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糧食:左右中國歷史的幕后推手

歷史是誰主宰的?有人說是帝王將相,有人說是普羅大眾。其實,只有讀懂了中華大地上的糧食,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讀懂中國的古代歷史。

用狗尾巴草填飽肚子

要讀懂中國歷史,我們得從了解狗尾巴草開始。

狗尾巴草是古代中國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粟的祖本植物,中國人馴化狗尾巴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近萬年前。粟,按照現在北方的通俗說法,就是谷子,去皮后稱“小米”。反過來說,狗尾巴草是粟的野生種,也叫莠,在剛長出來時和粟的幼苗很難區分,所以我們的詞典里有“良莠不分”的說法。

粟、黍和菽,是先秦時期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農作物,它們的現代說法分別是谷子、黃米和大豆。它們都是耐旱和耐貧瘠植物,而且生長期比較短,非常適合中國北方旱地種植。

夏朝和商朝曾被人們稱為“粟文化”的王朝,可見這種家養“狗尾巴草”的重要。不過,當時的人口還比較少,天底下也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沼澤,人們獲得食物的途徑還有很多。有人統計過取材先秦的詩歌集《詩經》,發現305篇詩歌中,有141篇492次提到各種珍禽,144篇505次提到各種奇特的植物。它們許多都是當時人們的食物,而今天卻無人能識。

可是,這種田園詩般的時代注定是要遠逝的。因為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種點小米,摘點野菜,或者打兩只野雞的生活,已不能滿足需要。人們必須開墾更多的荒地,專門種植產量比較大的作物,才能填飽肚子。

于是,到了中國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仍。而究其原因,就是面對一張張嗷嗷待哺的嘴,粟這種低產量作物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小麥小麥我愛你

就在這時,小麥閃亮登場了,以其良好的口感和穩定的產量,席卷了中國北方地區,各地農民紛紛擴大小麥的種植面積,減少其他作物的種植。

然而,小麥卻不是我國馴化的作物,它的故鄉在遙遠的西亞。小麥到達中國的時間不詳,不過我國境內最早的小麥遺物,是在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溝墓地里發現的。新疆的發現提醒我們,小麥很可能是從西亞經過新疆傳入我國北方。

不過,商周時期,小麥的地位還不如粟,宗廟祭祀依然以粟為尊貴之物。但即使是刀耕火種,小麥的單位面積產量也差不多是粟的兩倍,如果水肥得力,產量會更高。所以到了戰國時期,小麥已經取代粟,開始在各國的糧倉中成為主角,特別是秦國。

戰國七雄之中,秦國位于西方,從地理上看,靠近西域,所以當地接觸到小麥這種作物的時間必然很早。而且,秦國擁有渭河沖積形成的關中平原,這里的氣候非常適宜種植小麥。所以秦國最后坐大并統一天下,是有著優良的環境基礎的。

這一點,司馬遷看得很清楚。他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談到,秦國所處關中地區,土地不過天下的1/3,民眾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卻達到了天下總量的60%。所以到了漢朝,國家的管理者非常重視關中平原,還有關中平原上的小麥,特別是漢初的文帝和景帝期間,西漢迎來了“文景之治”。

后人評價“文景之治”,大多歸功于戰亂平息后政治穩定、皇帝以身作則、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等因素。這些解釋固然有道理,但更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小麥的廣泛種植,增加了產量。換句話說,小麥才是“文景之治”真正的幕后推手。

水稻坐上小麥的沙發

種植小麥的黃河流域農業區都屬于季風氣候區,季風來的時候雨量充足,但季風不來的時候卻很干旱,土壤水分蒸發很快,就把鹽鹵留在土壤中。年復一年,農田就出現鹽堿化,肥力大大降低,最后無法耕種。

就在小麥無力養活中國人民的關鍵時刻,越南人民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友情贊助了一種優良的稻種——占城稻。占城稻原產于越南中南部,具有高產、早熟、耐旱三大特點,生長期很短,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從種到收只需2個月時間!

宋朝初年,占城稻被泉州商人從東南亞帶到了福建等地,開始迅速占領長江流域的農田,宋真宗甚至專門派人到福建取稻種,發放給其他地區種植。

優秀稻種的引入和推廣,直接激發了宋朝時期中國人口的大爆炸,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北宋時期,全境人口約有1億,如果以秦嶺淮河一線劃分,南方地區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北方地區人口一倍。

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上人口北多南少的局面徹底被扭轉了。這個變化相當重要,因為國家的稅收來自耕農,南方地區人口數量多,就意味著來自南方的稅收在國家稅收中占的比重就大,國家的經濟重心必然轉移到了南方地區。從北宋時期開始,經濟重心就從黃河流域逐漸過渡到了長江流域。農民的糧倉中,稻米取代了小麥,成為糧倉中的主角。

感謝玉米,感謝印第安人

越南人民貢獻的占城稻,讓中國的人口數量在宋朝首次突破了一億大關,然后就進入了緩慢增長的時期。直到明末清初,國土面積雖然擴大了許多,人口數量卻也只是基本維持在宋朝的水平。畢竟糧食產量決定人口數量,可以耕種的旱地和水田,在宋朝的時期就已經種上了莊稼,新開墾的農田很有限,占城稻的產量也已經達到極限。

為此,中國的人口數量要再創新高,只能期待新的農作物上場了。而這個契機就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把來自美洲的一些農作物也帶到了中國,它們是:玉米、地瓜(即番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煙草。

這些農作物中,玉米棒子和地瓜對糧倉的貢獻最大。玉米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農作物,北到俄羅斯、加拿大這樣的苦寒之地,南到南美洲腹地的原始叢林,都可以種植玉米。所以在明末清初,玉米進入中國后,許多原來無法種植小麥的干旱、貧瘠之地也可以開墾了。數不清的失地農民,紛紛擁向無主的丘陵地帶,他們在山坡上種植玉米,在山腳下種植地瓜,有了糧食,多要幾個孩子也能養活了。于是,僅僅100年后,經過康乾盛世,中國人口輕松地實現了翻番,突破了3億。

所以,清朝的康乾時期,其實和漢朝的文景時期很相似,都是政局逐漸穩定下來,國民經濟開始恢復。更相似的是,農作物品種上有了重大的變化,文景時期是小麥逐漸取代粟成為糧倉中的主力軍,而康乾時期是玉米、地瓜進入糧倉,與水稻、小麥一起充實了糧倉。如果沒有玉米、地瓜、花生等作物的引入,康熙和乾隆就算是天縱奇才,也沒有辦法把已經達到極限的中國人口翻一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歷史就是三千年的糧倉保衛戰
三晉之聲:中華文明起源狗尾巴草,夏商時期被稱為“粟”文化時代
感謝玉米棒子,感謝印第安人【轉載】
西伯利亞傳來好消息:可耕土地達90億畝,或成中國未來“糧倉”?
土豆的接受史
外來農作物與中國:中國的外來物種比你能想象的多得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江陵县| 芮城县| 石林| 霍山县| 麦盖提县| 库伦旗| 康保县| 龙海市| 伽师县| 泰和县| 白城市| 昔阳县| 巨鹿县| 三原县| 扬中市| 随州市| 象山县| 五台县| 江北区| 桂林市| 茶陵县| 麻江县| 师宗县| 鹤岗市| 蒙自县| 武义县| 缙云县| 鹿泉市| 兴宁市| 凌海市| 那坡县| 纳雍县| 铜川市| 西青区| 万山特区| 昌宁县| 宁南县| 革吉县| 若尔盖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