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獲得高質量的親子關系,一定要注意愛的方式和方法。
陪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不妨先感受孩子的情緒,再解決孩子的問題。這樣會在無形中給孩子一種底氣:“無論我是好是壞,我都是被接納的、被愛著的。”孩子不是機器,不是光靠幾個冷冰冰的指令就能運行和維護,而是需要父母理解他、共情他。
當孩子犯錯時、遇到困難時,父母少一點強勢命令的說教,多一些將心比心的共情,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心里去。
陪伴孩子的親子時光,不是實時糾錯,即刻改正,而是看著這個孩子,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挑剔。
給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氛圍,留出自由探索的生活空間。一位心理學家說:“跟孩子相處時,最重要的還是相處過程中的情緒氛圍,是緊張的還是放松的,是負面的還是愉悅的,是被看見的還是被忽視的……這直接決定了孩子和你在一起時的情緒體驗是怎樣的。”好的陪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蹲下來,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
傾盡全力的父母,容易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心理健康,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想讓孩子成長得好,父母要先做自己、愛自己、活好自己。真正的教育,不是犧牲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陪孩子,而是要努力過好父母自己的生活,努力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去做更好的自己。告訴孩子,因為愛你,所以我要學會愛我自己。等到我擁有了足夠的愛,那么,我的愛將與你同在,而不會成為你的負擔。有人曾感嘆:“為什么從一生下來,父母就要幫我們決定長大后要做什么,卻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到底想做什么?”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尊重孩子的隱私,傾聽他們的想法,給他們做選擇、做決定的機會,減少自以為是的干涉和控制,讓愛良性循環,才能不斷滋養孩子。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是孩子一生轉變的關鍵,也是將來他們踏入社會,待人接物的基本依據。
好的親子關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親子關系好了,教育才能變得簡單有效。作者:淼淼媽 來源:媽媽抱團(ID: mmbaotu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