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于楊絳的50件事

四年前的今天,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逝世,她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也是讀者眼中堅韌,清朗,獨立,充滿力量和溫暖的女性。今夜,一起懷念先生。

花兒落了 林海 - 城南舊事
2016年5月25日
楊絳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
安靜、圓滿、豁達、樂觀
除了是錢鐘書的夫人
她還是難得的文學家、翻譯家、戲劇家
在先生四周年忌辰之際
我們摘選了和她有關的50件事
或細微,或重大;或歡欣,或沉痛
無論何種,都是一個世紀的沉淀
希望她文字和經歷中
那種安靜從容的力量
仍可溫暖你的靈魂



01



楊絳本名楊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楊家世居無錫,是當地有名的知識分子家庭。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日,后成為江浙聞名的大律師。

一歲時的楊絳



02



父親對楊絳特別鐘愛,她排行老四,在幾個姐妹中個頭最矮,愛貓的父親笑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



03



楊絳極喜讀書,中英文的都拿來啃。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04



楊絳和母親接觸較少,行文中也甚少提及,“我總覺得,媽媽只疼大弟弟,不喜歡我,我脾氣不好。”



05



家里的女傭們也說“四小姐最難伺候”,但是楊絳覺得“其實她們也有幾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愛整齊,喜歡褲腳扎得整整齊齊,她們就是不依我”。

1927年的楊絳



06



1928年,楊絳十七歲,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清華招收女生,但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



07



求學時老師給楊絳的批語是“仙童好靜”,她中英俱佳,在英才濟濟的東吳大學,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08



楊絳念念不忘清華。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21歲的她北上京華,去了清華當借讀生。母親后來打趣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



09



同年,楊絳與錢鐘書相識相愛,成就一段“我們仨”的世間傳奇。兩人初見,只匆匆一瞥,甚至沒有說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鐘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10



兩人相識時,錢鐘書說:“我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楊絳覺得這與自己的志趣十分相投。



11



清華大學四年,錢鐘書只去過香山和頤和園,同楊絳談戀愛之后,才破例在楊絳陪伴下進行了北京郊區周邊游。
1934年,錢鐘書和楊絳在北平郊區游玩



12



1935年7月,錢鐘書與楊絳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多年后,楊絳在文中幽默地回憶道:“(《圍城》里)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鐘書自己。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熱的日子。我們的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



13



錢鐘書的堂弟錢鐘魯回憶,錢家規矩大,“一套封建老規矩壓在小輩頭上”,婚姻一般是遵從父母之命,像錢楊這種自由戀愛,“給我們以后小兄弟自由戀愛開了一個好頭”。



14



錢鐘書以87.95分的高分獲得獎學金后,楊絳也中斷清華學業,陪丈夫遠赴英法游學,“既然無緣公費出國,我就和鐘書一同出國,借他的光,可省些生活費”。
1935年,新婚的錢鐘書和楊絳夫婦赴英留學



15



錢鐘書雖是大才子,但在生活上卻出奇地笨手笨腳,在國外更是拙態盡顯。楊絳幾乎攬下生活里的一切雜事。錢的母親感慨這位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癡人癡福。”



16



楊絳多年后回憶,初到牛津,錢鐘書一個人出門,就在下公交車時臉朝地摔一大跤,“吻了牛津的地”,把大半個門牙磕掉。
楊絳、錢鐘書夫婦在牛津大學



17



為了照顧錢鐘書的口味,楊絳學會了做紅燒肉,買來雪利酒當黃酒用,慢慢做出不錯的紅燒肉,“不斷發明,不斷實驗,由原始人的烹調漸漸開化,走入文明階段”。



18



有一次,楊絳做蝦給錢鐘書吃,假裝內行要剪去蝦的須子和腳。楊絳一剪,蝦疼得直抽搐,她嚇得丟下剪子和蝦,對錢鐘書說以后不吃蝦了。錢鐘書回答,蝦還是要吃的,以后可以由他來剪。



19



1937年,女兒錢瑗出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錢鐘書致“歡迎辭”:“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楊絳一家



20



楊絳和錢鐘書甚少爭執,為數不多的一次是因為法語“bon”的讀音,楊絳認為錢鐘書口音帶鄉音,錢鐘書不服。二人找來同船一位懂英文的法國夫人當裁判,結果裁定楊絳贏。



21



1938年,楊絳和錢鐘書攜女兒回國,避居上海孤島。為維持生計,她做過各種工作: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兼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師,為闊小姐補習功課,喜劇、散文及短篇小說作者等等。 



22



在上海期間,有人送給他們一擔西瓜,錢瑗興奮得不得了。楊絳回憶,從前家里買西瓜都是兩擔三擔買,這樣的日子,女兒沒見過。

楊絳和女兒錢瑗



23



錢鐘書寫《圍城》時,楊絳甘做“灶下婢”,輔佐夫君全力搞創作,閑時嘗試寫戲劇,并一舉出名,《稱心如意》《弄真成假》均大獲成功。甚至錢鐘書寫《圍城》被人關注的時候,最簡潔的介紹是“楊絳的丈夫”。



24



楊絳的父親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聽到全場哄笑,問楊絳:“全是你編的?”她點頭。父親笑說:“憨哉!”



