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更多人被迫開始使用線上辦公工具,也終于激活在線會議這個已經存在數年的市場
文 | 劉以秦
編輯 | 謝麗容
商業和技術的世界里,危和機總是如影隨形。
3月31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宣布,與騰訊達成全球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國75周年的數千場活動將在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上開。這個消息含蓄地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騰訊在在線辦公領域,抓住了一個國際級超級樣板客戶。
騰訊會議在去年12月25日上線,是一款云視頻會議產品。一開始針對的是商務市場,連接視頻會議的硬件設備,同時兼容移動端和PC端接入,包括App,微信小程序等入口。上線初期的策略是25人以下同時在線免費,超過25人付費使用。
疫情暴發后,線上辦公需求井噴,為了抓住市場機遇,騰訊宣布,疫情期間,騰訊會議免費提供服務,支持300人同時在線,并支持直播功能,300人之外可接入旁聽。
宣布免費后,騰訊會議收獲了一批C端用戶,包括朋友間的游戲互動,教學直播等。
為了滿足突然暴發的需求,騰訊在8天時間里擴容超過10萬臺云主機,截至3月9日,騰訊在40天更新迭代了14個版本,更新的功能包括虛擬背景、背景虛化、表情彈幕等。騰訊財報顯示,騰訊會議上線兩個月后,日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人,速度驚人。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是,2011年微信上線后,注冊用戶破千萬用了半年時間。
被疫情需求刺激以火箭速度攀升的不止騰訊會議。3月中旬,云視頻會議服務商Zoom登頂美國地區蘋果和谷歌移動應用商店的免費排行榜,超過了一貫的榜首霸主Facebook、奈飛和TikTok。
Zoom成立于2011年6月,2019年4月上市,上市時市值為200億美元,最新的市值是421億美元,在今年前3個月,公司股價上漲近120%。
騰訊會議與Zoom的功能非常類似,都提供單純的視頻會議功能,沒有包括打卡、報銷等其他線上辦公服務。目前在線上辦公領域,已經形成了兩大派別,一派是以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另一派是以Zoom、Polycom等為代表的第三方專業公司。
疫情讓更多人被迫開始使用線上辦公工具,也終于激活在線辦公這個已經存在數年的市場。
按照聯合國和騰訊公司的合作框架,騰訊將為聯合國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術方案,并將通過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和騰訊同傳在線舉辦數千場會議活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對話將在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技術支持下進行。
騰訊會議十分年輕,迄今為止誕生僅3個月。騰訊云副總裁吳祖榕此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騰訊此前一直重視積累通信相關技術,再加上騰訊云提供的基礎,騰訊會議雖然年輕,但是騰訊戰略的自然延伸。
騰訊多年前就重視在線協同辦公市場。近年來,多個團隊都在積極探索如何能夠提高企業運轉效率。騰訊會議產品出來后,首先被拿到內部試用。騰訊是一家巨無霸公司,內部員工提了很多實際的需求,倒逼改進。
目前騰訊協同辦公業務的主要工具是企業微信,國內協同辦公應用排行榜中,釘釘排名第一,2019年8月,阿里宣稱釘釘用戶數量超過2億,企業組織數量超過1000萬;2019年12月,騰訊宣稱企業微信月活達到6000萬,企業數量達到250萬。
騰訊會議是騰訊過去21年技術積累的延伸。相對于企業微信來說,騰訊會議是整個協同辦公生態的補充,但這一補充目前看來還不成熟。
騰訊會議是獨立于企業微信之外的應用,企業微信同時也具備視頻會議功能。目前,人們無法通過企業微信調用騰訊會議的功能,有人在企業微信上發出會議邀請,另一人在騰訊會議上發起會議邀請,兩個會議時間沖突了,系統并不會提醒你,需要自己去調整并記錄兩邊的會議時間,也不會同步到郵件日歷中。
吳祖榕說,企業微信中的會議功能是與騰訊云聯合開發的,騰訊會議提供了基礎技術,二者功能正在快速迭代的路上。
疫情之前,中國企業選擇線上辦公的比例并不高。但行業重視在線協同辦公市場,從2009年開始,就有不少公司進入在線辦公市場,但多年來,尤其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在線辦公市場,一直不溫不火。近兩年來,形勢有所好轉,線上辦公和線上會議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視頻會議以及協同辦公市場正在快速成長。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辦公市場將達433.1億美元。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視頻會議終端行業規模為17.5億美元,預計市場總量將在2022年達到138.2億美元。
一位協同辦公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大公司業務分布廣,且不少大公司都有海外業務,在線會議是剛需,“在線會議就像曾經的電商一樣,電商縮減了渠道成本,在線會議縮減了辦公成本,至少辦公室里可以減少一部分會議室的空間成本。”
在此背景下,協同辦公的競爭局面開啟。
騰訊會議發布的第二天,2019年12月26日,國內另一大科技巨頭華為公司旗下的華為云對外發布智能工作平臺WeLink。到2月初,華為透露稱,WeLink日均新注冊企業數增長50%,春節期間新增了數十萬企業,日活用戶數達到百萬級,業務流量增長50倍。
緊接著,今年2月,字節跳動推出視頻會議軟件“飛書會議”,2月29日,飛書發布官方公告稱,飛書相關域名無故被微信全面封禁,并且被單方面關閉微信分享API接口。
除了這些業務龐大的巨頭公司,協同辦公領域另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是專業型公司,包括國內的金山、用友、金蝶,以及國外的Zoom、Polycom等。
一位關注協同辦公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協同辦公,尤其是視頻會議,需要前期大量的資本和技術投入,以及銷售費用。“專業型公司的優勢是專注,釘釘能夠做起來,是因為阿里云已經成為阿里新的增長點和故事,對釘釘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此外,對于一些企業用戶來說,盡管各家協同辦公工具都在強調數據安全,但“我們更愿意信賴第三方公司,而不是把數據都放在騰訊和阿里的工具上。”一家創業公司創始人告訴《財經》記者,他們選擇Zoom做為視頻會議工具。
前述投資人認為,協同辦公市場廣闊,將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市場,“百花齊放是最好的生態,這樣大家的市場教育成本都會被攤低,市場空間很大,足夠養活好幾家公司,最后比拼的還是服務質量和銷售能力。”
此時,新冠疫情還將在世界范圍內蔓延,是一次能夠快速培養用戶線上辦公習慣的機會。需要強調的是,包括騰訊會議在內的不少應用在疫情期間采取免費策略,免費是鋪開市場的手段,但單純的免費策略不可持續,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認為,視頻會議功能需要接入到企業系統中,這種對接、系統穩定性和客戶服務都需要巨大投入。能夠留住疫情期間吸引進來的新用戶,并發展成長期付費用戶,是企業的重要議題。
但對于騰訊、華為、阿里等巨頭來說,他們的協同辦公客戶端均由旗下的云業務公司發起,這意味著,協同辦公軟件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盈利性產品,他們身上承載的,是科技巨頭們云戰略落地后的信息交互、入口重任。
作者:劉以秦
微信:biaomei001
歡迎交流~
加微信請注明
姓名、公司、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