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wǎng)特稿 8月29日在國內(nèi)上映的
《猩球崛起:黎明之戰(zhàn)》(以下簡稱《猩球黎明》)是2011年大熱科幻電影
《猩球崛起》(以下簡稱《猩球崛起》)的續(xù)集。如果說《猩球崛起》是一部有著驚人猩猩視效的人類電影,那么三年后的《猩球黎明》就是一部莎士比亞式的猩猩電影——主角猩猩凱撒(
安迪·瑟金斯 飾)面對的是莎翁戲劇中的永恒主題:背叛、家庭和沖突。
在來自猩猩的故事背后,《猩球黎明》比《猩球崛起》更添“人味”——猩猩們的表演細致入微,精確地表達出了人類情感中的喜怒哀樂。這些以假亂真的猩猩角色們,既要歸功于未能露面的猩猩扮演者們精彩的表演,還依賴于視效公司維塔數(shù)碼(Weta Digital)全球最頂尖的動作捕捉技術(欲了解動作捕捉歷史,請參見“
動作捕捉進化史”一文)。在《猩球黎明》上映前不久,時光網(wǎng)特別專訪了維塔視效總監(jiān)
喬·萊特瑞,本文將以采訪內(nèi)容為基礎,從動作捕捉、表演、數(shù)字化妝、布景等方面全面解讀本片的視效制作,且看維塔如何助力數(shù)字猩猩逆襲人類。
一 動作捕捉
拍攝、捕捉兩不誤
從技術角度看,《猩球崛起》打破了以往在攝影棚內(nèi)進行動作捕捉的常規(guī),將動作捕捉的地點擴大到外景地,比如片尾的金門大橋。維塔在那兒搭建的一系列動作捕捉舞臺比以往都要堅固且便攜,而且能經(jīng)得起各種極端環(huán)境的考驗,冰雹、大雨、高溫、15米多高的火墻都奈何不了那些舞臺,但當時,戶外動作捕捉僅限于應用在一些主要的動作場面上。
而三年后,維塔在《猩球黎明》中擴大了動作捕捉的應用范圍,在森林、泥地、水壩和新奧爾良(片中的舊金山)這些外景地完成了一系列動作捕捉,而且是與外景拍攝同時進行的。這是有重大意義的一次突破:此前動作捕捉屬于后期制作范疇,而《黎明》讓這項技術從幕后走向了前臺,從后期制作走向了外景拍攝,也讓維塔從后期團隊蛻變?yōu)榕臄z團隊的一部分。
在外景地,動作捕捉與實拍同時進行
↓點擊播放《猩球黎明》“水壩動作捕捉”拍攝直擊↓
夜晚也能玩捕捉
戶外捕捉雖然是新的突破,但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在森林和夜間拍攝等較暗環(huán)境下進行動作捕捉時,光線不足可能導致現(xiàn)場的攝影機不能準確地讀取演員的動作數(shù)據(jù)。為解決這個問題,維塔在動作捕捉服上封裝了更亮的LED燈,使得攝影機在較暗條件下也能準確、容易地讀取動作數(shù)據(jù)。
夜間進行動作捕捉需要更強的LED
解放身體,騎馬爬樹
除了光線,戶外捕捉還要面對復雜的地形問題,尤其是《黎明》中有大量在森林中的戲,動作捕捉設備必須便攜,才能節(jié)省拍攝時間。為此,維塔使用了無線攝影機,省去了鋪數(shù)米長的電纜和電線的麻煩,從而可以更快地架設和校準攝影機,這給了他們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度。而動作捕捉服也更加輕便了,使得動作捕捉演員可以完成騎馬、爬樹等更加豐富的的動作。
《猩球黎明》(右)的捕捉服比《猩球崛起》(左)的更輕便
在戶外的雨、泥、風等復雜自然條件下,動作捕捉設備必須要耐用,以抵抗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侵蝕。而有時“侵蝕”這些設備還不止是天氣,還有動作捕捉演員本人!視效總監(jiān)喬·萊特瑞透露:“在
《霍比特人》中,安迪·瑟金斯(飾 咕嚕)只演了一場小小的對話戲,就弄壞了七臺頭戴式攝影機!”
