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很多本科生對進一步深造躍躍欲試。奇怪的是,很多人選擇推免攻讀碩士學位,但對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直博)卻不感冒。這樣就導致了推免碩士的名額吃緊,而直博的名額卻少有人問津。無形中,放棄了很多機會。對于無意讀博的同學來說,當然是選擇讀碩士。有意讀博的同學,則要仔細思量了,首先要考慮自己什么要讀博?確定了讀博之后,在有資格直博的條件下,就可以考慮直博了。目前對于直博,不少人知之甚少,有人因學習的難度和年限望而卻步,大家看到的往往都是其中的一個側面。
哪些人更適合讀博?
在決定是否直博之前,首先要考慮清楚為什么要讀博。現在有很多學生以為擁有一個博士學位就能帶來好的前途,以至于為了一張文憑而讀博。但其實,你獲得博士學位也好,將來進高校時別人稱你為“引進人才”也好,都只是“外在的相狀”。決定一個人前途有多美好,還是取決于自己的能力(實力)、為人和機遇。所以,當你為了一張文憑而讀博,將來有可能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
那么,哪些人適合讀博呢?讀博適合以學術研究為“志業”的人。根據目前的形勢,要想在高校、研究所找到教學、科研職位,就必須讀博,甚至要做博士后。對將來不想從事學術研究一部分學生來說,讀博士也是有用的。比如現在有很多風險投資公司需要物色高校、研究所的新穎科研成果,加以產業化。還有一些外資企業的產品研發部門為了完成研發任務,就需要尋找高校、研究所的合作伙伴一起研發。有些科研人員發表了科研論文后,就被新聞媒體虛夸地宣傳。風投公司或者外企研發部門的負責人“不知是計”,還以為該科研成果馬上能產業化,盲目地投資,結果導致經濟損失。反過來,如果風投公司或者外企研發部門的負責人讀過博士,具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和課題研究經歷,就能判斷這個科研項目有沒有應用前景,投入了以后能否馬上產出。另外,當他們需要解決生產中特定問題時,就知道目前國內外用哪些技術,各種技術有哪些利弊,想實現某項技術可以找誰合作,并且能找到相關的專家評估技術方案,也能夠和高校、研究所合作方打交道簽訂合同、監督研發進展、驗收研發成果。我以前有好幾個博士畢業的同學都是“吃這碗飯”的。
直博有哪些好處?
如果不直博,先讀碩士再讀博士,一般需要6年時間。而直博,本科畢業后拿到博士學位只需要4~5年。在中國學術界,年輕就是資本。很多針對青年人的人才計劃都有年齡限制,如果拿到博士學位時年齡大了,會被用人單位認為缺乏發展潛力和利用價值,以后參評人才計劃也不占優勢。
直博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把直接攻博的4~5年時間作為一個整體,安心做一個課題,進行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得到高質量的成果。而如果先讀碩士再讀博士,往往做兩個不同的課題。特別是讀碩士期間,第一年要上課,最后一年忙著撰寫碩士論文、答辯、考博,做科研的時間非常有限。在這樣緊張的時間內,為了快速發表文章確保碩士畢業,很多師生不得不選擇做“短、平、快”的科研題目,并且把科研論文“賤賣”給“一投就中”的低檔次刊物。反之,到了碩士快畢業時都沒有科研論文發表,無論是學生還是導師都“鴨梨山大”。
直博的第三個好處是,有便于通過博士論文評審。博士生畢業前夕,所在學校的研究生院把他們的博士論文送到外校,請同行專家進行“雙盲”評審。所謂“雙盲”,就是博士生不知道評審專家是誰,評審專家也不知道手頭這本博士論文是誰寫的。博士論文的封面上注明完成的年月,并不注明寫作者是普通的3年制博士生還是5年制直博生。顯然,讀5年寫出來的博士論文比讀3年寫出的博士論文更加“豐滿”,因此更容易通過評審進而被評為優秀。
從指導教師的角度來說,顯然更愿意優秀學生直博。這不單單是因為以上幾點好處,還因為:直博生在課題組待4~5年時間,一開始花很多時間熟悉實驗室設備和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熟門熟路”后,越往后為導師和課題組創造的價值也越大,不但能自己產出科研論文,還能指導師弟、師妹。這樣導師就省心了。
直博有哪些弊端?
