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孤雌生殖理論上困難得多。由于存在一種特殊的“印記基因”機制,缺乏雄性遺傳物質的哺乳動物胚胎很難存活。目前尚未有自然界哺乳動物孤雌生殖的案例。不過,人工的孤雌哺乳動物已經誕生了,2004年,東京農業大學的科學家用孤雌生殖的方法克隆出一只小鼠,起名叫做輝夜姬。當然,輝夜姬的遺傳物質來自兩只雌性小鼠,可以說是有母無父的小家伙。
同年,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用與日本科學家類似的方法得到了孤雌生殖的人類胚胎,雖然此后因為偽造實驗數據,黃禹錫身敗名裂,但是調查這一事件的調查組仍然肯定了黃禹錫的這一研究成果。
早在1955年,英國某家報紙刊登啟事,尋找“處女生子”的媽媽。由于人類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不可能孤雌生殖出XY的男性,出于科學方面的考慮,啟事中提醒只有孩子是女孩兒的才可以。果真有不少母女報名,林恩Balfour Lynn負責對這些母女進行了檢查,結果也證實了黃禹錫工作的開創性——沒有一對經得起“生物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