25



著名劇作家夏衍十分欣賞楊絳,看過她的劇作后,頓覺耳目一新,說:“你們都捧錢鐘書,我卻要捧楊絳!”



26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門。楊絳泰然周旋,佯裝倒茶,上樓迅速藏好錢鐘書的手稿。可謂十分沉穩。



27



1946年錢鐘書出版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時,在自留的樣書上,為妻子寫下一句浪漫的話:“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28



1947年,《圍城》出版,引起學術界的轟動,錢鐘書在序言里毫不吝惜地夸贊自己的夫人:“由于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
錢鐘書在《圍城》序言里感謝楊絳



29



多年以后,《圍城》被拍成電視劇,片頭那段著名的旁白——“圍在城里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便是楊絳的妙手。 



30



女兒錢瑗評價父母兩人的文筆:“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31



解放后楊絳至清華任教,錢鐘書開始養貓,特別寶貝。鄰居林徽因也養貓,且是一家“愛的焦點”。兩家的貓經常打架,錢家的貓太小,常常受欺負。錢鐘書特備長竹竿,倚在門口,隨時幫自己的貓打架報仇。楊絳擔心丈夫為貓而得罪人,引用他自己的話勸他:“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貓要看主婦面了!”(小說《貓》的第一句)錢鐘書可不管什么“主人面”“主婦面”,照打不誤,還說:“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
楊絳在清華大學



32



楊絳受邀翻譯《堂吉訶德》,因覺得從英文轉譯會有損原作,便在年近五旬之際開始自學西班牙語。譯稿歷經二十多載,終于于1978年4月出版。恰逢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 



33



楊絳曾在菜園養了一條狗,附近有兩頭惡犬。楊絳這樣寫自己護狗:幸虧我認識那兩只狗——我是蓄意結識了它們。



34



楊絳愛開玩笑,在《我們仨》中,楊絳寫錢鐘書晚年患哮喘,呼吸急促,自己不顧情分地開玩笑稱之為“呼嘯山莊”。



35



錢鐘書和楊絳兩人的助手薛鴻時曾回憶,錢鐘書在家里讀到什么有趣的書,或者想到什么事情,經常喊著“季康,季康”(楊絳本名),急于跟妻子分享。



36



楊絳說自己和錢鐘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于“隱身衣”,隱于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
晚年的楊絳



37



從1994年開始,錢鐘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病重住院,與錢鐘書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當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



38



楊絳向來含蓄節制,舉止拿捏恰到好處,從不示人以心緒不好的一面。但是錢瑗病危那天,探訪人群走后,家中只剩她一人,在通電話時失聲痛哭。



39



錢鐘書病到只能靠鼻飼進食,楊絳親自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楊絳、錢鐘書夫婦



40



楊絳把愛女錢瑗稱為“我平生唯一杰作”,1997年,錢瑗去世。僅一年后,錢鐘書也離開了。“我們三人就此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



41



薛鴻時回憶說:“錢先生火化那天,楊先生沒流淚,最后我把錢先生推到火化爐前,楊先生就在那里看,久久不忍離去,好多人都走了,她還是舍不得離開。”



42



“我們仨”失散后,楊絳“試圖做一件力所不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她翻譯柏拉圖的《斐多》,從古圣賢的著作里尋求安慰。 
楊絳譯注的《斐多



43



楊絳不喜過生日,九十歲壽辰時,她為逃避打擾,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



44



2001年,楊絳把自己和錢鐘書畢生的稿費,捐贈給母校清華,并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她說:“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于信仰,對文化的信仰 ,對人性的信仰。”
“好讀書”獎學金的學生在楊絳家



45



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人。



46



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籌劃其作品研討會,楊絳回絕了:“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47



走到人生的邊上,她愈戰愈勇——錢鐘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余頁,都被楊絳接手過來,整理得井井有條。



48



網上流傳甚廣的這段“百歲感言”,并非出自楊絳先生之手。




49



家人說,每次去看楊先生,都預先跟保姆說好,不能去太早。楊先生要梳妝打扮,她穿的衣服全是半新不舊的,可是特別有派,百歲老人還有她自己的氣度。



50



2016年5月25日,楊絳去世。也許,她早就借翻譯蘭德那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文/整編自《三聯生活周刊》《聽楊絳談往事》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大概就是楊絳和錢鐘書
錢鐘書與楊絳:這就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圍城雜說
錢鐘書:愛真理,更愛老婆
錢鐘書: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錢鐘書與楊絳教給我們的婚戀秘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台北市| 桃园市| 漳州市| 丹凤县| 安顺市| 运城市| 汉源县| 波密县| 尼木县| 元朗区| 江安县| 蒲江县| 博罗县| 凯里市| 兴文县| 长子县| 雷州市| 曲周县| 沁源县| 台山市| 山西省| 卫辉市| 咸宁市| 昌江| 城市| 崇明县| 蒙山县| 得荣县| 无棣县| 青铜峡市| 长宁区| 高密市| 新泰市| 图片| 无锡市| 山西省| 靖远县| 灵璧县| 宜兴市|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