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于基因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如今大家已經非常明確關于智力相貌和一些疾病都是基因的作用,可是你能想到關于花心也是基因在發揮作用嗎?
我們人類其實是一架其程序由自己的自私基因所盲目編制出來的機器,所有的生長繁衍過程都是基因再一次傳遞的過程,到一定年齡就會對異性感興趣,到一定年齡就會對生兒育女表現出極大的渴望,即便是入了空門的佛家弟子也必然會在一定年齡經歷痛苦掙扎再回歸平靜的過程。能夠看清并掙脫這一切的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人一生受著基因的掌控,過著再庸常不過的凡人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這種自然界的產物本就是基因用來繁衍自己的載體。
我們知道所有陸地動物和水生物種多數都分為雌雄兩種,共性就是雄性動物擁有個體小而數量眾多的精子,而雌性動物擁有個體大而數量相對要少的卵子,這一點在哺乳動物身上體現更為明顯。這就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性策略”,一種是大量投資的“誠實”策略;一種是小量投資的“狡猾”策略。在這種策略的驅使下“狡猾”的一方變得越來越小,“誠實”的一方為了補償“狡猾”一方的配子日益縮小的投資額卻進化的越來越大。這就是精子和卵子的故事,它們在基因進化的過程中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智力角逐,從目前來看擁有卵子的雌性動物明顯是這場角逐的輸家。
而雌性這種動物從懷孕的時刻起,就對每個幼兒承擔了比做雄性的更多的“義務”,幼兒降生之后,制造乳汁喂養幼兒,撫養并保護幼兒的主要責任也落在雌性個體肩上。因為投資多,如果幼兒一旦死亡,雌性比雄性要蒙受更大的損失,把另一個新的幼兒撫養到同死去的幼兒同樣大小,她今后必須比做父親的進行更多的投資,所以假如幼兒意外離去作為母親遠比父親更為痛苦。
雌性規避這一風險的辦法就是把觀察的時間盡可能的延長,以考驗雄性的耐心程度,凡是沒有耐心,等不及的雄性個體就剔除出去,最終只選擇具有忠誠和持久品質的雄性個體和自己共同哺育后代。
在陸地動物中天真無知的雌性個體在第一年所生的一窩小動物中,體內往往有比例相當高的來自不忠誠的父親的基因。視線再轉回到人類,在戀愛自由的今天很多女孩們都在年齡尚輕的時候遇到了渣男,這種情況和自然界的其他陸地動物又是何等的相似。
自然界關于哺育后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家庭幸福策略,一種是大丈夫策略。人類的婦女希望采取的是家庭幸福策略,而男人們則更希望延續一夫多妻制的大丈夫策略。這是不同的基因做出的自私選擇,不管法律如何規定依舊管制不住男人們蠢蠢欲動的心。
男人們如何能夠相信呢?這個問題已經追問了遠不止數千年,在群居時代男人們就會捧著肉干獻給那些年輕的女人們,至于正在孕期和年老的女人們,那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之內。
基因的改變絕非易事,期望男人老老實實安分守己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因此美國和日本對男人才采用法律的手段,如果離婚大部分財產歸女方所有,并且以后還得持續支付贍養費。
身在中國的女人們沒這福氣,我們前兩年修訂的《婚姻法》規定男人婚前購買的房產和女人沒一毛錢關系,結婚證書的意義基本等同于給女人頒發了一個暫住證。
中國的女人都喜歡唱“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可鬧了半天自己連小鳥都不如,至少雄鳥離去還會留個巢給雌鳥,嗯,女人們還混什么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