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一學期就要過去了,回顧自己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我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教學工作嚴謹扎實
1、精心備課。積極參加教研組組織的教研活動,認真的準備說課、備課。提前備好課,寫好學校規定的標準的教案。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教參,學習好大綱,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為了上好一節課,我經常的上網查閱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時常和有經驗的老教師研究教學環節。
2、認真上課。做好課前準備。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受到學生的喜愛。和學生積極的融合在一起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的理想。
3、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進行輔導,給他們進行強化訓練,使他們不斷進步。
4、作業合理。 根據減負的要求,我與同年級的老師經過精心地挑選,適當地留一些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的、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對學生的作業仔細的批改,對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不好的學生進行教育。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
5、資料拓展。這學期注重教給學生搜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動物,通過上網、詢問、圖書等方法,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對動物認識的綜合能力。
二、注重教研改革
1、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隨著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努力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實行以感知――探究――體會――延伸為主線的學習法,探索以合作――探究――創新為核心的游戲活動課,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我還將動物課堂融進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當學到了適合角色表演的課文,我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來進行表演,孩子們喜歡表演,樂于表演真正地投入到了動物故事的角色中,學生認識動物的學習興趣大增。
同學們,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動物王國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對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來說,動物王國是他們向往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們有更豐富的認識,我們開展了為期三周的教育教學活動,從了解、認識動物升華到愛護、保護動物,與動物做好朋友,層層深入。活動前我們還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各種動物故事、書籍、圖片。并請家長為孩子講述動物的“神奇”故事。活動中,老師通過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電腦視頻,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仿佛置生于動物世界,看著奔跑中的獵豹、水中游地飛快的旗魚、慢慢爬動的烏龜、張著美麗翅膀的孔雀,孩子們興奮極了,更讓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動物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美妙與和諧。剛開始,小朋友對各種動物的認識和了解都是比較粗淺的,在發動孩子收看了動物錄像、看圖書等活動之后,大家對常見的動物特性都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在活動中,我和孩子們討論了鯨魚是魚還是哺乳動物,討論了大象住在什么地方,還討論了最高的恐龍是什么恐龍。由于事先準備的不夠充分,在討論最高的恐龍時,孩子們發生了分歧。于是我和孩子們回家各自再查一查。第二天,孩子們和我又一次討論了這個問題,由于查得仔細,這一次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在區域活動中,我布置了送小動物回家的區角,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動物的居住環境。語言區中,孩子從各種資料中和同伴的交流中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進步。在飼養角中,孩子們飼養了烏龜,并每天給它喂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感情。另外我還布置了“可愛的小動物”主題墻,手工區中,幼兒折出了小兔、小青蛙等小動物,營造了豐富的主題活動氛圍。使幼兒更喜歡小動物、熱愛小動物、保護小動物。從而進一步滿足每一個孩子表現與表達的欲望和需求,實現幼兒原有經驗的提升。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為孩子們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游戲氛圍,引導幼兒運用看看、講講、做做、畫畫、唱唱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歡。通過本次主題活動,孩子們知道了動物的多種捕食方法,了解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動物,及動物的神奇之處和動物的秘密等,更懂得了動物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要從小保護動物,保護環境,這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