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出生時是冬天,家里常開空調取暖,但過年時親戚常串門,忽冷忽熱的,一天半夜發起高燒,還不停咳嗽。
那段時間我最深的印象是在醫院住的時間比在家里多,折騰得我都快精神崩潰了。孩子那么小,每次扎頭皮輸液撕心裂肺地哭,我的心也跟針扎似的。也怪我這個新手媽媽沒經驗,孩子一生病只知道往醫院跑,一去就輸液。
自此孩子經常咳嗽,到了夏天,有時頭天下午聽見幾聲咳嗽,第二天一檢查就已是肺炎了。服用各種止咳糖漿和咳喘顆粒之類像家常便飯一樣,如果越咳越嚴重,有發燒和咽喉紅腫,只能送到醫院輸液。住院輸液治療,高燒是退了,但孩子精神很差,食欲也不好。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孩子三歲,雖然不再那么容易發高燒,但仍然常咳嗽,甚至咳著咳著,嘩啦一聲把胃里的東西都吐了出來。醫生說因為轉變為小兒慢性支氣管炎,寶寶咳嗽時,胃內壓會增加,嚴重時就引起嘔吐。
此外,人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是相互關聯的,寶寶患有支氣管炎,消化功能就比較弱,造成胃腸不適,從而引起食欲不振和嘔吐。
天氣冷熱遽變期,只要一吹風扇和空調就會咳。開始以為是感冒引起,按照醫囑吃了一段時間消炎藥后無效,找到一個兒科教授確診為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咳嗽,還說孩子寒氣很重,不能吃寒涼的東西,可能對風還有冷空氣過敏。
吃了三個月的抗過敏藥,只停藥一天,當天晚上又咳得厲害。微博群里有個媽媽介紹說孩子咳的時候拿著吹風機對著他的背部吹,我家寶寶每次咳時背部都是冰冷的,可以說除了手腳心外,整個身體都是冰的,用吹風機吹熱后沒多久就不咳了。
但這種方法也只是暫時的,很快又會復發。一旦白天咳嗽了,夜晚睡覺有很重的喉鳴音,到凌晨咳嗽會加重。孩子經常在睡夢中咳醒,帶著哭腔對我說:“媽媽,我好難受,嗓子又干又癢,頭還好痛。”每每這時,我能做的只是讓他喝點水潤潤喉嚨,去藥箱翻找那些常備藥物先緩解一下。
那年秋天,孩子從幼兒園接回路上淋到雨受了涼氣,又開始連續咳嗽了兩個多月。先看的西醫,開了五六種藥,每天按時服用,一周下來不見好轉,扁桃體還紅腫發炎。不得已打吊瓶,輸液三天結束,咳嗽倒是有了好轉,但又開始拉肚子。醫生也很無奈,告訴我們孩子年齡小,抵抗能力差,抗生素雖然能消除炎癥,但也會引起胃腸道菌群失調,建議我們去看看中醫,把腸胃調理一下。
帶兒子去了中醫院,一位年輕的醫生一番望聞問切,診斷兒子脾胃不調,肺部寒氣很重,虛火上浮,開了幾副中藥方劑,讓吃幾天后再復查。
當天中午我就熬了一副中藥湯劑,兒子一聞味道就不肯喝,我和老公連哄帶騙,軟硬兼施,他噙著眼淚喝了一小口全吐掉,還把藥碗打翻了。我和老公又急又氣,卻又無可奈何,因為中藥實在太苦。
在咳嗽和腹瀉的雙重摧殘下,兒子的小臉變得更蒼白了,跟同齡孩子比,體重和身高都不達標,愛挑食。
幼兒園里一旦有小朋友生病,兒子就會被傳染。如果天氣遽變,只要我和老公有一個人休息,就會讓孩子曠課。平時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場、超市、電影院之類,能不去就不去,大有杯弓蛇影之恐。兒子失去很多和人群交集、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性格也變得膽小懦弱,不合群,遇到麻煩就愛哭。
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嚴重影響了兒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響。每次領著他去醫院的路上,他都會可憐兮兮地哀求:“媽媽,我聽話,好好吃藥,咱們不去打針好不好?”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隔壁鄰居家的小女兒也經常發燒感冒,鄰居沒當回事地跟我說:“孩子生病不能總是打針輸液,專家都說了,當人體受到病毒或細菌侵害時,免疫系統就被激活,如果馬上打針吃藥,會破壞自身免疫功能。就跟我們電腦的殺毒軟件一樣,人家正在殺毒呢,你突然把它中斷,重裝系統,那這個免疫裝置就如同虛設,長而久之,這個功能就會退化不運作了。”
鄰居的話我覺得也挺有道理。有次,實在是拗不過兒子的哀求,在他咳喘加重并且扁桃體發炎引起高燒時,沒有去醫院,吃了點藥,用溫水擦拭,額頭貼降溫貼。半夜兒子燒到40度,手腳冰涼,渾身痙攣抽搐,還不停說夢話,喊他的名字也不答應,我和老公嚇壞了,趕緊送到醫院急診。
醫生迅速打了退燒針,隨即輸上吊瓶,把我們狠狠批評一番:打針輸液確實會對孩子免疫功能有影響,但高燒不能及時治療,弊大于利,一旦引起抽搐驚厥,有可能會讓大腦功能紊亂,轉化為癲癇,后果是相對嚴重的。
醫生的話讓我們后怕不已,但同時非常痛苦,難道以后一直都要在打針輸液的道路上奔波?這種日子如同溫水煮青蛙,慢慢煎熬,到底有沒有一種慢性咳嗽頑疾標本兼治的好方法?
