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蘇軾有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神通”,深刻說明了讀書的力量所在。古代的學子經受讀書的洗禮,用知識凈化心靈。現在的學生讀書,往往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部分學子自讀小學起,便暗自發力,想要用盡全身心力量,提升成績分數。到了高中時期,更是拼盡了渾身解數。
有心栽花花不開,有些學生夜以繼日、宵衣旰食的讀書,也無法取得理想成績,尤其是臨近高三時期,這類學生名次明顯落后。而有類學生的成績卻蒸蒸日上,這類學生被認為“后勁”特別足。
27年資深教師直言:這類學生的“后勁”特別足
高中課堂多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授課,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
有的學生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而有的學生只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這樣就使得排名成績千差萬別。
高考是改變學生命運的一次重大考試,教師尤為重視,經過多次模擬考試,以及老師的對比發現,有的同學成績已經明顯定型,想要獲得質的飛躍往往很困難。
有一類同學在高一、高二時期可能名不見經傳,但是高三時期突飛猛進,成績名次名列前茅,而且每年的這類學生屢見不鮮。有一位從教27年的資深教師,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他說:“這類學生具有自律、智商高、心理素質強大的特質,這是他們'后勁’特別足的原因。”
為何這類學生會成為“黑馬”?
之所以這類學生能成為黑馬,沖進前幾名的陣營,是因為其身上具備的這幾個特質,尤為珍貴。
自律是學習的前提
保持自律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學生進入高中后,其學習內容與初中明顯不同,內容繁雜而深奧,以往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并不適合如今的考試要求,抽象思維要求高,導致學生的成績波動大,長此以往,對學習內容出現厭倦之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難提高成績。
自律性較強的學生,堅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知道自身的缺點在何處,堅持不懈的學習,深諳木桶效應的原理。
例如其英語科目薄弱,便會日日抽出時間,進行單詞的背誦與語法的學習,很多學生有沒有這樣的毅力。雖然短期內看不出差距,但時間久了,日積月累的堆砌,差距就會慢慢體現出來。
智商高是先天優勢
高中的知識難易程度明顯增加,尤其是數理化,這些科目考察的都是學生的智商能力。學生的智商能力必須達標,雖說勤能補拙,但對于智商不高的學生來說,在高中時期要花費極大的氣力。
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
高考的道路并非一馬平川,要經過多次考試的考察,成績能更好地說明知識的把握情況。多數學生經過一次次考試的失敗,會對自身的學習能力產生自我懷疑,可能會自我否定,產生消極情緒,尤其看到曾經的“手下敗將”,如今成績卻步步高升,會產生挫敗感。
擁有強大心理素質的學生,深知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次兩次的成績靠后,并不能主宰今后的成敗,深知最重要的考試是高考。
不以旁人的成績改變作為成功定義的標準,始終以自己作為比較,曠日持久地積極扎根,其成績的提升不過是時間問題。
懂得如何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至關重要
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嶺之一,學生并不應一味消極防御,應“主動出擊”,狹路相逢勇者勝。
保持好良好心態
在高考時,所有的學生都會產生緊張情緒,殊不知這是致命的缺點,過度的緊張會影響實力的發揮。
若是因為一科成績的落后,而影響了后面的發揮,便得不償失了。相反,良好的心態能幫助學生超常發揮。
答題“先簡后難”
各個試卷的試題分布情況多是先易后難,學生先做能確保到手的分數,再返回攻克一些較難的題型。
實在不會時,要合理分配時間,確保自己會的題不丟分,不在過難的題目上浪費過多時間。
多數學生因為自身的知識短板,而否定自身的學習能力,自暴自棄、自怨自艾,這些都是錯誤的心態。
高考中不同科目的培養方向不同、考點不同,人無完人,部分科目成績不好,并不能說明學生不夠優秀。
最后我想說,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如今勝負未定,何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輕言放棄?
對于高中生來說,應該調整自身,學習“黑馬”同學的優點,獲為己用,自己也將終成“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