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有一本書,像《82年生的金智英》一樣,在韓國社會引發這樣的撕裂。
這是一本才一百多頁的薄薄小書,原本少有人關注,首印不到1萬冊,但短短兩年后,它賣出了100萬冊,成為韓國的現象級圖書。
翻開《82年生的金智英》,幾乎每一個韓國女性,都可以找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情節。
《82年生的金智英》圖書封面
從出生起,一切都是以弟弟為先,如果有兩把傘,一定是弟弟自己撐一把,姐姐和金智英合撐一把;
在學校里,被男生欺負時,老師辯稱“他是因為喜歡你才這樣”;
初中時,女生們聯手抓到了一個暴露狂,反而被學校以“不知羞恥”為由記大過;
進入職場后,好的崗位公司更傾向于考慮男性職工;
生育后,難得在天氣好的日子里帶著孩子去公園散步,喝著咖啡的金智英聽見路過的男職員說,“我也好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閑晃……媽蟲還真好命……”
正是這些再普通不過的情節,被部分韓國男性冠以“女性主義”而大加批判。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這種反對聲音的背后,正反映了流行于韓國部分男性中的“厭女”情緒。亞洲金融危機的余波中,韓國大批職場男性面臨就業率慘淡、失業率上升的現實。
2001年,韓國正式撤銷了自1961年起實施的對退役男性在公務員考試、企業面試等考試中給予5%加分的優惠政策。生活在高壓下的男性,歸咎于推動加分制度撤銷的女權主義者,厭女情緒就此在韓國流行開來。
《82年生的金智英》所引發的巨大反響,是近幾年韓國女性對于厭女情緒的抗爭。
女性的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1978年出生的趙南柱,用樸素如紀實般的語言寫出了她所經歷和目睹的韓國普通女性的生活。
趙南柱是家里3個孩子中的老幺,大學在梨花女子大學攻讀社會學,在《Live今日早晨》等電視節目做了10年的PD,分娩前10天,她還在寫節目企劃案。
工作的最后一天,她沒特意和同事打招呼也沒吃告別宴,大家對她說,健康地生下孩子,再回來上班。
女兒出生了,不規律的上下班時間和雇傭保姆的費用成了重回職場的巨大障礙,時間一推再推。趙南柱的“未來希望”里從來沒有全職主婦這一項,但某一瞬間她就變成了全職主婦。
在哺育女兒的日子里,為了不放棄自己的表達欲,她會在休息間隙敲擊電腦鍵盤,這是她寫作的開端。在那之前,她沒有過任何關于寫作的訓練,只是閱讀還算豐富,“我只想證明自己是一個能寫、能說、有想法的人。”
孩子滿兩歲,送去了幼兒園,她擁有了不受打擾的半天時間。她用了兩年時間描述了一個智力低下、聽不到別人聲音的孩子,以《傾聽》為題,寫就小說,獲得了韓國第17屆文學村小說獎。4年后,寫成小說《為了高馬那智》,獲得了黃山伐青年文學獎。
趙南柱說,寫作之前,她“過著只使用擬聲詞、擬態詞的生活,有種生活完全崩塌了的感覺。”是寫作讓她熬過了那段時間。
心中的女性主義覺醒后,趙南柱認為新小說應該更像一部普通人物的傳記。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韓國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禁止性別歧視的相關法案,女性歧視狀況隨著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所改變,她想寫的是殘留在日常生活中的性別歧視慣俗。
在她的設想中,主人公在青少年時期應該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企業破產和公司裁員潮,又在2012年“無償保育”政策(政府對在家育兒的家庭發放補貼)開始時經歷生育和育兒,因此有了“82年生”。
“智英”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最受歡迎的女孩的名字,再冠以最常見的姓氏“金”,就有了“金智英”。
趙南柱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統計數據,搜集新聞報道等基礎資料,來設定金智英和周邊人物,她對“韓國1994年出生的男嬰是女嬰的兩倍”感到驚訝,也為“媽蟲”一詞深感刺痛。
她利用女兒上午去學校的時間寫作,下午則陪女兒,直到女兒晚上入睡后,她可以再寫一會。她為時間總是這么碎片化感到遺憾。用了3個月,她完成了《82年生的金智英》。
有一段時間,她被精神上的疲憊折磨,覺得自己的性格也被扭曲了。看著女兒,她會忍不住想:如果有一個精神狀態更健康的媽媽帶著孩子該有多好。
在韓媒的采訪中,趙南柱說:“最后好像也沒能克服(精神上的疲憊)呢,不是說戰勝了,而是痛苦的狀態就那樣過去了。”
趙南柱在書里把韓國女性的生活沒有歪曲、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在寫作過程中,趙南柱逐漸發現,她的人生竟和金智英有諸多類似之處。
無數個曾遇到的普通的不值一提的問題塑造了金智英的人生,也是韓國大多數女性的人生。
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在《82年生的金智英》拍成電影上映后,影院座無虛席。一開始,電影中偶爾的一兩句玩笑話還能引發觀眾輕松的笑聲,但不知哪一刻開始,影院里只剩下抽鼻子的聲音。
影片擴展了小說未提及的細節。電影中,作為女兒的金智英抱著自己的母親,哭著拒絕她幫忙帶孩子的決定。
這是趙南柱自己的經歷,她說,生育后,她茫然地盼望著有一天能回到工作崗位,她可以尋求娘家和婆家的幫助,但是又不忍心剝奪上一輩女性生活的權利。
最終她明白了:除了自己的房子,她沒有其他可以待的地方了。
在《82年生的金智英》出版之前,趙南柱曾多次跟先生表達過育兒的辛苦、失去經濟收入帶來的不安和抑郁,但先生似乎沒能理解太深。
小說出版后,她說:“先生才準確地理解了我的情況。他讀完小說之后對家務和育兒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趙南柱覺得,現在韓國社會的女性正在經歷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通過簽名、抗議、走上街頭,爭取改變歧視的社會現狀和意識。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趙南柱出版了新書《她的名字是》,在傾聽了六十幾位女性的故事后,她寫了27篇短篇小說,以和書寫金智英相類似的手法,更多樣地展示了韓國女性生存現狀。
在這本書中,不少人物的結局更有希望:勇于站出來指控上司性侵的普通職員決心抗爭到底;為了子孫后代抗議薩德的老奶奶;婚禮上終于穿上了自己喜歡而不是婆婆選定的婚紗的新娘……
趙南柱的女兒11歲了,她形容女兒“善良、坦率、正直,擁有很多她想擁有的品質”。
對于女兒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苦惱、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她既擔心又期待。
在小說的扉頁,她寫道:“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