攝影機,你藏得太深了
除了上述這些可預見的困難,在戶外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在森林中進行動作捕捉時,植物道具員把動作捕捉攝影機藏得太好了(以防干擾用于拍戲的主攝影機),搞得維塔每天拍攝完后都得清點攝影機的數(shù)量,有好幾次拍完戲把攝影機落下了還得回去找。
“影”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在拍攝時,維塔有很多種選擇來解決某個問題,在外部條件和表演方式允許的情況下,他們會采用多架攝影機進行動作捕捉。在這種多攝影機動作捕捉系統(tǒng)中,演員穿著粘有主動標記點(本身就可以發(fā)光的標記點)的捕捉服,戴著用于捕捉面部表情的頭戴式攝影機,額外的索尼F3攝影機拍攝演員的動作以作參考,系統(tǒng)中所有攝影機的快門時間都是同步的。根據(jù)場景復雜性和場景中演員數(shù)量的不同,維塔使用的動作捕捉攝影機有時會高達40部。
數(shù)字手繪小萌猩
盡管《猩球黎明》以動作捕捉聞名,但實際很多猩猩都是動作捕捉與數(shù)字手繪相結合的產(chǎn)物。凱撒剛出生的小兒子麥洛(Milo)甚至完全是數(shù)字手繪的產(chǎn)物。這是因為麥洛的體型和動作像人類的嬰兒,而維塔又不可能找嬰兒來做動作捕捉表演。此外,由于《猩球黎明》中的故事發(fā)生在《猩球崛起》的10年后,因此主角猩猩們都經(jīng)過了重新設計,以反映它們年紀和智慧的增長。
麥洛是全數(shù)字手繪制作,因為不可能找嬰兒來做動作捕捉表演
二 表演
手把手教你扮猩猩
動作捕捉只是手段,表演才是內(nèi)涵。為了把猩猩演得活靈活現(xiàn),該片的動作捕捉演員們要上一所“猩猩學校”接受培訓。開辦這所學校的正是猩猩角色“火箭”的飾演者
泰瑞·諾塔里。泰瑞不僅是一名演員,還是一位動作教練。他不僅會編排猩猩的動作,還會在動作捕捉舞臺上檢驗這些動作是否有效合理。他還讓演員們利用手臂延展支架,來模擬猩猩的四肢比例,以使表演更加真實可信。
用手臂延展支架來模擬猩猩的行走姿態(tài)
泰瑞·諾塔里(右)指導兩名演員猩猩的動作
↓點擊播放《猩球黎明》現(xiàn)場演示猩猩動作↓
猩猩變“表情帝”
除了動作更豐富外,在《猩球黎明》中,猩猩的面部表情也要比第一部復雜,因此許多面部特寫鏡頭非常出彩,不僅傳遞了充沛豐富的情感,還很好地奠定了基調(diào),尤其是片頭和片尾的面部超長特寫。考慮到面部是全數(shù)字制作的,要想在特寫鏡頭中不被觀眾看出瑕疵,面部的每個細節(jié)都必須精雕細琢——從光線在眼睛里的折射,到對話時舌頭和下顎的運動都不能含糊。
面部特寫鏡頭中的凱撒不怒自威
演員的“猩路歷程”
演員的表情如何轉化為猩猩的表情呢?上文說到,頭戴式攝影機會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數(shù)據(jù),但這不意味著這些表情數(shù)據(jù)可以直接用到猩猩的面部上。因為人畢竟不是猩猩,兩者的面部肌肉系統(tǒng)是不同的,頭骨的形狀、眼部上方肌肉的大小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嘴、鼻、唇的區(qū)別更大。因此動畫師要對這些部位進行調(diào)整,以模擬猩猩應有的表情。
