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深度揭露玄武門之變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道明君,他開創的大唐盛世被后世因其年號譽為“貞觀之治”而千載流芳。但是在即位之前,他并不是高祖李淵的首選繼承人,當時作為大唐儲君的是太子李建成。那么,李世民是怎樣奪得太子之位,并名正言順的成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的呢?這就要提到一件對初唐政局影響極大的政治事件——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在正史中有明確記載,《舊唐書·太宗本紀》載:“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髙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叚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于玄武門誅之。



”《新唐書·太宗本紀》載:“初,髙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徳等,太宗功益髙,而髙祖屢許以為太子。太子建成懼廢與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未發,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髙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東宮。”從史料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高祖李淵對李世民極為倚重,已有廢立之心,太子李建成害怕被廢,準備謀害李世民,結果還沒有開始實施就被李世民先發制人殺死于玄武門之內。表面看來,玄武門事件合情合理,可是我們也些許看出史書中有故意抬高李世民和貶低李建成之意,事情的原委果真是這樣嗎?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揭開這個歷史疑案。



(一)篡改史書
玄武門之變對李世民來說畢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在李淵葬禮舉行的前十天,他便通知史官要親自查閱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實錄》,被恪守祖制的史官婉言謝絕,其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保證史實記錄的可靠性,不被當權者左右。然而李世民并不甘心,又連續向房玄齡等提出要求,當時主管修史的房玄齡與許敬宗也知道皇帝最關注的是什么,就刪略國史為《高祖實錄》、《太宗實錄》獻上。可見實錄被篡改是無疑的,然而這還不能使李世民滿意,他認為史官將“玄武門之變” 寫的過于隱諱,說:“當年周公殺了管叔、蔡叔而周室安定,季友毒死叔牙才為魯國帶來太平。我這樣做是為了安定社稷、造福萬民。史官執筆何必特別隱諱呢?應該加以修改,刪除不實之處,直截了當的把事實記下來。”唐太宗自比周公、季友,把自己殺兄誅弟的行為說成是利國利民的正義之舉,多少有些自欺欺人。但他的這些話就為 “玄武門之變”定了性,以房玄齡為首的史官只能體察圣心,將兩朝《實錄》的有關文字修改到李世民滿意為止。一些學者認為唐國史對政變真相做了三大方面的修改: 一是夸大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及統一中的功績, 貶低李淵及李建成的作用,以此說明唐朝是實際是李世民締造的:二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功高被忌,受到迫害,被迫起而自衛;三是李建成是庸碌之輩,理應被李世民取代,也符合李淵的本意。通過這三方面的修改,李世民取得皇位繼承權是天經地義的。這就使得依據唐國史所修的新舊唐書關于玄武門之變記載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二)李建成其人
史書對于李建成的記載多是貶抑之詞,《新唐書》等史書把他說成是一個毫無建樹,貪戀酒色,庸庸碌碌之輩,而“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這一評價是不客觀的,關于唐朝創建過程的史書還有一部《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從公元617年5月李淵太原起兵到次年5月長安稱帝的史實。作者溫大雅在李淵起兵時被“引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掌文翰” ,由于他親自參與了起兵的一系列活動,再加上《起居注》撰于“義寧、武德間”,成書于“玄武門之變”之前,作者不可能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以說《起居注》的史料價值是比較高的。這部書記載了李建成在唐朝建立過程中的一些功績,里面說道一件事,就是在在唐武德四年,由于唐王朝安撫不當,原竇建德部將劉黑闥起兵反唐。李世民奉命圍剿,進展很不順利,不得以采取了一些強硬措施,即將抓住的叛亂分子懸名處死并擄沒其妻子和兒女,結果付出重大的代價,行軍總管郯勇公羅士信戰死,苦戰數月才擊敗了對方。可是沒過多久,劉黑闥東山再起,很快就收復了故地。這次李淵派李建成前去鎮壓。李建成則采取了更為成熟的戰略,他一方面在軍事上爭取主動屢敗叛軍,另一方面利用百姓厭惡戰爭渴望安定的心理,展開強有力的政治攻勢,對叛軍采取懷柔政策,即將俘虜釋放回家,讓他們回去宣傳唐軍優待俘虜及其妻小的政策,使“百姓欣悅”,從而達到分化瓦解敵軍的目的。這一策略很快奏效,李建成從武德五年(公元622 年)十一月奉命進討到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正月平定山東,前后僅用兩個月的時間。與李世民相比,李建成在政治軍事才能上則顯得更為成熟老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建成并非像一些史書上說的一無是處。其實,在唐朝草創階段他一直是和李世民并駕齊驅,雖不如李世民,可也戰功顯赫。