去年春天,天氣乍暖還寒,我帶著兒子去公園游玩,在花粉的刺激下,他又開始不停地咳嗽起來。旁邊一位熱心媽媽向我介紹了一位退休后在中藥館坐診的老中醫,說自己的兒子自小也是慢性咳嗽,反復發作到五六歲,在老中醫那里看好的。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帶著兒子去了老中醫坐診的地方。老中醫看了看舌苔和手,跟我說,咳嗽不是一種病,而是不同的疾病導致的癥狀,是身體體質狀況的綜合體現。“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小兒慢性咳嗽多因小兒脾胃虛弱,不能夠運化水液,從而生痰,貯藏于肺,阻礙肺的正常功能導致。“脾胃為后天之本,所以治療小兒咳嗽首先不是止咳,而是調理脾胃,提高機體自身調節功能。有時候調理好了脾胃,不需再用藥物,咳嗽癥狀就消失了。
他還說,打針輸液只是針對急性狀況暫時緩解病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長期吃藥打針對人體也有副作用,小兒是純陽之體,只要扶陽固本,排除寒邪,提高自我免疫力,疾病就會自動遠離。他的一席話真是說到我的心坎上了。
他讓我每天給孩子捏脊推拿按摩,既簡單還速效,對脾胃虛弱的患兒有很好的療效。捏脊具體做法是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后捏起兒童背部皮膚約0.5--1厘米,沿脊椎兩側從上往下推進,使皮膚潮紅。如此反復,每天數次。
小兒推拿需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配合穴位圖,在手及前臂上選取穴位進行推拿。推拿者首先要判斷疾病的部位與性質,然后選取適當的穴位,按一定的順序,通過推、揉、運等手法進行操作。
拿脊的時候,還可以推三下,拿一下,這樣也可以提升孩子的元氣,起到很好的扶正作用。孩子的皮膚比較柔嫩,操作時可適當涂抹橄欖油,起到潤滑作用。
如果遇到孩子感冒發燒,要沉住氣,只要發燒不超過39度就可以給孩子艾灸大椎、肺俞,引熱外排。同時還要給孩子搓痧,掐脊,推天河水,推胃經,使其體表潮紅,微微出汗,用這些方法都會慢慢退燒的。
孩子咳嗽初起,也可以配以霧化,讓藥物直接通過咽喉部的黏膜表面吸收,更安全迅速。
按照老中醫的指點,我每天臨睡前,甚至一有空就給孩子做保健捏脊推拿,果然很有成效。當天孩子就覺得渾身舒適,直喊著好餓,吃了平時兩倍的飯量,夜晚也只是輕輕咳嗽了幾聲。
兒子對寒熱不那么敏感之后,我經常會帶著他出去散步,在小區的健身區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好,咳嗽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每次咳嗽的次數變少,胃口也變得好起來。他比較喜歡吃肉,但我按照老中醫的囑咐,盡量清淡飲食,不油膩,多喝小米湯,吃青菜水果類。
有次寒流來襲,兒子班里有一半孩子都感冒發燒,兒子也未能幸免,還頻頻咳嗽起來。這次我沒心急去醫院,而是在捏脊推拿基礎上,用棉布包裹艾灸罐施穴大椎、肺俞,期間孩子不停出汗,我用紙巾幫他擦,孩子體溫慢慢趨于正常。
沒有給他服用任何藥物,當天夜晚,在我提心吊膽中,兒子沒有咳嗽,呼吸平穩,安然入夢……
現在兒子已經五歲半了,個子在半年內飛速長高,體重也達到正常標準。看著他越來越圓潤的笑臉,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據統計,我國兒童門診50%以上是以咳嗽為主訴而就診的。臨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復雜,尤其是慢性咳嗽,許多家長簡單以為就是“嗓子”發炎引起的,沒做進一步檢查,也間接增加抗生素的使用率。對于兒子的治愈過程,我總結了幾點經驗:
1.孩子生病一定盡快治療,高燒可因繼發細菌感染而合并其他疾病,如肺炎、中耳炎等,發現這些并發癥后要及時看醫生診治。
2.孩子生病要及時查找病因,針對性地標本兼治,盡量選擇綠色保健療法,為小兒做推拿等。艾灸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注意不要燙傷孩子。
孩子治療期間,要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稀小米粥、雞蛋湯等,不吃油膩的食品,并注意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