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游牧民族秋季大轉場,霸氣來襲
九月來了。
秋姑娘身著濃烈的盛裝來了。
一年一度福海薩爾布拉克哈薩克游牧民族秋季大轉場也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
天剛蒙蒙亮,牧民們比太陽起的早,他們收起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整理全部家當繼續踏上漫漫且艱辛的遷徙之路,不管風天雨天下雪下冰雹都得按計劃行走,他們是最準時春去秋回的候鳥,也是56個民族大家庭中最勤勞的馬背游牧民族。
一個大的家庭自然行進的隊伍就越大越壯觀,一家三代人世世代代都走在這古老的牧道上,故事在繼續,傳說在繼續,生命也在牧道上寫下傳奇,這一點薩爾布拉克看得最清楚,只不過是它不說而已,因為它心里明白對這個值得敬重的偉大民族注視就是仰慕!沉默就是最好的歌頌。
這兩位母親馬背上的孩子春季轉場時還躺在搖籃里,帶著童年的夢走進了大山,走進了山清水秀的夏牧場,一晃三個月過去了,小小年紀竟可以在馬背上游走山山水水,我在驚訝生命力頑強的同時更敬仰的是她們游牧血脈的傳承,有他們草原就有了希望,有了他們大山就不會寂寞,即使有一天,這種古老的游牧手段被現代化的交通所替代,草原仍然在哪里,夏牧場仍然在哪里,因為那是祖國的疆土。
春季轉場時,這些牛羊都是瘦的,因為它們剛剛熬過寒冬;現在個個膘肥體壯,那三個月是幸福的日子,吃著純綠色無污染的中草藥的草,喝著天然冰山流下來的礦泉水的水,走著阿爾泰溝溝鋪滿黃金的道,在天然氧吧里自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那日子讓當神仙都不換。要不是山上會下雪,寒冬會到來,它們肯定會長年廝守在哪里......
轉場從騎馬到騎摩托,不能不說對哈薩克牧民是個里程碑的飛躍,只要加足了油,他們哪里都能到,而且快捷省力,這得感謝這個國家,感謝這個好時代,盡管如此,大遷徙之苦我們能從騰起的煙塵中看到他們的艱辛;能從漫長的路途中讀懂他們的故事。
秋的性格不需要絲毫的掩飾,我試圖用一雙秋波觀看整個牧道的遷徙過程:牧民們要走很遠的路,他們不能停下腳步;從夏牧場回到冬牧場路漫漫其修遠兮,他們需要堅忍的毅力。
走過一天半程的路途,人和牲畜都需要短暫的休息和調整,駝背上顛簸松垮的行裝要緊一緊,互不相識的小伙子也來幫幫忙。在這個民族當中,相互幫助已成為一種道德的傳承,成為一種風尚在延續。
媽媽忙著燒茶做飯,小巴朗牽著自己喜歡的小羊趁機玩耍,他毫不顧忌小羊的心情,不管小羊愿意不愿意他都隨性而為,我不知道他倆互換角色會是怎樣,反正我是不愿意當那只小羊的。
三塊石頭找點柴火就可以燒奶茶了,這只茶壺不知跟主人家跟了多少年?反正那熏黑的面孔可以看出它經歷的滄桑與磨礪,現在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還會看到這樣的鏡頭嗎?此時此刻我被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是那只壺......
一位跟隨攝影團時尚的小姑娘突然走進羊群,她要讓同伴給她和羊群留個影。這個鏡頭來的突然而又自然,或許她想起了那首歌:我愿變一只小羊,依偎她身旁,我愿她那輕輕的皮鞭,抽打在我身上......
小憩片刻,遷徙大軍又會上路,這棵白樺樹活的有些年頭了,我猜不出但它記得清,因為它一年一年就是在牧道上長大的,每年的春去秋回它都在默默的相迎相送,送走老面孔看見新面孔,如今自己也老了,有滿樹的故事都用年輪刻寫著。
樹葉一片片從綠變紅變黃,簡易的公路原以為是為車而修的,現在羊群走在這樣的牧道上自然是沒有想到的,想到也好,沒想到也罷,反正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變得美好,變得讓任何有生命跡象的萬物都不舍離去。
夕陽下,牧道鍍上了金色,牧人、孩子、駱駝、馬和狗都鑲上了金色的光環,溫馨而又浪漫。
現代和古老瞬間在視線中穿越,穿越的那么唯美,那么和諧溫馨,那么富有詩意,那么撩人情懷,此時此刻我想喊住太陽,能凝固半個小時嗎?讓我慢慢地品味欣賞。太陽說它做不到,我唯一的能做到的恰恰是把瞬間定格為永恒!
走出大山也走不出阿爾泰山的視線,流動家園也流不走她們熱戀草原的心,因為她們知道來年還會走進來再走出去,走進來再走出去的方式雖然變化不會太大,光陰卻又是一個365日輪回,季節又是一個冬春夏秋的演變。
記錄哈薩克游牧民族原生態大遷徙的歷史應該感謝無數有責任感的攝影人,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幅幅美圖盛宴,是他們用生命謳歌大西部的發展變遷,拍到一個好的鏡頭他們會高興的像個孩子,欣喜若狂;捕捉到一個精彩的畫面,他們會沉浸其中,化苦為甜。您瞧!薩爾布拉克牧道上這幅剪影似的定格就是對攝影人的最高褒獎!
歷史因攝影而精彩,精彩因攝影而永恒!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薩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人是哈薩克人,
哈薩克人的歷史就是在游牧中譜寫的,
哈薩克人的繁榮就是在遷居中誕生的,
哈薩克民族用自己的雙腿丈量著世界,追隨著生命的綠色!
-------哈薩克著名詩人唐加勒克
以游牧為主的哈薩克族,逐水草而遷徙。牧場按季節可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牧場?!稗D場”,即哈薩克牧民依據牧草生長周期,有序地為牲畜轉移草場。轉場的規律一般是從高處往低處走。春天把羊趕放到山頂上,夏天轉到山腰,秋天到山坡或山下,冬天在山腳下守窩子。每年3月底至4月初,大批牲畜又必須從冬季牧場再次出發,開始新一年的轉場生活。
晨霧還未散去,草原上已經輾轉著浩蕩的轉場隊伍。千年游牧,千里牧游,魅力文化盡在阿勒泰草原。
我認為哈薩克婦女是最賢惠的女人,她們大多性情溫和,對丈夫百依百順。不僅相夫教子,還是放牧的能手。小時候經常去哈薩克的氈房玩,愛極了她們燒的大碗奶茶。每回都能從女主人那里得到幾枚咸香濃烈的酸奶疙瘩。
趕羊洗澡、給羊治病都是轉場過程中必須做的事情,牛群、羊群、駱駝和馬,走在牧道上,走在陽光里。這是一次生命的征途,對很多的羊來說,這是一生一次的遷徙;對哈薩克人來說,這遷徙年年往往,直到生命終老。
危險的山路,泥濘的草地,有人說,哈薩克人的生活充滿了詩意,但我想說,這詩意里更多包裹著的是艱辛,也是對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