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曾指出,人的一生大約要走40萬2千公里,等于繞地球赤道5周。走遠路,一定要選雙好鞋。但為什么同一雙鞋,別人穿著舒適、美麗,而你穿起來卻磕腳喊痛?
只有與你的腳型、足弓、足長等完美契的鞋子,才是穿起來最舒適、健康的。想要走路帶風,得先了解自己的腳型。
1.埃及腳
埃及腳從大拇趾到小拇趾呈階梯版排列,是最為常見、普遍的腳型,大概占據60%,也是醫學上認為最“實用”的腳型。
埃及腳選鞋的空間很大,只要大腳趾沒有比其它腳趾長出一半,大部分鞋型都可以輕松駕馭。
鞋頭有點斜度的鞋子,可增加服帖度和舒適感;
鞋頭圓潤的鞋型,則能讓舒適度更升一級。
2.希臘腳
希臘腳的第2個腳趾比其他腳趾都要長,因希臘腳型的美女比例高達40%,而被稱為“女神腳”。
希臘腳特別適合尖頭鞋,剛好安放突出的二腳趾。
3.羅馬腳
羅馬腳的5個腳趾長度幾乎相等,是最適合走路的腳型。
羅馬腳適合穿一些復古的方頭鞋款或是鞋頭較寬的圓頭鞋,如馬麗珍鞋等。但最好不要選尖頭鞋,會對腳趾造成擠壓。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頭,向后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分為正常型,高足弓和扁平足弓三類。
雙腳沾濕后,在地板上留下腳印,比照下圖,就可以明確自己的足弓類型啦。
1.正常足弓
正常足弓的腳印中部有很大的弧度但不中斷,走路輕松,鞋型任選。
2.高足弓
高足弓的腳印外側很窄,幾乎中斷,足弓內部空間很大,適合穿著中跟、低跟、平跟系列。
宜選擇有可活動鞋帶的鞋款,以方便調控鞋子對腳背產生的壓迫感;
宜選擇鞋墊較厚的鞋子,忌穿平底鞋、懶人鞋。
3.扁平足弓
扁平足弓的腳印飽滿,整個腳掌都會印在地上,走路很容易累,對關節的磨損也大,適合穿著低跟、平跟系列。
宜選擇腳面有裝飾、較扁平的鞋款,鞋頭較寬,鞋腰稍窄,注意鞋底防滑;
對女生來說,盡量不要選擇跟比較高的鞋子,因為高跟會增加足弓的壓力。
足翻分為正常、足內翻、足外翻三類,主要應用于挑選跑鞋。你可以根據鞋底的磨損程度來判斷自己是哪一種。
正常=鞋底前后掌磨損比較均勻,幾乎所有類型的跑鞋都在可選范圍內。
足外翻=腳背向內翻=腳心向外翻 ,腳跟外側和前掌內側易磨損,適合穩定型跑鞋。
足內翻=腳背向外翻=腳心向內翻,腳掌外側磨損更為明顯,適合緩沖型跑鞋。
大拇外翻,即拇指趾骨與第一跖骨之間關節傾斜超過15°,遺傳、走姿、長期穿趾寬較窄的高跟鞋都會導致拇趾外翻。
建議穿圓頭系列,或其他鞋頭較寬、盡量將外翻部位遮蓋住的鞋款。輕微的拇趾外翻沒有大問題,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程度,可以去醫院就診,一般可以通過戴糾正器緩解。
鞋碼選不對,以上學習都白費~鞋碼是由足長,足寬和足圍決定的。
1.鞋碼的決定因素
足長:是后跟至最長足趾(第一或第二趾)最長的的距離,選鞋時建議以最長的一只腳為基準,這樣可以提升穿著舒適度。
足寬:是腳掌兩側之間最長的距離
足圍:則可用軟尺繞住腳掌最寬的距離測量。
2.測量方法
站在白紙上,用筆緊貼畫出腳的輪廓,然后用尺子測量(有一定的誤差),也可以站在專業測試儀器上測量。
3.尺碼對照表
根據你得到的足長數據對照下面這份不同國家的鞋碼換算表,就知道該買多大的鞋啦。
各國尺碼對照表(女)
各國尺碼對照表(男)
如果你的腳偏胖或足弓偏高可以選大半碼或一碼,偏苗條的可以選小半碼或一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