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記憶是我時常浮現在腦海中的景象。
太姥姥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她一輩子為人和善,勤勞持家,可惜,命運似乎對她不太公平,在太姥姥30歲時,太姥爺就因病去世了,撇下三個孩子和太姥姥,就撒手人寰了。遇到這么大的變故,太姥姥都堅持挺過來了。
太姥的性格強勢,做什么事都有不服輸的精神頭,還有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倔強勁,造就了她堅強的毅力。
奶奶是太姥的長女,才十幾歲就承擔起家庭重擔,春播秋耕下田地干活,農閑時,上集市做點小生意,來貼補家用。為此太姥特別偏愛她,什么好事都想著給奶奶留一份,在太姥心中一直覺的虧欠奶奶太多,本該在快樂無憂的年紀,因為家庭的變故,卻挑起了家庭的擔子,對一個十幾歲孩子來說,生活是挺沉重的負擔。
一直到奶奶出嫁了,太姥還常常給奶奶錢,讓她貼補家用。農忙時節,還幫奶奶照看孩子,給孩子們洗衣做飯,縫縫補補,為奶奶減輕家務勞動,奶奶有六個孩子,太姥還要給大小的孩子們做一堆的棉衣,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縫制著棉衣,白色的頭發在燈光的照耀下好似根根銀線,像極了一位慈母,給將要遠行的游子縫補衣服,仿佛要把世界上的溫暖都縫制在這棉衣里,讓孩子們感覺不寒冷。
太姥為我們家付出很多,這段恩情我們沒有忘記,逢年過節,爸爸和叔叔他們從外地趕回來,都去看望太姥,為太姥置辦好過節的物品,順便給太姥放下一些錢,讓太姥用錢的時候方便。太姥逢人就夸:我的外孫和外孫女都有出息,還都孝順我。
太姥一輩子太不容易了,從30歲守寡一直到60多年,都沒有改嫁,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有人也勸過太姥改嫁的事,但是都被太姥回絕了,太姥說:“孩子們已經沒爹,不能在沒有娘了,我不能讓這個家散了,讓孩子們無依無靠成為孤兒。”這就是母性的力量,母愛的偉大,在這個世界上母愛的力量是最偉大和無私的。
太姥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堂,從她口中說出的一些話語,感覺特別有人生的哲理。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老太太,說出這番大道理,更令人敬佩和尊敬!太姥常教育我們做事、做人的格局、和為人處事的原則和道理。
太姥在02年生了一場病,就突然離開了,走的很安詳平靜,我們全家都趕回來,參加了太姥的葬禮,來最后為她送行和道別。
寫這篇文章為了緬懷對太姥的想念,珍惜和親人相處的機會,今生親人離開了,永遠也不可能在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