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工智能工程化”已成為重要戰略科技趨勢。隨著我國對新基建、自主科技和智能制造的高度關注,人工智能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期,人工智能工業化大生產時代已經悄然來臨。正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新基建”加速智能經濟到來》中所指出,“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的創新紅利期,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智能經濟,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之一。”
在智能電動汽車持續火熱的背景下,科技巨頭紛紛宣布“下場造車”。華為、長安、阿里巴巴等企業均已宣布打造智能汽車。今年1月,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頭雁的百度,宣布與吉利達成戰略合作,正式組建智能汽車公司。隨即在互聯網界和汽車界引發極大關注。
近日,百度發布了一支宣傳片,從研發時間、測試里程、專利數量的角度,以比喻的形式講述了百度智能駕駛技術的投入與歷程。我們也嘗試從這幾個方面去拆解百度相關技術的進展與成績。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看似躊躇,實則扎根。8年,看來時間已經為百度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深耕智能駕駛8年,走過萬丈孤獨 百度正駛向科技的星辰大海
1
八年磨劍,厚積薄發
“大百合”花開一次用時達8年之久,恰巧,這也是百度智能駕駛的研發時間。
百度造車已非一朝一夕。
從自動駕駛的技術打磨、商業落地,到開放平臺生態的擴展能力,再到車聯網的配套體驗,汽車智能化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整體能力。百度AI的發展路徑是十分清晰的。從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開始,如今已整整花了8年時間。
2013年,百度在北京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成為我國最先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盡管外界認為無人車有些超前,但百度一直在腳踏實地地積累技術、打磨產品、探索商用。
2016年,李彥宏提出“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戰略,自動駕駛就一直是百度AI最重要的布局方向之一。百度在智能化方面的積累,將成為其撬動汽車產業鏈的最強抓手。
2017年7月,百度在AI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了Apollo平臺1.0版本,支持封閉場地自動駕駛和高精地圖聯合測試。此后,Apollo一共迭代過8個版本,直到2020年9月發布了Apollo6.0,包括智能新模型,安全無人化,V2X車路協同五大功能等諸多升級。
Apollo6.0發布短短3個月后,2020年12月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Apollo智駕推出ANP領航輔助駕駛產品,將L4自動駕駛技術降維釋放到輔助駕駛領域的產品,不同于行業方案僅支持高速和城市環線,ANP還可以在城市道路使用。
從AVP到ANP,從泊車域到行車域,Apollo智駕產品實現了面向城市復雜道路的全場景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未來3-5年預計前裝量產搭載100萬臺。
早期布局人工智能之時,資本市場不乏質疑、唱衰的聲音——AI商業化遙遙無期,AI撐不起百度等等。但李彥宏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著對AI的投入。在百度二十周年紀錄片中,李彥宏曾表示,“即使是五年、十年見不到什么商業回報,但如果覺得他在更長的時期內,能夠對這個社會、人們產生正向影響的話,我們還是能夠做得起?!卑俣让磕甑难邪l投入占比營收長期都在15%以上,這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了AI相關領域,并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百度同時也是全球互聯網企業中最舍得在技術上投入的公司之一。這樣持續的高投入,反映的正是百度和李彥宏的戰略定力與技術信仰。
事實證明,李彥宏對于技術的堅持是正確的。如今,AI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成為了產業智能化的關鍵力量,同時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多年來,百度一方面以十年作為周期去做面向未來的投入,建設AI基礎設施,強化AI技術優勢,特別是技術自主能力;另一方面則腳踏實地地推動AI產業化,用AI助力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并反哺AI基礎設施建設。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遇上圖塔蒂斯小行星時,“嫦娥二號”的飛行距離已達700萬公里,恰巧,這也是百度智能駕駛測試里程的距離。
自動駕駛技術本身,是智能駕駛領域發展的核心位置,需要超乎一般的打磨,才能將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到遠高于人的水平。
在一次名為“簡單之約”內部溝通會上,李彥宏表示,“你是不是覺得在提供別人提供不了的價值?在給這個社會的未來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業務現在確實還在比較初期的階段,無論是小度音箱、無人車,還是智能云等等?;蛘呤且幠_€不夠大,或者是虧損還比較嚴重,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信的話,那么有一天到了tipping point(爆發點)的時候,外界就會給你相應的認可?!?/p>