面部數(shù)據(jù)被頭戴式攝影機捕捉到電腦里
得到動作數(shù)據(jù)后,再用電腦對頭骨、瞳孔、嘴唇等細節(jié)進行進一步調(diào)整
↓點擊播放《猩球黎明》演員和猩猩動作表情對比↓
身體和骨骼的捕捉也是同樣道理。即使動作捕捉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很準確了,再加上手臂延伸支架等技術的助力,但動作捕捉演員和猩猩的四肢長度和關節(jié)位置還是不能完全匹配。“臀部位置經(jīng)常會不對或過高,可是臀部低了又會改變頭和臉的位置,”喬·萊特瑞指出。因此,還是需要用軟件做進一步調(diào)整。
猩猩英語過四級
維塔不僅要考慮人與猩猩的區(qū)別,還要考慮《猩球崛起》與《猩球黎明》這兩部影片之間的區(qū)別。由于《猩球黎明》中凱撒的臺詞比在《猩球崛起》中明顯增多,因此動畫師得調(diào)整他的唇線和面部結構,使他說起人話來更加真實可信;與此同時,作為一只猩猩,凱撒當然會用猩猩特用的肢體語言和叫聲和其他同伴交流。因此動畫師需要用兩套面部控制系統(tǒng),一套讓凱撒能更準確地發(fā)出猩猩特有的叫聲,另一套則讓凱撒說起人話來更加準確清晰。
要想說好英語,口型得調(diào)整到位,你能猜出這個口型是哪個英文單詞嗎?
騎馬扛槍鬧革命
除了語言上的進步,猿族還學會了如何騎馬扛槍。雖然維塔在一些鏡頭中用CG做的馬,但是許多情況下,他們還是決定對騎在真馬上的瑟金斯和其他演員進行動作捕捉,再用計算機把這些演員移除,不僅如此,還得移除他們的馬鞍和其他馬具,因為影片中的猩猩是直接騎在馬背上的。因此動畫師僅參考演員上半身的動作數(shù)據(jù)來制作猩猩的上半身動畫,而與馬背貼合的下半身則需要用手工動畫來制作,并且要保證在沒有馬鞍的情況下,讓猩猩騎馬的畫面顯得真實可信。
片中猩猩是直接騎在馬背上的
而拍攝時是有馬鞍的,后期需要用電腦移除
猩大十八變,越變越成熟
除了猩猩的臺詞變多外,《猩球黎明》中凱撒的年齡也比在《猩球崛起》中長了10歲,因此維塔往凱撒的CG模型中加入了更多灰色,皺紋也變深了——加入了更多飾演者安迪·瑟金斯那獨特的皺紋,尤其是模擬了瑟金斯的眼皮,使得凱撒的CG模型非常接近瑟金斯本人,也意味著凱撒能更容易地做出瑟金斯所做的微妙表情。以下舉兩場戲來說明這點。
《猩球黎明》(下)中的凱撒比《猩球崛起》(上)中多了灰色,顯得更加成熟
猩猩父子情,回憶付蘭蘭
片中有一場戲是受傷的凱撒躺在第一部的家中的沙發(fā)上,與大兒子藍瞳對話。整場戲充分地表明,數(shù)字角色是有可能傳神地再現(xiàn)動作捕捉演員的情感反應的。盡管凱撒和他的兒子藍瞳雖然長得依然非常像猩猩,但他們的面部卻傳達出大量劇本中所沒有的潛臺詞。這場戲中,扛著步槍的藍瞳準備與父親重聚,他表現(xiàn)出了猶豫不決的神情,他而后把槍放在了凱撒的屋外,又表現(xiàn)出了一絲尷尬,而這些微妙的情感只是這場精彩文戲的開始。這場在沙發(fā)上的戲或許是安迪·瑟金斯最出色的表演,至少是最內(nèi)斂但最有力的表演。另外,凱撒在閣樓里看著VCR回憶付蘭蘭的那場戲中,瑟金斯和維塔的藝術家們也合力奉獻了杰出的、令人動容的表演。
瑟金斯是在新奧爾良拍的這兩場戲,當時的樓內(nèi)沒有空調(diào),他還得穿著灰色的捕捉服,在難以置信的高溫和濕氣下進行表演,使得這兩場戲的表演難度大增。
