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新聞大家都已經看到了。
哈爾濱那邊,有人在小區外面沿街單元樓,租下了3層,打算開健身房,結果在裝修過程中私拆承重墻,導致大樓墻體開裂至21層。
事發后全樓240戶居民緊急疏散撤離,租戶和裝修公司的負責人,當天就被警方給抓了。
事發的小區,還有那棟單元樓,之前是這樣的。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一棟小區最外面的沿街單元樓。
上面是住戶,下面幾層呢,則是租給外面當商鋪。
可是現在呢,已經變成了這樣:
那位想開健身房的租戶,直接讓人把小型挖掘機和鏟車都開到了室內。
正在裝修的室內,多面墻體被拆除,其中一面墻體內有鋼筋纏繞。
你想想,這挖掘機拆的得多狠啊?
于是,樓上的住戶們可遭了殃,墻體開裂,一直裂到了21樓。
真是一場無妄之災啊,人家住的好好的,突然自己辛辛苦苦花錢買下來,花錢裝修的房子,就成了危房。
你說這上哪說理去?
首先,咱們先從法律層面來解讀一下啊。
因為我也不知道為啥,在知乎那邊推薦用戶關注的標簽里面,我居然會變成刑法領域的答主。。。
看來還是平時刑事案件和你們聊的太多了,大數據直接給我貼上標簽了。
既然如此呢,咱們就別辜負大數據的厚愛了,那么就解讀一下在這件事情里面,有哪些人需要承擔責任?
首先是那個租戶,也就是那個健身房的老板,他要承擔第一責任,因為是他租下來的這層樓,也是他提出要裝修的。
他是出資的甲方,如果不是他拍板,人家裝修隊才不會砸墻呢。
所以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這個老板他自己啥也不懂,自作主張,胡亂改造。
第二個,同樣要承擔主要責任的,就是那個裝修隊的負責人,那健身房老板是個棒槌,他啥也不懂,你一個干裝修的,難道你不知道承重墻不能砸嗎?
私拆承重墻,那可是觸犯了刑法,是要坐牢的。
所以我猜測啊,很大可能就是裝修隊的已經勸過健身房老板了,但健身房的老板比較軸,堅持要砸墻,甚至可能老板還拍著胸脯說了:“讓你砸你就砸,出了事我擔著,是我讓你砸的,你怕啥?”
人家裝修隊的一看:“反正你出錢,你想怎么搞我就怎么搞,反正我可一直阻止你來著,出了事可跟我沒關系啊。”
于是,這墻就給砸了。
兩個字形容,法盲,典型的法盲。
人家讓你干,說出了事幫你擔著,你還就真干了?
這要是讓你殺個人,拍著胸脯說你盡管去殺,反正是我讓你殺的,出了事我擔著。
難道你也去殺人嗎?
長這么大,難道你就不知道拒絕二字該怎么說出口嗎?
所以,健身房的老板,裝修隊的負責人,還有那個開挖掘機的師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這里的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兩大類。
刑事責任主要是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10年,如果造成重大事故,社會影響惡劣的,就比如那種開車斑馬線撞人的,最高可以死刑。
然后就是民事責任,要恢復房屋原狀、賠償損失等。
本案中,有媒體初步估計,200多住戶們的損失達到了1.6億。
這筆賬自然也得算在他們頭上。
除此之外呢,還有誰要負責任呢?
物業。
如果是物業方面的疏忽或失職導致承重墻被砸,可能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責任的認定要看物業方面是否履行了基本的發現、勸阻和報告義務。
民事賠償是肯定要上法庭的,建議這200多戶業主們,可以將物業還有開發商,也就是樓下商鋪的出租人,一起告上法庭。
畢竟這么多錢呢,多幾個責任方進來,也能分擔賠償,增大自己拿到賠償金的幾率。
分析完了法律方面的問題。
那么接下來,就是那些受到影響的200多戶居民怎么辦。
現在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們已經全都轉移到賓館去了,每戶每天補償200塊錢,直到房屋可以居住為止。
人是轉移走了,那么接下來就是房屋的修復。
有專業資質的施工單位重新加固樓房,當然這筆費用是由上面我提到的那些責任方承擔的。
不過就算是再專業的公司給你修復,就算可以達到居住標準了,我想很多人心里也會膈應,也不想再回來住了。
沒辦法啊,承重墻都被砸成那樣了,這個樓體都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破壞,永遠無法恢復到剛建成的樣子。
這就和事故車一樣,大梁如果被撞斷了,你后期再怎么進行完美的修復,也永遠無法達到新車出廠時的安全屬性了。
那么,那200多戶業主們怎么辦?
