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愛發火或壓抑的人濕氣更重?中醫多是...
為什么愛發火或壓抑的人濕氣更重?中醫多是肝郁脾虛,疏肝是關鍵
大家都知道思則傷脾,就是說思慮過度,胡思亂想,壓力大會損傷我們的脾功能,脾虛必然濕重,,而怒則傷肝,那為什么愛發火生氣或經常壓抑生悶氣的人也會傷脾呢,其實在這種情況下確切的說更是肝脾兩傷,因為易怒煩躁會導致肝火旺,而長期壓抑的情緒如果不釋放出來又會肝氣郁滯,而在中醫五行中,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對脾克伐太過,即過度的制約脾的功能,或對脾不能正常行使升散疏泄的作用,這樣就會傷害到脾,導致脾病,這就是所說“知肝傳脾”。中醫將這種過度相克稱之為“相乘”,即肝克脾轉變為肝氣乘脾。由于脾病,不能正常運化所食之物,不能將之化生為營養物質,也就是脾失健運。
所以說,脾虛濕重分很多原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身體的真正原因,不要盲目的調理,這樣只會越調理越亂,比如肝郁脾虛,如果只是一再的健脾祛濕,而不疏肝解郁,降肝火,只會是去不完的濕。
那我們怎么判斷自己是肝郁脾虛呢?
1.剛才也說了,這種人呢,動不動就愛發火,或莫名其妙的就感覺郁悶,不愿很好的表達自己,釋放自己,什么都在隱忍,經常唉聲嘆氣
2.主要癥狀是胸脅兩側脹痛、食欲不好,或吃一點就腹脹,打嗝、反酸,但做了胃鏡等各種檢查卻沒發現什么問題,便溏,四肢倦怠困重,大腹便便,少氣懶言,腸鳴失氣,等。
3.面色萎黃舌頭尖尖的,舌邊偏紅,舌中間有一條或多條縱紋,好像舌頭是被折疊起來一樣或者舌質淡,舌體胖,舌尖部是圓的(水濕積聚在舌尖,使舌尖變圓),有齒痕
像這種肝郁導致的脾虛,先疏肝,再健脾
如何疏肝呢
第一 就是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這個別人幫不了你,只有靠自己
第二 平時我們可以選用玫瑰花,合歡花,菊花合用,泡壺花茶,以茶代飲,其中玫瑰花疏肝解郁健脾,合歡花解郁安神,同時養陰,菊花可降肝火,對疏解我們郁滯的情緒很有幫助。
第三 揉地筋 《黃帝內經》云:“肝者,其充在筋;肝氣衰,筋不能動。”肝主筋,所以每天堅持按揉“筋”,能養肝護肝。
道宗秘書里這樣描述:“天筋藏于目,地筋隱于足。”天筋在眼里面,普通人根本沒法鍛煉;藏在腳底的地筋,我們卻可以找到,并利用它保健身體。地筋也就是我們腳底的那根筋。
用一個舒服的姿勢坐下,將右腳放在左腿上,腳趾盡量向上彎曲,腳掌繃直,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用大拇指沿著地筋往腳趾的方向壓推、按揉以及彈撥,把它揉軟推松,可以去肝火,養肝氣,,對于增強精力和血液流通也是有很好的效果
剛開始會有一些疼,不過不用擔心,這是地筋打開的表現,左腳也是同樣的方法。每天推壓10到15分鐘即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