片中最動情的一幕是安迪·瑟金斯(中)克服高溫和潮濕完成的
三 數(shù)字化妝
912,783縷毛
藍瞳不僅在文戲中有著精彩的表現(xiàn),他還參與了一場非常緊張的動作戲,他幫助紅毛猩猩莫里斯和其他忠誠地支持凱撒的猩猩,將他們從公共汽車監(jiān)獄中放了出來。這里我們必須要提一下紅毛猩猩莫里斯的化妝。莫里斯可以稱得上是當今高水平化妝技術的最佳范例。13年前,在
蒂姆·波頓執(zhí)導的
《決戰(zhàn)猩球》中,負責販賣人類的紅毛猩猩Limbo(
保羅·吉亞瑪提 飾)也是用化妝技術制作出來的,但當時還停留在假肢這種手段上,猩猩的動作和表情還是受到人體結構的很大限制。
而到了今天,維塔已經(jīng)突破了這種限制,可以實現(xiàn)更加真實的猩猩效果。維塔的數(shù)字莫里斯總共有912,783縷毛發(fā),其中包括復雜的睫毛、面部毛發(fā)和絨毛。莫里斯的復雜程度甚至超過了凱撒,凱撒有超過82萬縷的毛發(fā)。
紅毛猩猩有912,783縷毛發(fā),代表當今特效化妝的頂尖水準
猩毛再多也能hold住
提到毛發(fā),我們就不得不提維塔新開發(fā)的渲染器Manuka。影片大部分鏡頭是用RenderMan18渲染的。而這部影片的一大進步在于,在有限的幾個鏡頭中首次嘗試使用了維塔新開發(fā)的渲染器Manuka,其中一個關鍵鏡頭是舊金山凱撒帶領眾猩猩在人類的聚集地與人對峙,并向人類示威。這個鏡頭中猩猩的數(shù)量太多了,因此必須用渲染能力更強的Manuka才能應付得了如此龐大的毛發(fā)數(shù)據(jù)量,應對復雜場景正是Manuka的目標之一。Manuka在《猩球黎明》中只是小試牛刀,它將在
《霍比特人3》中升級為主力渲染器進行渲染。
如此多的毛發(fā)需要更強大的渲染器
常年不穿衣,哪能不濕毛
盡管Manuka有著更強的渲染能力,但畢竟只是處在測試階段,而RenderMan仍然是渲染本片鏡頭的主要工具,尤其是那些有濕漉漉的一團猩猩毛發(fā)的鏡頭。在影片立項伊始,導演
馬特·里夫斯就想讓影片的多數(shù)動作場面(例如開場戲)發(fā)生在潮濕的北加州紅杉林中。毛發(fā)制作本來就很復雜,一根一根地制作海量毛發(fā)更復雜,但制作濕漉漉的一團毛發(fā)的復雜性甚至是維塔都未曾遇到的。
幸運的是,維塔和新西蘭惠靈頓動物園有著多年的合作。動物園請來了親密合作伙伴——紋理總監(jiān)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吉諾·阿薩瓦多。他可以說是劇組的福音,不僅因為他無疑是世界上最好的紋理專家之一,還因為他個人對猩猩的興趣已經(jīng)有幾十年了,他與很多涉獵猩猩效果領域的重要藝術家和化妝專家都合作過。而且,他以紋理總監(jiān)的身份參與過《猩球崛起》的制作。
由于動物園的一只猩猩被送去看牙醫(yī)并需要全身麻醉,阿薩瓦多的團隊得以能夠小心地近距離拍攝這只猩猩,并用水噴霧弄濕它的毛,并拍攝它的毛有何反應和效果。通過如此直接、安全地獲取的紋理參考和照片,對于成功地拍攝濕毛猩猩的特寫鏡頭當然是非常寶貴的。在惠靈頓公園和其他禁獵區(qū),阿薩瓦多還得以拍攝靈長類動物和一頭灰熊作為紋理參考,這些一手資料同樣幫助了維塔逼真再現(xiàn)猩猩的毛發(fā)效果。
雨水澆在毛上的效果
不愛唇彩愛迷彩
