廣,就是刑罰制度的改革。因為之前秦是有肉刑的,比如說割鼻子、割耳朵、砍手、宮刑等等,包括臉上刺字這些都有。漢文帝時期廢除肉刑,而且秦的時候原來是沒有刑期的,你要犯了罪,一直當勞役就行了。到了漢文帝時期才規定了刑期

      在景帝時候發生了非常重要的事件,在漢高祖劉邦時候封的同姓諸侯王,勢力越來越大,必然面臨著對漢王朝中央政權的威脅。在這時候就提出了削藩,把這些藩王的力量削弱,因此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在景帝三年造反,因此叫七國之亂。但是漢景帝很快就把這七國之亂平定了,平定之后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采取了清靜無為,無為無不為,最后取得了勝利。
 
      對我們來說,這個時代就進入到漢武帝,為什么到了這時候,漢代到武帝時期走到了極盛的時期?這些都是原因,停建大型工程、廢除苛政、改變刑罰、節儉等等而漢武帝時候發展到什么情況了?當時說“太倉之粟陳陳相因”,當時倉庫里頭,國家倉庫里頭糧食太多了,而且錢也很多,穿錢的串子都爛了,因此非常富庶。跟漢初“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情況完全不同,富庶了,有錢了,漢武帝就上臺了。
 
漢武帝用推恩令強化中央權力 

      在漢武帝期間用人非常多,“漢之得人,于茲為盛”。

     因為當時諸侯國可以治理地方,它底下有官員,這些官員的級別原來和中央的官員級別是一樣的。漢武帝推行左官律,給諸侯王當官的人地位要比中央王朝這些職官的地位要低。同時還采取了附益之法,私人讀書人結交了諸侯王之后會采取措施處罰,因此不能結黨營私。在左官律和附益法推行之后,在推恩令推行之后,各個諸侯國基本沒什么力量了。


       還有酧金律,每年給宗廟要祭祀的時候,各個諸侯王、列侯要貢獻一定的金子,這個金叫酧金,漢武帝時候,有一次在元鼎五年,他就以各個諸侯王、列侯送上來的金子成色不足,重量不夠為由,一次就削減了一百多個列侯,削減之后這些地方自然就歸了漢中央。
 
       丞相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是皇帝之下的最高等級的官員。但是從漢武帝時候開始,對于丞相的權力進行了大量的控制,第一不讓長時間做官。

        分設左右丞相,這樣皇帝更好控制丞相。

       因此漢武帝就牢牢掌握住了中央的權力。

  

擊匈奴滅南越 漢武帝開疆拓土



       有了龐大的經濟實力,有了整個天下一心的思想,漢武帝開始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又準備開通西南絲綢之路,這也是為了戰爭準備。到建元三年,也滅了閩越。到了元鼎五年滅了南越,把南越地方滅了之后,原來是三個郡,設成九個郡,因此設了南海九郡。到了元鼎六年,滅了東越。這樣經過了一系列戰爭之后,地域空前龐大。

漢武帝獨尊儒術 創設太學 

       政治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樣全天下的思想開始集中在武帝的周圍。

       統一的大范圍的國家的出現,必然意味著對管理人才的需要,因此漢武帝在元朔四年,在長安設立太學,國家開始第一次集中培養管理型的人才,這些人畢業之后就是治理國家。當然各個地方也有設學校,這些學校也是培養人才,因此從這個時候開始地方上的教育制度,國家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一個體系。

       漢武帝把人才看得非常重。察舉制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跟原來的這種世舉制有巨大的變化,因此漢武帝在這個方面也是非常重要。

漢武帝統一鑄幣權 鹽鐵官營


       漢武帝在元狩五年的時候收回了鑄幣權,實行了五銖錢,從此開始五銖錢一直使用到隋代。五銖錢開始在全國范圍里頭通行,一個貨幣,一個度量衡。實行鹽鐵官營,通過控制住了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國家就是不給老百姓加賦稅,但是國家可以收獲得到大量的收入。

 