首先,跟著一個老師讀5年,相比先讀碩士再讀博士來說,能夠接觸到的研究范圍相對窄一些。而且一旦選擇的導師不對路,這段時間將會極其難熬。有些同學讀到一半發現自己對科研或者對導師布置的課題根本不感興趣了。這時候,可以選擇拿碩士文憑走人,但有些老師硬是不同意,這樣就造成了僵局,只能硬著頭皮讀下去或者中途肄業。這就提醒我們,選擇直博要慎重,想一想,自己是否喜歡每天做科研的生活?有沒有想好好讀博期間做什么課題,期間又會遇到什么困難?
其次,博士畢業比碩士畢業要難很多,如果不能夠順利畢業,壓力會非常大,在沒有工作,又要延期畢業的情況下,處境會非常艱難。因此,選擇直博前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毅力應對直博的課業壓力。
再者,讀博對就業的期待會提高,5年后畢業時總想找一份比本科畢業時臺階高很多的工作,而自己有沒有什么工作經驗,在選擇時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如何應對直博的“壞處”?
在網上搜索直博話題,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吐槽,所以也導致很多本科生選擇保研而不是直博。通過以下分析,我想說明,有些顧慮的確是問題,而有些并不成為問題。
有的同學說跟著一個老師讀5年博士不利于學習新東西,而如果跟不同的老師分別讀碩、讀博,那不顯得枯燥。這聽起來也沒錯,但我的體會是,“得即是失,失即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跟著不同的老師分別讀碩、讀博,根據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理論”,當然能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是利,但在時間的調配上會出現困難,比如讀碩時的后期忙著考博、答辯,耗費了很多時間,并且很有可能讀碩的末期有的課題進行到一半,只能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來的數據送給后來的師弟、師妹了。并且分別跟不同的老師讀碩、讀博,導致每個課題都做不透、做不深。這也是問題。有的同學本來只是想讀碩士,結果由于種種原因選擇了直博,便感到五年時間非常漫長,感嘆一生有多少個五年。我給大家說個感受:我在國外讀博士時,也需要五年時間。一開始覺得很漫長,時間過得很慢,但“熟門熟路”后,時間就像飛快行駛的列車,抓都抓不住,很快就到畢業前夕了。
還有的學生抱怨說“博士畢業很多去向不好,甚至找不到工作”,“直博時間太長,而未來具有無窮不確定性”。這些都是正常的顧慮,但也顯示出患得患失。我認為,讀博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能提高自己。當自己提高了,工作就自然而然能夠找到了,甚至是工作找你。而如果把自己的讀博目的定位在找到一份好工作上,那么讀博和坐牢又有什么區別?讀博的人,如果要想在畢業時找到好的工作,就得心無旁騖地做好自己的研究,往前沖,并且在畢業前夕主動出擊,積極行動。反之,有的博士生只想混個文憑,平時經常看不到人影,這不但學不到東西,而且畢業不保。還有的博士生不積極找工作,既不認真修改簡歷,又不主動出擊托人聯系工作機會,找不到工作又怪誰?
很多同學對直博猶豫不決,還在于不清楚讀完博士究竟可以干啥。其實,博士畢業后的天地非常廣闊。出路一,可以進高校或者研究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出路二,可以到國內的企業和政府部門就職。出路三,可以到國外做博士后,然后或者回國工作,或者留在國外工作。我的很多同學、朋友在國外做了博士后以后,有的找到國內高科技企業骨干職位,年收入30-50萬;有的進高校、研究所當教授、研究員,建立自己的課題組,獨立開展科研;還有的經過努力,留在國外,貸款買房子,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努力前進,不要遲疑,路會越走越寬!但是,前提是,你真的夠努力,而不是混文憑!
(本文由《求學考研》刊登,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