阿薩瓦多的另一個貢獻是測試猩猩臉上的迷彩,好為后期制作數(shù)字迷彩提供參考。他解釋說:“我們用硅膠制作了一些猩猩頭部模型,并制作了不同種類的顏料涂在模型上,再往上面添加一些沙子,讓模型表面有磨砂的感覺,然后我們再用手指在模型上涂畫,好實現(xiàn)表面開裂并掉漆的效果。”
等到了制作數(shù)字迷彩時,維塔利用一套新的毛發(fā)工具重新處理猩猩身上的所有毛。他們用新版的毛發(fā)處理軟件Barbershop來處理干和濕的毛,并用顏料碎屑和塊狀泥土來添加涂料。維塔還能模擬出光照射到毛發(fā)時的效果和散射效果,這使得畫面更加真實。總共有95種不同的毛發(fā)處理方式,54種用在了主角猩猩上,另外41種用在了配角猩猩上。
片頭特寫鏡頭中凱撒臉上的迷彩,很適合開場的捕獵場景
四 布景
人、猿境遇大不同
除了精彩的劇情和精湛的表演,《猩球黎明》的布景和環(huán)境也非常有講究,體現(xiàn)了人、猿的文明發(fā)展以及生存狀態(tài):人類在曾經(jīng)輝煌的舊金山的一個破敗建筑中尋求庇護、掙扎求生,猿族則在森林中建立了新的家園,發(fā)展出了類似于人類原始群落形態(tài)的初級社會。
為了突出這兩個族類的狀態(tài)以及整個影片的末世感,維塔利用數(shù)字技術增強了許多場景的效果:猩猩居住的村莊是由一個實景擴建而來的;舊金山經(jīng)過電腦處理和場景擴展,變得破敗不堪;人類基地上方的高塔是全CG制作的;金門大橋和檢查站也是由電腦創(chuàng)建并增強了效果的。
凱撒的家在停車場中搭建
舊金山的戲主要是2013年的年中在新奧爾良拍攝的。新奧爾良市里有一個地區(qū)還未從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中恢復過來,依然處于廢棄的狀態(tài)。采景人在那發(fā)現(xiàn)了一個十字路口,很適合模擬舊金山市中心。于是攝制組封閉了整個街區(qū)長達數(shù)周,以便拍攝。工作人員對低處的建筑進行做舊處理,使其看起來破舊不堪,高處的建筑則是由電腦添加上去的,尤其是那個標志性的高塔,影片最后一部分的故事大多在那里發(fā)生。劇組在2013年7月末拍攝了上百張參考照片和片段,然后對它們進行處理,加入腐爛物和綠植,以表現(xiàn)出這個城市被遺棄的感覺。
人類基地的拱門上被加入了腐爛物和綠植,以表破敗
維塔不僅用數(shù)字技術對城市進行了處理,他們還在森林里做了許多處理工作。猩猩的家園是在一個停車場拍攝的,他們要把這個場景與山坡結合,然后添加霧的效果,擴展樹的數(shù)量,最后將整個的場景和效果融合進紅杉林中。特效團隊則添加了大量的效果,如灰塵、被踢起的泥土、樹枝的晃動等等,尤其是在開頭的捕獵場景中。森林中的絕大部分拍攝于2013年5月在加拿大完成。
這張圖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三種技術的結合:動作捕捉、實景搭建和數(shù)字擴展
五 科巴
裝傻充愣,瞬秒人類
我們終于要來談談?chuàng)屃藙P撒風頭的反派猩猩科巴(托比·凱貝爾 飾)了,他在整部影片中都有著很強的存在感,為此本文特地把他單列出來并放在最后一部分。在他眾多的表演中,以在人類軍火庫的兩場表演最為出彩。在第一次潛入軍火庫時,科巴被兩個人發(fā)現(xiàn)了,幸虧他機智地裝傻得以逃脫。第二次他使用了相同的裝傻策略,還和那兩人成了“好哥們”,隨后趁其不備突然奪槍殺之,狡詐兇殘的形象顯露無疑。
