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ID:hlmyj001
編輯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按
作者簡介:張黎明,1985年畢業于西北師大中文系,先后從事過教育工作、公務員工作以及企業中高層管理工作,現任《新課程報·語文導刊》執行主編。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從1985年起,先后在《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飛天》《散文》《散文百家》《讀者》《博覽群書》《臺港文學選刊》等國內100多家報刊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及學術論文共9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間的燦爛》、勵志類讀物《做個知本家》(與張琦合作)、長篇小說《前途無量》。先后有10多篇作品入選不同文集,另有10多篇作品被《讀者》等選刊轉載。先后獲得省市級各類獎項10多次。
長期致力于《紅樓夢》研究,已在《書屋》《紅樓》等報刊上發表有關《紅樓夢》的論文、隨筆與雜談10多篇。2019年3月,由團結出版社推出紅學研究隨筆集《萬千滋味品紅樓》,目前在當當網、京東商城等網站銷售。
本文有部分刪節。
作者
張黎明
紅樓故事開始的時候,薛家的掌門人應該已經辭世十多年,留下了幼子幼女以及中年的妻子。薛蟠作為薛家的兒子,按說應該肩負起繼承祖宗基業的重任,成為薛姨媽的主心骨。然而,他在書中,卻是以一個典型的惡少面目出現的。作者在第四回這樣介紹他:
“薛蟠因幼年喪父,寡母又縱容溺愛,五歲上就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字,終日惟有斗雞走馬,游山玩水而已。”
可見,薛蟠從小就已經不走正路了,因而長大后總是為非作歹,以“呆霸王”的形象著稱于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賈家年輕一代中的男人,雖然大多也是驕奢淫逸,但并沒有害人性命的罪惡,因而應該說對社會沒有直接的危害。而薛蟠卻于荒淫無恥之外,又多了好狠斗勇、欺男霸女的特點,他視別人的生命為兒戲,以至于官司纏身。
薛蟠作為薛家的頂梁柱,應該說沒有給薛家帶來多少正能量,而幾乎帶來的全是負資產。熟讀《紅樓夢》的人都會記得,薛蟠作為書中的人物還未出場的時候,有關他的人命案子首先就出現了。
原來賈雨村補授應天府之后,所審的第一件案子,就是薛蟠為爭奪被人拐賣的香菱,唆使仆人打死馮淵的人命案。人命案子在哪個朝代都屬于重案,“打死人償命”,自古以來就是天經地義,即使不償命,至少也不該“白白的走了”。然而,賈雨村接手此案時,案子已經發了一年了,死者家屬“告了一年的狀,竟無人作主”,原因何在?還不是因為薛蟠“倚財仗勢”,無法無天。
看看吧,薛蟠人還沒出場,作為“金陵一霸”的名聲,卻早已在外了。作者這樣匠心獨運地安排人物的出場和故事的發展,實在有多管齊下、一石三鳥之妙,既十分自然地引出對深化小說主題具有極其重要作用的“護官符”,進而從容地介紹“四大家族”之間盤根交錯、榮損與共的復雜關系,又一針見血地點明賈雨村與薛蟠這兩位重要人物各自的特點,給人以非常震撼而深刻的印象。而對于薛蟠這個人物來說,人還沒有正式出場,但其為非作歹、草菅人命的“事跡”,卻首先映入了讀者的腦海,從而取得先聲奪人、直擊人心的藝術效果。
賈雨村上任了,應天府不過是換了一位新官而已,薛蟠的人命案子結果依舊。由于機靈世故的“門子”的提醒與教導,本來似乎還想有一番作為的賈雨村,在類同官場潛規則的“護官符”面前,不得不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且看書中是如何寫的: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應有名人犯,雨村詳加審問,果見馮家人口稀疏,不過賴此欲多得些燒埋之費,薛家仗勢倚情,偏不相讓,故致顛倒未決。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馮家得了許多燒埋銀子,也就無甚話說了。雨村斷了此案,急忙作書信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不過說“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等語。
看看吧,賈雨村對案子的審理,不僅與他的前任毫無二致,還趁機與賈家、王家加深了交情,進而加固了自己的位子。薛蟠的人命案又一次被輕輕發落,自然既是薛家仗勢倚情的結果,同時也是賈雨村徇情枉法的結果。
但我們又能說,它僅僅是薛蟠與賈雨村倆人的過錯嗎?最根本的原因是,紅樓故事發生的時代,是一個十分黑暗的時代,一切是非標準都被顛倒了,決定官司輸贏的并非法律或有理,而是權勢與錢財。薛家雖然無人做官,但是有錢,并且與賈家、王家這些官宦世家是姻親,等于是間接獲得了權勢。因而,薛蟠的人命案子,表面上看起來對薛蟠極為不利,但實際上在金錢、權勢的運作下,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被胡亂判決,實在不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一般的歹徒打死了人,由于畏罪都是要躲一躲的;薛蟠卻若無其事:
他便將家中事務一一的囑托了族中人并幾個老家人,他便帶了母妹竟自起身長行去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從容和自信,就是因為薛蟠太明白錢和權的關系與作用了。
薛蟠攤上人命官司,畢竟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情,至少社會輿論不會有多好。即使他自己沒有親自動手打死人,是仆人所為并且也有人替他頂缸,官司沒有損他一根毫毛,他作為主要當事人,也應該有一些自責或者反省才對,然而他一點都沒有。
薛蟠沒有對其行為作出檢討也就罷了,因為他畢竟是“金陵一霸”,壞名聲早已遐邇聞名,因而他沒有罪惡感也不讓人奇怪。然而耐人尋味的是,薛家的其他主要成員,作為母親的薛姨媽素來以“慈善”著稱,作為妹妹的薛寶釵也教養深厚,為什么卻也對于薛蟠的暴行置若罔聞,看不到有一絲一毫的責備和痛惜呢?難道薛蟠的人命官司,給薛家帶來了什么好處嗎?或者說,薛家沒有誰認為這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嗎?其實對于薛蟠時常惹是生非,不走正道,薛家人確實也曾規勸過,但對于打死馮淵一事,讀者確實沒有看到薛姨媽和薛寶釵應有的態度。
不僅薛姨媽、寶釵對此態度曖昧,就是薛家來到了賈府,作為賈府主子的賈政、王夫人等等,也是對于這位親戚的惡行不置一詞,反而通過走賈雨村的路子,不遺余力地為其遮掩和抹平。
那時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虧賈雨村維持了結,才放了心。
薛蟠鬧出了這樣大的事,不僅他本人毫無懊悔之心,即使家人以及親戚,對其都是若無其事,認為不過是花幾兩銀子的事情。薛蟠不從根本上去認識自己的問題,親屬們對薛蟠不加管教以至縱容的結果,自然導致了他一直膽大妄為,有恃無恐,闖禍不斷。
在續本中,薛蟠又一次發生了更為嚴重的人命案。這次人命官司,終于將薛蟠送進了大牢,而且也不再像打死馮淵那樣容易了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