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月百合
最近一次夢見父親,是谷雨節那天。
凌晨1點43分,我從睡夢里醒來,夢里的溫暖,真切而清晰。以至醒后久久回味,天明時分才漸漸睡去。
父親剛走的幾年,蝕骨疼痛和錐心難過,幾乎占據我白天所有的時間,與父親再不能見面的決絕,讓我只能每晚睡前暗自祈禱。
希望夢中能與父親見一面,哪怕只一個凝眸或回首。
可祈禱總是落空。即使有,也是恍恍惚惚,父親從沒真切溫情的,在我夢里出現過。
當我滿帶幽怨苦惱,與母親絮叨時,她撫慰我,走了的人總和你們見面,彼此都痛苦熬煎,互添煩惱,不見面苦惱少些,各自渡劫吧!
想想,母親的話有些道理。
就如父親去世,那幾天兜兜轉轉,我們錯過了他的發病,離世,甚至臨終一句囑咐的話都沒留下。
我們捶胸頓足,懊悔萬分。
母親卻說,這是父親對我們最深的關愛,他不想把人間最痛苦不堪的訣別,留給我們。
唉,母親一輩子,都能讀懂父親的心!不論聚散。
歲月越集越厚,漸漸,對父親的思念單薄些了,我們忙著,累著,但更多是平淡幸福著。
父親反而卻常來夢中了,偶爾我們姐弟小聚一起,都會分享各自夢里,溫暖的片段和場景。
母親則淺笑順帶一句,你們過好,他安心了。
父親去了二十年,可家中發生的大事小情,他一定都知曉,冥冥中,總感覺他在幫我們,也陪著我們。
工作生活,遇見溝坎鬧心時,父親的淡定從容,大度退讓,說的話做的事,件件樁樁,適時的出現眼前,總給我們正確的人生見解和引導。
尤其和孩子生氣,眼前定浮起父親愛我們時的,寬容寵溺。瞬間,煙消了云也散了。
人的一生,摯愛親人間,最痛的莫過再不相見!而分別后,最希望的,莫過彼此痛苦少些,哪怕少一點點。
再以后,最長久的愿望,就是各自安好,越來越幸福,哪怕天上人間。
所以,走過半生歲月,堅信只要心里有,父親就一直都在。
對于相愛的親人來說,生命的離去消失,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了。存在于茫茫宇宙星空,存在于親人愛人的心里。
雖然相互間,再看不見身影和容顏,但能感應那份相知相惜。
經年歲月里,心與心依然互通,夢里必定滿攜溫情再會!
這世上,每人都有離去那天。
愿家人在一起時,互相能熱愛傾心,等到轉身散去,就當是親人為愛遠行,而我們只不過是在漫漫紅塵里等候著。
等候與親人不期而遇的那場再見!如你如我。
作者簡介:
樊秀春。筆名,四月百合。花開心靈驛站專欄作者。
總監制 / 馬興宇
執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張燕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