李彥宏相信,AI 作為一項引領未來的戰略技術,誰能提早布局,誰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主導權。因此,百度做了很多冰川下面的事,放棄當下可以賺錢的高額利潤。選擇企業的延遲滿足。
回看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拿的自動駕駛牌照最多,超過200張,跑得路最多,累計開展測試里程超700萬公里。不僅如此,在宣布與吉利的合作前,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就已經邁向商用。去年10月,百度旗下的Apollo GO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登陸北京,單日呼叫量突破了2600單,此前這一服務已登陸長沙與滄州。雖然Apollo GO尚未大規模商用,但事實上已成為我國自動駕駛出租服務的標桿品牌,讓各界看到自動駕駛技術的商用潛力。
過去一年,百度在Robotaxi領域非常積極,在三個城市率先開展運營,而造車和出行,越來越多聯系在一起。比如,百度合作伙伴吉利的新能源車,即大量供給其戰略投資的曹操出行,新能源車運營成本低,未來再匹配自動駕駛系統,再加上百度2C端的生態積累,三種能力合流,加上Robotaxi運營的先發優勢,有機會成就一個巨大的好生意,甚至足以顛覆現在的出行市場格局。
2020年,百度在重慶、合肥、陽泉等多個城市,規模化部署基于C-V2X(蜂窩車聯網通信)的車路協同系統;在長沙、滄州、北京等地,向公眾全面開放Robotaxi約車服務;它還參與許多城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改造,想用運營商的思維去經營城市的交通網絡。這些,都已不難與未來自動駕駛的圖景結合起來。
3
攀登珠峰,全面賦能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它擁有礁島達2900個之多,恰巧,這也是百度智能駕駛已擁有的專利數量。
在全球巨頭的不斷布局下,自動駕駛技術愈發成熟,這也意味著自動駕駛時代離我們不再遙遠。李彥宏曾預測:“當無人車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大幅度超過人類駕駛員的時候,大規模商用的時機就會到來?!?/p>
近期,美國投研公司Zacks發表文章稱,百度正從“中國的谷歌”轉變為“中國的特斯拉+英偉達”。文章指出,自動駕駛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業務將會是百度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而百度比特斯拉和英偉達的優勢更加明顯。近年來,中國政府對新型技術大力支持,在政策的利好下,百度將擁有更強的增長杠桿。
文章說,中國正在全力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著自動駕駛的逐漸普及,百度潛在的市場機會將越來越大。公開數據顯示,百度Apollo目前共獲得專利2900件。
2020年4月,百度Apollo 發布“ACE交通引擎”,圍繞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高效出行三個維度幫助城市建設智能交通,是全球第一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基于“ACE交通引擎”百度在全國各地收割智能交通新基建大單,最高時一日三單,8月更是拿下廣州4.6億智能交通超大項目。去年11月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ACE智能交通成功入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這一含金量頗高的獎項,反映出百度在智能交通實踐上的領先之處。
在緊緊抓住自動駕駛這一未來科技制高點的同時,百度Apollo在攀登無人車技術這座珠峰的過程中,結合當下市場情況、技術能力、組織能力,在過程中做不同側重點的產品化、場景化、商業化布局。
就造車的目的,百度有如下官方表述:“要利用Apollo領先的自動駕駛能力,發揮在汽車智能化領域長達8年的經驗優勢,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同時強調,“人工智能、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
從布局上看,百度造車不是孤立的行動,是它所謂“車、路、云、圖”的一部分。造車之外,它在干很多跟制造不相關的事情。據了解,新組建的智能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著眼于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傳承百度強大的人工智能、互聯網科技基因,利用Apollo領先的自動駕駛能力,發揮在汽車智能化領域長達8年的經驗優勢,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
百度汽車的長期著眼點在于不斷迭代自動駕駛技術,開放向外輸出,去做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操作系統以及相應的出行服務,本質目的是車的連接以及出行的智能化。
除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授權,百度在車聯網已有小度車載等布局,與70多個車企、超過600多個車型進行合作,未來智能汽車會延伸出應用商店、垂類應用、算力平臺等新形態服務,百度均有很大機會在這些領域拓展收入。
在新的紅利期,人工智能將從人機交互、基礎設施、行業應用三個層面對社會、經濟和生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些都將重塑人類的經濟結構和生產關系,迎來更具創造力、生命力的時代。作為平臺型AI公司,百度已經站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前沿,乘風破浪,駛向科技的星辰大海,推動我國AI產業化進程,為科技強國貢獻關鍵力量。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