漢武帝在巫蠱之禍后反思錯誤


      漢武帝強盛了,漢武帝達到了非常高的頂峰,但是漢武帝年齡也就大了。漢武帝老年,年紀大的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犯病,他就開始找原因,在巫蠱之禍后,到了征和四年,也就他最后幾年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下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這些錯誤。


       在巫蠱之禍之后,他發現他的許多判斷是錯誤的,他就反思之前的許多政策肯定也有錯誤,因此他反思。在《漢書·西域傳》里頭就記載了“輪臺之詔”。輪臺是西域的一個地點,漢武帝在詔書里頭說原來“朕之不明”,我這時候比較糊涂,去打仗,我現在心里很痛心,“悲痛常在朕心”,我原來犯了很多錯誤,“今請還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輪臺這個地方準備修這些不行,以后要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禁止苛政暴政,不收繳很多的稅賦,力本農。

       因此把行政的重心從戰略的征伐轉到了農業的生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頭就指出,漢武帝晚年出現錯誤,而西漢后來能昭宣中興的原因,是漢武帝“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漢武帝認識了錯誤,又找到了合適的人來輔佐他的兒子,使漢代雖然出現了波折,但是能夠向前發展。
 
大型工程與大一統國家相輔相成 

       好了,我們看今天的最后一個問題,強大的秦漢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偉大的歷史基因?

      它有大量的工程,簡單說長城、直道、鄭國渠、白渠、漕渠,這種大型工程建設必然意味著國家有著大量的凝聚力和工程統籌能力,只有在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國家里頭才能修這種工程,分裂的一個個小的政權底下,這些工程你不用想,想都別想。同時也就成為了加強大一統國家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長城如此,直道如此,鄭國渠、漕渠、白渠本身的修建都是為了鞏固大一統國家,這種大型工程建設是大一統國家能做的,也是維護統一所必要的。
 
不斷改革 自我創新

      當然僅僅有這些大型工程建設是不夠的,像剛才所介紹的,文字的統一,貨幣的統一,郵傳系統的統一,道路系統的統一,這也非常重要。如我們剛才所說,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時期,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文明上的創新。以皇帝為首的三公九卿制,秦所創立的郡縣制,到漢代開始的郡國制度,以及漢武帝開始的人才選拔制度察舉制度,在管理過程中一次次不斷改革和自我創新,它是一種非常自信的強大,只有自信才能強大

開放自信 人才輩出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它是一個開放的從剛才所講的《諫逐客書》來說,大量對外來知識分子的尊重和外來力量的吸取,成就了秦的統一,而漢武帝時期大量士人進入了中央王朝,讓他們各盡所長體現自己的力量,因此造就了漢武帝時期的人才輩出,因此才會有漢武帝得人“于茲為盛”。沒有人才萬萬不行,因此我覺得這才是我們秦漢時期強盛的基因。

      有大型工程,有一系列統一的政策,有一個好的制度,同時還有強大的自信,以及開放的心態,因此秦漢才能取得我們之前想象不到的成就,也造就了、打下了兩千多年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雄厚基礎
 
《破解秦漢強盛密碼》 橫版

編輯:子子
校審:小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鑒史|賈也:秦漢帝國——古典華夏之形成【上篇】
GCT考試語文知識連載(歷史部分)(二)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復習提綱上
部編人教版 七上歷史教案 第三單元
歷史上貢獻最大的3位皇帝,秦始皇第2,第1被低估了
換個角度看教材:七上第3單元(中) 秦漢(政治特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广东省| 南平市| 常山县| 封开县| 莎车县| 缙云县| 修文县| 福海县| 乐昌市| 余庆县| 阜城县| 灯塔市| 定陶县| 丹东市| 新野县| 沙坪坝区| 会宁县| 九台市| 清丰县| 屯昌县| 山阳县| 汽车| 宁安市| 虎林市| 东海县| 南京市| 海宁市| 靖宇县| 沧州市| 东丽区| 南投县| 石河子市| 赤壁市| 上饶县| 区。| 神木县| 沙坪坝区| 招远市| 青冈县|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