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虎獸、虎獅獸、灰北極熊……我的天,這些雜交動物讓人眼花繚亂了。在鄰近物種中,雜交可能會創造出奇妙的混血動物。
1、獅虎獸 = 雄獅+雌虎
▲Photo:aliwest44/Flickr
獅虎,是雄獅與雌虎雜交后的產物,是屬于貓科豹屬的一員,但父母親屬不同物種。其樣貌似獅又似虎,但身上長有虎紋。它們和獅子不一樣,也跟雄虎與雌獅雜交后的產物虎獅并不相同。獅虎是所有貓科動物物種當中體形最大者。
雄性獅虎獸不能生育,而雌性則有一定的生育力。它們可與雄獅交配產生獅獅虎或與雄虎產生虎獅虎,但都很短命。
2、斑馬獸 = 公斑馬+雌馬
▲Photo:Wiki Commons/GNU
斑馬獸,是公斑馬與雌馬雜交所生的后代。斑馬獸是典型的染色體數目不同的物種雜交后代,因為馬有64條染色體,而斑馬有32~44條(視種類而定)。
3、灰北極熊 = 灰熊+北極熊
▲Photo:via Inhabitots.com
2006年4月,一名獵人于加拿大射殺了一只貌似北極熊的熊。但后來發現這只熊雖有白色皮毛等北極熊的特征,但眼部周圍、背上和四肢也有數處是灰熊的棕色,它所擁有的長爪與拱背更被視為灰熊的特征。DNA測試證實這只熊的確是公灰熊跟母北極熊的雜交種。這就是灰北極熊。
灰北極熊是灰熊跟北極熊的雜交后代,這個現象并不多見,但在野外或人為環境中均有出現,而且這類雜交種的后代均具備完整的生殖能力,顯示北極熊與棕熊之間的生殖隔離并不完整,兩者的關系比人類之前所認為的還要緊密,因此一些分類學家認為北極熊可以被視作棕熊的亞種。
4、鯨豚 = 海豚+鯨
▲Photo:Mark Interrante (aka pinhole)/Flickr
鯨豚是由寬吻海豚和偽虎鯨雜交而成,在野外也存在。目前人類曾捕獲過兩只鯨豚,都在夏威夷的海洋公園。鯨豚的尺寸、顏色、體型甚至牙齒的數量都介于海豚和鯨之間。寬吻海豚有88顆牙齒,而偽虎鯨有44顆,鯨豚則有66顆。
5、熱帶草原貓 = 家貓+非洲山貓
▲Photo:Jason Douglas/Wiki Commons/public domain
熱帶草原貓是由家貓和一些中型、大耳的非洲山貓混血而成。20世紀80年代,這種并不常見的混血貓開始流行起來。到2001年,正式被國際貓協會所承認。有趣的是,熱帶草原貓比普通家貓更加熱愛社交,它們的忠誠也與狗無異。你甚至可以用繩子拴著遛它。
6、混血駱駝 = 亞洲駱駝+南美大羊駝
▲Photo:taylorllamas.com
混血駱駝是由亞洲駱駝和南美大羊駝雜交而成。這兩種動物有許多差別,但都屬于駱駝科,在早第三紀擁有共同的祖先。人們通過人工授精的方法雜交這兩種動物,是想讓它同時擁有駱駝的尺寸和力量、以及大羊駝的好脾氣,然而事實卻相反,混血駱駝像駱駝一樣暴躁。
7、皮弗洛牛 = 黃牛+美洲野牛
▲Photo:via readthesmiths.com
皮弗洛牛是肉用黃牛與美洲野牛雜交的產物,它被認為是肉類行業最偉大的成就。皮弗洛牛非常溫順,容易喂養。與普通的牛肉相比,皮弗洛牛肉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而且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更低。此外,皮弗洛牛肉味道鮮美,不輸于普通的牛肉。早在19世紀中葉,人們首次意識到可以將黃牛與美洲野牛進行雜交,并開始努 力將這種雜交技術標準化。最初,這種黃牛與美洲野牛的雜交產物被稱為“雜種牛”。1888年的一場大風雪,造成了成千上萬頭黃牛死亡,這也推動了這種雜交 技術的發展。然而,直到近一個世紀后,才出現了這種能養活、繁殖能力更強的皮弗洛牛。
8、山綿羊 = 山羊+綿羊
▲Photo:via virginmedia.com
山羊和綿羊的雜交很罕見,因為他們屬于不同的屬。雖然這兩種動物有可能交配,但是通常胎死腹中。然而,偶爾會有罕見的山綿羊存活下來。2000年,博茨瓦納就出現了這樣一只山綿羊。雖然它天生不育,但卻充滿欲望,于是得到了一個外號叫“Bemya”,意思是強奸犯。
9、獨角白鯨 = 獨角鯨+白鯨
▲Photo:Wiki Commons
獨角鯨和白鯨是獨角鯨科僅存的兩種動物。這種混血曾經出沒在格陵蘭島附近的海域
10、騾子 = 馬+驢
▲Photo:Wiki Commons/CC License
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嚴格地說,公驢和母馬的后代稱為馬騾;公馬和母驢的后代稱為驢騾。公騾子和大部分母騾子是沒有生殖能力的。沒有生殖能力是因為染色體不成對(63個),生殖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分裂(即減數分裂)。
11、血鸚鵡
▲Photo:Wiki Commons/public domain
血鸚鵡,又叫做紅財神,是紅魔鬼和紫紅火口的人工雜交魚,產于臺灣。其體形近似球形或卵圓形,背圓、尾鰭發達,全身幾乎血紅色,長著可愛的三角嘴,總似笑不合口,因此深受喜愛。但實際上,這種垂直開口的嘴正是一種天生畸形,使得它們很難進食,極易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