科巴裝成人類好哥們,讓人放松警惕
對于這兩場戲,托比·凱貝爾和導演馬特·里夫斯進行了討論,托比提出了科巴裝傻逞兇的主意,充實了原有的劇本,而馬特也鼓勵他這樣的嘗試。“當一個人以友好的態(tài)度接近你,然后突然變得兇殘暴力起來,我覺得這才是最殘忍的,”托比說。
這場戲中,托比還想出了讓科巴發(fā)出咂舌聲的主意。維塔首先參考了托比的咂舌動作,然后在高速攝影機下觀察咂舌時舌頭在唇間快速運動的方式,在動畫中進行調(diào)整,以匹配猩猩的嘴部結構,最后再經(jīng)過數(shù)次片段測試,才實現(xiàn)了合理的、真實的猩猩咂舌動作。
托比(左)與猩猩科巴(右)咂舌動作對比
360度長鏡頭,環(huán)視人猿戰(zhàn)場
除了科巴裝傻逞兇的那兩場戲外,在猩猩向人類基地進攻的一個重要鏡頭中,科巴還強占了一輛人類的坦克沖進大門,坦克上的回轉炮塔不斷旋轉,讓觀眾可以360全方位掃視戰(zhàn)場。科巴跳上坦克,干掉正在開槍的家伙,但接下來他還得殺死駕駛員。就在殺駕駛員的過程中,可能誤碰了某個操縱裝置,或者是坦克壓了一具死尸,導致坦克開始失控旋轉,正好為我們展示周圍的一切——都亂套了。
科巴攻下坦克是本片一個重要的360度長鏡頭,帶我們環(huán)視了人類與猩猩的戰(zhàn)場
這個鏡頭的實拍是由第二攝制組在新奧爾良完成的。拍攝前劇組在一個停車場進行了排演,以確定坦克、回轉炮塔的移動,以及背景畫面中的動作場面。另外,通過排演也明確了這個鏡頭必須一次通過,搞砸了就沒機會重新再來了。
排演后,維塔開始著手往畫面里添加數(shù)字猩猩、各種爆炸和火焰效果,并用電腦擴展戰(zhàn)場。在實際拍攝中,背景中的爆炸是定時遙控的。然后維塔再用電腦添加槍口閃光和其他效果。然而,因為坦克后來已無人駕駛,而科巴這個角色也不會開坦克,因此背景中的爆炸并不是坦克制造的,而是其他火箭發(fā)射器和各種激戰(zhàn)的結果。
↓點擊播放《猩球黎明》“向基地進攻”拍攝直擊↓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戲中的閃光和火焰不是那種刻意弄得很好看的黃色火球,而是做到盡量寫實。導演馬特非常看重該片的寫實美學,比如,他堅持在夜戲中用鈉氣燈,也就是城市街道照明的那種感覺,而不是那種好萊塢常用的藍色月光,以使得畫面更加自然真實。
結語
至此,我們已從動作捕捉、表演、數(shù)字化妝、布景等角度對《猩球崛起:黎明之戰(zhàn)》的幕后制作進行了全面解讀。雖然這是一篇偏向幕后制作的技術文章,但細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與某些只為炫技博眼球而存在的爆米花電影不同,本文中所提到的所有技術層面都是服務于表演、劇情和故事的。實際上,本片的技術與內(nèi)容結合得是如此的緊密,以至于在觀看本片時,你會忘記銀幕上的這些猩猩是數(shù)字技術制作的,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流露。總之,維塔在所有技術層面的突破都是為了讓觀眾忘記技術的存在,而完全沉浸在猩猩逆襲人類的故事中,本片的視效絕對值得一尊奧斯卡小金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