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中國古典家具制作的傳統工藝,指在兩個構件上用木頭凹凸拼接的形式,讓木頭與木頭完美地結合,以給人渾然天成的感覺。
榫卯結構中,凸出來的部分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卯。榫卯是中國古代建筑、家具、棺材乃至現代骨灰盒制作的主要結構方式。
用榫卯結構制作的家具、骨灰盒,不僅避免了釘子對木頭的破壞,保持了木頭的原始形態,而且在延長使用年限方面,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代的整套家具乃至整棟建筑亦或棺槨,制作時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完好無損地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在人類輕工制造史上堪稱奇跡。
因此榫卯被稱作中國古典家具的“靈魂”,榫卯工藝也因此成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它讓一件件看似沒有生命的家具有了活的靈魂。
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這種結合方式有效地限制了木件之間扭動的方向。鐵釘、鐵鏈盡管比較牢固,但他們卻不能像榫卯工藝那樣,限制木件朝各個方向扭動。諸如用鐵定把兩根木棖做成“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就會很容易出現扭曲的情況,進而改變組件的角度,而利用榫卯結構就不會出現被扭曲的情況。
眾所周知,家具中的金屬很容易被銹蝕或氧化,而真正使用紅木制作的家具,使用的年限往往比較長。制作時如果用鐵釘進行組合,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木質看起來完好無缺,用來連接的金屬由于出現氧化或銹蝕,進而出現整件家具散架的情況。
榫卯結構的家具便于運輸,許多紅木家具是經過拆裝后運輸的,到達目的地再由工作人員進行組裝,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運輸過程中的磕碰。而用鐵釘連接的家具,往往不具備這樣的優勢。
榫卯結構家具便于維修,純正紅木家具盡管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但在使用過程中多少會出現些問題,諸如某一根棖子斷了需要更換等。而用鐵釘連接的家具卻做不到榫卯結構那樣隨意拆卸維修。
榫卯結構的家具或骨灰盒,往往品質比較高。眾所周知紅木木質比較堅硬,鐵釘是通過擠壓和鉆勁硬楔進去的,此過程極易造成木材的破裂。而使用榫卯工藝制作的家具、骨灰盒,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品質,這也是傳統紅木家具具有收藏價值的主要原因。(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