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朝被推翻的時候,作為末代皇帝的溥儀并沒有直接離開紫禁城,他還在城內生活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溥儀對城內的珍寶做了一件事,就是通過“賞賜”的方式來把這些珍寶偷偷從城內運出。
這些寶物有的往大軍閥那送,有的往外國使者那送,甚至往太監家里送!嘴上說是送,其實向外界倒賣才是他的真實想法。而在溥儀倒賣文物的過程中,他的最佳搭檔就是他弟弟溥杰了。
那時候溥杰因為要陪伴溥儀讀書,所以他每天都能夠出入皇宮,趁著讀完書后離開紫禁城這個空檔,他把城內的名貴古玩和字畫偷偷帶到城外送往偽滿洲國的皇宮中,所以偽滿洲國皇宮的東院圖書樓里,藏著很多珍貴的古籍和字畫。
當抗日戰爭結束,溥儀從滿洲國的皇宮中逃出,里頭的文物處于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果不其然,偽皇宮的守衛看中了這些寶物并偷偷地一件一件把這些寶物偷運出去,可久而久之就不再畏畏縮縮了,變成了光景正大的名取。發展到后來這些寶物成了他們哄搶的對象。
于是乎藏在偽皇宮中上千的珍貴字畫被人全數偷去,而一幅名叫《十詠圖》的珍寶也因此流落凡間。據記載,《十詠圖》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婉約派詩人張先在家中思念父親時創作的。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時一個看上去像一個農民的老人懷揣著畫走入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此時的北京琉璃廠來往全是淘寶的人們,而《十詠圖》也在這時重現民間。
當老人把畫卷遞交到拍賣公司老總手上,專家經過鑒定后十分激動,因為這幅很有可能就是北宋詞人張先的名畫,正當專家想要做進一步的鑒定時,老人就帶著畫卷匆匆地離去了。之后拍賣公司的專家們與老總一起尋找了關于《十詠圖》的資料,證實了老人手上的畫卷正是北宋名畫《十詠圖》。
后來專家們找到了那位身懷名畫的老人,并且文物局的工作人員也找到了老人,他們說國家有政策,若是愿意把畫獻出的話,國家為了保證持有人的利益愿意出一萬元來購買,可老人并沒有答應,這幅畫后來轉交給了北京翰海拍賣公司,進入了拍賣市場。當拍賣公司拿到這幅畫的時候,立即就讓人前往北京故宮博物院請來了著名的詩畫鑒定專家徐邦達先生來重新鑒定,再次確認了這幅畫的身份。
當以徐邦達為首的一眾專家知道這幅是從故宮流失出來的名畫時,他們決定要把畫買回來,于是乎拍賣當天,文物局副局長和徐邦達親自趕到現場,他們通過電話委托競價,最終這幅畫以一千九百八十萬的天價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