賣房子嗎?
不好意思,這房子你知道曾經修復過,你還敢買嗎?
這還和二手事故車不一樣,你不找專業人士過來,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出過事故。
這小區的名字你只要用心上網搜索一下,立刻就知道在哪里。
甚至,我一個在江蘇的人,上網只用了幾秒鐘的時間,就把這棟樓的照片給找出來了。
甚至我還看到了安居客上面的評價。
有人曾經就買下了這里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一個月6千到1萬的收入。
所以,賣房子是不可能了。
那又該怎么辦?
有人說,讓政府出錢給這棟樓買下來,拆了重蓋。
這怎么可能呢,納稅人的錢,誰愿意啊?你去問哈爾濱市民,他們愿意嗎?
雖然我們的政府是個全能型的政府,但也不能這么全能吧?
又不是政府給你家房子承重墻砸了,砸成了危樓了,是不?
所以我思考了一下,只剩下一種比較合適的解決方案了。
那就是拆遷。
但這里面涉及到城市規劃,比較復雜,而且總不能拆一棟樓吧?要拆就是整個小區,全部都要拆掉。
按照拆遷征地補償,把整個小區都劃定征收區域。
這塊地皮再上市拍賣,出售給房地產開發商,然后再蓋新的樓盤,賣房子。
這樣的解決方案呢,目前看來是比較合適的。
住戶們不吃虧,起碼拿到拆遷補償了。
政府財政也不用掏錢,反而還可以賣地再掙一筆。
風險就在于開發商這邊,現在大環境不景氣,全國都在喊著保交樓,去庫存,您這還蓋新的樓盤,能賣多少出去?
就算能賣出去,這一不小心,要是爛尾,那么風險不就轉嫁到了普通買房人頭上了嗎?人家招誰惹誰了?
當然了,這風險不是我們現在幾句話能講清楚的,得要綜合評估。
首先,拆遷就是個大問題,光一棟樓損失就是1.6億,這還只是損失啊,這要是拆遷補償的話,又得要多少錢呢?
能不能拆的起,都是個大問題。
所以這件事情后面復雜的很,非常的傷腦筋。
總之,誰攤上誰倒霉,完全就是無妄之災。
聊了這么多,大家肯定會自我代入:如果是我碰到了這種事情,我又該怎么辦呢?
我想了想,大概有3條建議可以給大家,一定要仔細看下去啊,可能對你很有幫助。
1,物業。
買新房的時候,一定要挑選一個負責任,服務品質優良的物業公司。
你說裝修能不給物業報備嗎?
但凡物業負點責任,巡場的時候及時發現了,砸墻的時候,派個人盯著,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哈爾濱這事,最后還是業主發現了,報的警。
2,買新房的時候,不要選這些沿街的,樓下是商業體的單元樓。
因為這些商鋪的流動性很大,隔一段時間就要進場一批新店,然后重新裝修,重新改造。
再一個,你普通老百姓家里裝修,不可能這么興師動眾。
裝修可能會砸墻,但但不會動用如此大型的機械進場。
好家伙,這挖掘機一鏟子一下去,那傷害絕對是不可逆的。
3,能買洋房的,能買小高層的,盡量不要買這種高層,超高層。
這是從概率學角度來說的。
因為你不知道你會碰到什么樣的鄰居,保不齊這里面就有哪個神經病,所以你只能把這個樣本給盡量降低。
一棟樓31層,兩梯4戶。
一棟樓7層,一梯兩戶。
你說哪個碰到神經病的概率會低一點?
以上三條,切記,切記啊。
歡迎把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為確保你能收到每一篇文章,請主頁右上角設置加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