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馬鎮,一個位于中緬邊境156平方公里的古老小鎮,卻在近代被迫離開祖國整整七十年。直到1960年,經過中緬兩國的談判,這座小鎮才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
早在幾千年前,片馬鎮就已經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周王朝建立后,邊遠地區獲得了一定的自治權,只在名義上向中央政權臣服。隨著周王朝衰落,諸侯國開始并吞邊遠地區,片馬鎮也漸漸成為他們征伐的對象。不過,因為諸侯國的主要目標在中原,所以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始終比較松散。
秦朝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兵征討西南地區,片馬鎮正式成為秦朝領土。為了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理,秦始皇在這里設置了郡縣,派官員管理。漢朝繼承秦制,但將大秦基業攪的天下大亂的漢高祖卻沒能降服西南的少數民族,隨著大秦的分崩離析,西南地區的各族頭人也紛紛自立,從劉邦一直到漢景帝,西南地區一直沒能劃入漢朝的版圖。
直到漢武帝繼位,戰爭狂人解決掉西北的匈奴之患后,將目光放到了西南邊陲,片馬鎮再一次回歸了中原王朝的中央政權控制。
之后各朝,西南地區一直沒與中原王朝斷過香火,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直到國衰勢微的清朝晚期,西方列強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西南。
被迫割舍的片馬鎮!
工業革命后的英國開啟了全球殖民模式,為了攫取遠東的利益,占據印度的英國不滿足于現狀,早早的便將目光放到了東南亞,在1824年開始了對緬甸的入侵,妄圖打通印度與馬來半島英屬殖民地的聯系,并打開從西南入侵中國的門戶。
戰爭卻沒有英國人想象的那么順利,戰爭打打停停進行了兩年,雖然占領了大片領土,但英國人也損失慘重,據統計,英方在戰事中陣亡的人數也高達15000人,戰爭支出高達1300萬英鎊,險些將英國拖入了戰爭泥潭。
緬甸政府無奈接受了這一要求,以期避免戰爭。然而,倫敦早已部署好了進攻計劃,這只是給國際社會一個交待的理由。接到命令后,駐印度的英軍立刻調兵遣將,開赴緬甸邊境。
11月14日,英軍攻占了緬甸東北部的邊防要塞敏赫拉,緊接著就直指首都曼德勒。早已在三次英緬戰爭中精銳盡失的緬甸正規軍面對英軍的進攻只能倉促應戰。可是,在數量和裝備上都處于絕對劣勢的緬軍,根本無力抵擋英軍的攻勢。三天后,敏赫拉淪陷。
在取得對緬甸東北部的控制權后,英軍面臨的就是占領首都曼德勒這個節點。若能攻克曼德勒,緬甸的命運就盡在掌握之中。于是,英軍加快行軍速度,一路遙遙領先,直逼曼德勒城下。
11月28日,英軍開進曼德勒。城防工事簡陋的曼德勒根本無法抵御英軍的攻城炮火,很快就宣告淪陷。緬甸王朝的終結就此揭開,英國在這里扎下根來,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1886年1月1日,英國在曼德勒宣告緬甸為其領地,編入英屬印度領地,作為一個獨立省份。從此緬甸被迫淪為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一塊踏腳石。
英國從西南入侵中國的第一步終于實現了,1892年,已經鞏固了緬甸殖民地英國開始以主人翁的心態同清政府進行了中緬邊界的談判,英國人提出了對中緬邊境的質疑,要求重新劃定邊界。
當時的清政府已無力抵御外敵,逐漸失去了對邊疆地區的控制,片馬鎮也隨之暴露在英國眼皮底下。不久,英國就派兵占領了片馬鎮。這塊土地正是脫離了祖國的懷抱。
二戰爆發后,日本為了打通出??冢_始了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英軍在日本的攻擊下節節敗退,片馬鎮又成了日占區。
直到二戰結束,緬甸獨立,英國不得不放棄對片馬鎮的占領。片馬鎮被作為英國占領區被劃給了緬甸。
新中國成立后,為維護國家主權,決定收復失地。中緬兩國多次談判,終于在1960年達成協議,片馬鎮回歸中國,這時的片馬鎮,已經離開祖國七十余年。三千多名居民高興地加入中國國籍,一代人對回歸的希望也得以實現。
盡管緬甸并不是無償歸還,而是向中國提出了放棄江心坡都條件,但片馬鎮的重要性遠大于犧牲。
片馬鎮位于中緬交界,是古代通往中國腹地的要道,素來是一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占據它,就可以控制進出中國的大門。這也是歷史上,西方列強為何在這片土地上大打出手的原因。除戰略位置外,片馬鎮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60萬畝的森林中生長著紅豆杉和香樟,還有許多藥材和瀕危動物。金礦和銅礦儲量高達1.23億噸,是國家發展的寶貴資源。
這里有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交匯,八個民族在這里居住了數百年。不同民族的交融,給片馬鎮帶來寬廣的文化,也帶動了旅游業發展。如今,它已成為著名景點和現代城鎮。便捷的交通帶來經濟效益,這座歷史古鎮煥發出新的生機。
雖然近代歷經離鄉背井,但在悠久歷史長河中,片馬鎮始終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貧w使這個古老的城鎮重拾完整,也讓居民找到自己的根。如今,它正以更繁榮的面貌,展示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和未來。一代又一代,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命的奇跡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