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隨著以色列國的獨立宣言生效,英國的任務即將結束。英國駐巴勒斯坦高級專員阿蘭·坎寧安爵士離開該國,接受了部隊的敬禮。(羅伯特·卡帕攝)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耶路撒冷。英國最后一任巴勒斯坦高級專員艾倫·坎寧安爵士抵達海法機場。他從這里乘船返回英國。他在這里與猶太人市長海法·沙巴泰·內維克,副市長卡拉揚,猶太人社區主席M·萊文等人道別。(羅伯特·卡帕攝)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耶路撒冷。英國負責巴勒斯坦問題高級專員艾倫·坎寧安爵士離開該國。同一天,猶太民族委員會和猶太復國主義總理事會宣布成立以色列國。(羅伯特·卡帕攝)
1948年阿以戰爭期間,在被安置到難民營之前,難民們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圣路加收容營生活。(羅伯特·卡帕攝)
1948年6月9日,以色列,耶路撒冷。以色列政府軍的一名成員,一個哈加納人,在阿拉伯人占領的舊城周圍的建筑物里。(羅伯特·卡帕攝)
1949-1950年間,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前雅法門附近的商店。(羅伯特·卡帕攝)
1952年,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蒼鷺路一景。在巴以戰爭四年后,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上依然能看到反坦克路障。 (喬治·羅杰攝)
耶路撒冷,1957年。從以色列一邊的橄欖樹林中眺望大衛塔和耶路撒冷舊城。(布特·格林攝)
1966年,耶路撒冷。一個孩子在傳統禱告學校的院子里玩耍,這里位于東、西以色列邊境的“華盛頓線”上。出現在遠端的地平線上的是耶路撒冷舊城的城墻。(米查·巴-阿姆攝)
1967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在進入圣殿山的圓頂清真寺之前,阿拉伯穆斯林要先洗腳。(倫納德·弗里德攝)
1967年6月7日,以色列發動六日戰爭。在攻占圣殿山和西墻后,一支以色列傘兵部隊進入了糞廠門(耶路撒冷舊城的一座城門,是汽車的主要通道),遭到狙擊手射擊。(米查·巴-阿姆攝)
1967年6月7日,在占領了東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和西墻后,一名以色列傘兵奔赴交火中的糞廠門。他在交戰中被殺。(米查·巴-阿姆攝)
1967年6月7日,東耶路撒冷,圣殿山。在被占領的東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前面,靠近猶太人神圣的圣殿山遺址,快樂的以色列士兵揮舞著俘獲的約旦國旗在占領的清真寺前面拍照。(米查·巴-阿姆攝)
1967年6月7日,耶路撒冷。以色列士兵解放了舊城,圓頂清真寺。(米查·巴-阿姆攝)
1967年6月,以色列,耶路撒冷。六日戰爭。從馬格里布門看到的西墻。(米查·巴-阿姆攝)
1967年6月,以色列。從約旦人手中新近解放的耶路撒舊城。 一名以色列士兵抹去哭墻上的阿拉伯文字。(科內爾·卡帕攝)
1967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六日戰爭結束后,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無人地帶。(倫納德·弗里德攝)
1948年,耶路撒冷。集中營的受害者的骨灰回到了以色列,并安葬在耶路撒冷。(羅伯特·卡帕攝)
1967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城市阿拉伯區的猶太婦女等待公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