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人甘地說過:“從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民族是否偉大,道德是否高尚。”在快節奏、大壓力、高強度的現代生活中,不少人將寵物視為親密伴侶。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必要的管理缺位,以及人們對動物倫理認識不夠,虐寵、毒寵、殺寵等事件層出不窮。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寵物貓狗數量位居全球第一,預計2024年將擁有2.48億只寵物貓狗。喚醒人們對寵物福利的關注和對生命的珍愛恰逢其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在全國多地,不少寵物主人將自家寵物貓、狗從高樓扔下摔死,甚至活埋。究其理由,是因為有傳言稱,寵物可能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
事實上,類似的極端事件近年層出不窮。網絡搜索關鍵詞“虐貓虐狗”,可以找到43萬余條相關鏈接。網上直播虐貓過程,在電梯里虐狗,穿高跟鞋踩貓……同樣的傷害,不同的理由。有人內心討厭寵物,以折磨它們為樂;有人覺得,花大成本喂養寵物,是浪費寶貴資源;還有人純粹為滿足口腹之欲,到處偷貓、偷狗,烹之而后快。
有人將痛苦加之其身,有人卻愛得欲罷不能。
城市里,隨處可見遛狗的人。“我們小區幾乎24小時有人遛狗,誰家沒有寵物仿佛是異類。”家住南京城東某小區的劉女士說,短短一年間,小區商業街上陸續開了兩家寵物醫院,“在手機地圖上搜索,感覺寵物醫院的密度比社區醫院還高”。
2019年最后一天,電影《寵愛》公映。影片由6段人與寵物故事組成,展現了不同年齡段的人在寵物的陪伴和守護中,收獲愛、發現愛、重新學會愛的暖心歷程。“地板上打滾的貓,或者火鍋店里坐在你對面的小狗,都可以讓我感覺到,這城市可能不那么溫暖,但至少沒那么冰冷。”南京市民陳磊說。
然而,有些人對寵物的關愛和照料,遠勝于對待家人。某被訪對象講述,他身邊一名愛狗女士,每隔一兩天就要給小狗洗澡,之后耐心地用電吹風吹干毛發,細致按摩后再把小狗放在干凈的床上。為給小狗增加營養,她會不惜高價海淘寵物食品。但是,對家里生病老人的照顧就沒這么耐心細致了。
“有時候,人們對寵物的態度相當扭曲。”南京平安阿福流浪動物救助中心創始人哈文進說,喜歡寵物的,愛得死去活來;討厭寵物的,恨之入骨;還有人自相矛盾,當寵物可能威脅到自身利益時,便棄之如敝履。
江西南昌犬只領養窗口的工作人員對被領養的犬只進行體檢 潘曉菁/攝
國人對寵物的鐘愛古已有之。詩人陸游就寫過“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的詩句,一幅治愈系圖畫躍然紙上。
樂此不疲的“鏟屎官”們將飼養寵物視為“愛的投資”。“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寵物從早期看家護院、供人娛樂的玩物,逐漸演變為不少人的‘精神陪伴’和‘家人’。”哈文進說,寵物可以幫助空巢老人緩解孤獨,幫助成年人減輕壓力,成為孩子的玩伴,培養人的愛心和責任心。
還有人通過寵物感受忠誠。蘇州一位外企高管表示,在功利世俗的物化環境里,能做到從一而終、不離不棄的只有寵物。
時有發生的虐寵、毒寵、殺寵極端事件,暴露出社會心理及相關機制之患,引人深思。
記者采訪發現,部分寵物主人缺乏相關知識。通常貓狗壽命可達十幾年,一些人根本沒有思想準備就把寵物買回家,也沒有任何相關知識儲備。一旦出現貓狗亂叫或亂撒尿等情況,不懂得采取節育或馴養措施,反而怪罪動物,甚至出現遺棄或殺害。
肆意踐踏生命折射社會道德之失。一些倫理學領域的專家認為,蹂躪動物的行為,反映了“世界皆為我設計”“萬物皆備于我”的利己觀念。在這種價值體系中,完全“以人類為中心”,這是很偏狹的,應該有一種“大生命觀”。
哈文進表示,對于遺棄或虐待動物者,僅靠道德譴責遠遠不夠。
有專家提出,造成這種亂象的主因,在于我國缺乏反虐待動物法等法律法規。世界上最早保護動物福利的法案——“馬丁法案”,已通過近200年。目前,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禁止虐待動物的法案。
澳大利亞研究者辛格提出,如果以一種導致痛苦、難受和死亡的方式來對待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那么,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動物也是錯誤的。因為動物也能夠感覺到痛苦、難受,要用理性、法律、倫理道德去糾正和遏止人們對待寵物的野蠻行徑。
一方面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我國亟待出臺保護動物的全國性法律法規,既包括野生動物,也包括家養動物,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厘清各方責任、權限,明確和完善相關責任追究和激勵機制。可借鑒國外寵物管理經驗。在荷蘭,若發生動物虐待及棄養事件,或者被警察抓到違反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最高可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相當于25萬元人民幣的罰金,動物虐待犯還將被永遠禁止再飼養寵物。
另一方面,要借助民間團體組織力量。多位基層城管部門工作人員認為,完全由政府部門單方面開展管理工作,會存在局限和盲區,要探索借助民間團體組織的力量,讓其承擔部分公共事務協調服務職能,形成社會合力。
哈文進表示,如今愛寵人士正在成立組織,志愿幫助遇到問題的寵物,與政府部門也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系,有助于提升全社會動物保護意識和動物福利水平。
還要重樹動物倫理道德觀念,通過提高飼養者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在全社會形成健全的倫理道德體系。國際動物福利的五個標準為免受饑餓的自由,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折磨的自由,免受恐懼和不安的自由,免受身體熱度不適的自由,表達所有自然行為的自由。多位倫理學研究者認為,每個動物都是一個生命體,都應享有生命應該享有的權利,迫切需要為動物倫理制訂細則,給每個生命以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