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仁愛讀書
傳說,有一個小和尚和他的師傅一起去化緣。他們到了一條小河邊,看到一位美女想過河,美女試試探探的不敢過去,老和尚就問她:“姑娘,你是不是想過河?我背你過去。”美女羞澀點頭,老和尚就背著美女過河了。
小和尚看得瞠目結(jié)舌,覺得老和尚這樣做不合適,又不敢問。于是,他把這件事發(fā)到朋友圈,還配了照片,朋友圈里一下子炸鍋了。
“老和尚不是得道高僧嗎?”
“道貌岸然?”
“老色鬼。”
“惡心,想吐。。。”
“老和尚好艷福!!!”
“跪求小姑娘微信號”
“世風(fēng)日下!”
“這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
“貴圈太亂了”
“貴圈已死”
……
就這樣,小和尚邊走邊刷朋友圈嘀咕了十里地,還是不敢直接問師傅,又刷過了二十里地,還是不知道怎么說出口,刷到三十里地時,他實在忍不住了,于是說:
“師傅,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個得道高僧,怎么能背一個女人過河?”
師傅微微一笑,說:“你看看我在你朋友圈的留言。”
小和尚低頭一看,赫然發(fā)現(xiàn),師傅在小和尚的那則朋友圈留言:“我背她過了河,馬上就放下了,你比我多背了三十里地,到現(xiàn)在還放不下。”
小和尚大驚 ……
“師傅,我不是把你屏蔽了嗎?”
若干日子后,有人寫萬字長文痛斥小和尚。小和尚留言:“我都放下那姑娘好幾天了,你還一直惦記著?”
改編了一個小故事,博君一笑。
故事里的老和尚背美女過河,小和尚看不過眼,一路耿耿于懷,又不敢問自己的師傅,在朋友圈刷屏求助。眾人不知前因,吐槽圍觀,上綱上線,似是而非。
友情提示,雖然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但朋友圈早就不單純啦,有人把朋友圈當(dāng)作獲利的工具,也有人會通過朋友圈圍觀偷窺你的生活,輕率地推斷你的性格弱點,從中找到自我滿足感。
不!要!給!他!們!機(jī)!會!
※ 作者:杏仁愛讀書,簡單、認(rèn)真、感恩地生活。
※ 原創(chuàng)聲明,轉(zhuǎn)載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