李淵稱帝后,封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為秦王,一個主政,一個主軍,李淵也許沒有認識到,看似偏向于李建成的冊封卻做大了李世民,以至功高震主,使奪權斗爭更加復雜化。李建成在成為太子之后,主要職責是輔佐李淵處理政務,可以說當時的形勢對李建成是非常有利的:其一他得到了手掌兵權的四弟齊王李元吉對他支持,而且獨掌東宮武裝長林兵;其二,李淵對他的地位是肯定的,而且他的一些作為也受到了后宮妃嬪的普遍稱贊,李淵的兩個愛妃就常常在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其三,外朝有從晉陽起兵就跟隨李淵的老臣裴寂、封倫等人的擁戴;其四,他籠絡了一些治國安邦之才,文有王珪、魏征等謀士輔佐,武有薛萬徹、馮立等猛將出力。加之他是嫡長子,皇位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李建成的地位是相對穩固的,至少沒有一些史書中提到的被廢的可能性。和李建成在朝中擴張勢力不同,李世民這時主要是在南征北討的軍事活動中培植力量,先后平薛仁杲、滅劉武周、俘竇建德、降王世充,廣樹威望,網羅人才,同時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使得李淵不得不高封厚賞,成為一支可以與太子一較短長的強大力量,當然這些也讓李世民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不甘心只做一個王爺,有了謀圖大寶之心。面對秦王勢力的咄咄相逼,李建成的弟弟李元吉和謀士魏征等曾多次勸太子除掉秦王,《舊唐書·魏征傳》記載,說魏征見秦王功勞越來越大,官職和威望也越來越高,總是勸李建成早早動手。可是李建成這個人,《資治通鑒》說他“性頗仁厚”,就是性格比較寬厚,也可以認為他缺乏果斷,所以最初他并不同意對李世民下殺手。事實也正是如此,武德七年,李元吉于臥室埋伏護軍,準備行刺李世民,結果被李建成制止。同樣,魏征的建議李建成也沒有采納。這說明在前期李建成在對待李世民奪權問題上采取了較為克制的態度,盡量避免骨肉相殘,也表明李世民的勢力舉足輕重,所以只能采取較為穩妥的策略,避免激化矛盾造成政局不穩。但這也使他錯失了除掉李世民的最好時機,之后他真想痛下殺手的時候卻屢屢失敗,時不我予。在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問魏征:“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征說:“皇太子要是聽我的話,也不會有今天的禍事了!”對此李世民是贊同的,并以一位政治家的胸襟包容了曾經是自己政敵的魏征。
李建成當時沒有采納刺殺李世民的建議,實際上他還是采取了許多實際行動來打擊李世民。他知道,李世民和他爭奪繼承權的資本就是其軍權和龐大的勢力,他曾說過,“秦王以抵御外寇的名義總攬兵權,是要實現他篡奪權位的陰謀。”所以李建成采取了一系列逐步削奪李世民權勢的策略:其一,瓦解李世民的勢力,為此他請求李淵將李世民的主要謀士房玄齡、杜如晦驅逐出秦王府,不許私自謁見,接著又將武將程咬金調為康州刺史,還企圖收買尉遲敬德,只是沒有成功;其二,奪取李世民的兵權,武德九年,李建成利用突厥犯邊的時機,請求李淵派李元吉為帥,征調秦王府精兵驍將。這用的是釜底抽薪之計,既可以名正言順的奪取李世民的兵權,又可以增強己方的力量。可是這樣也迫使李世民提前行動,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這顯然是李建成沒有想到的。
奪權的斗爭以玄武門之變而結束,李建成被殺不能說是其咎由自取,可也能看出來他沒有李世民那樣強有力的政治手腕,也低估了自己的對手,他的失敗有其必然性。
(三)李淵的態度
面對兩個兒子視同水火的奪權斗爭,身為皇帝的李淵不是不清楚。那么他對于李世民與李建成以及玄武門之變是怎樣的態度呢?是否是史書中所提到的,他早有廢立之心,偏向于李世民呢?
關于李淵的態度問題,史學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他是站在李建成一邊的,有幾件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前面我們也提到,武德五年,李淵派李建成帶兵討伐劉黑闥,封其為“陜東道大行臺及山東道行軍元帥,河南,河北諸州并受建成處分,得以便宜從事”, 給李建成很大的權利,取消李世民統管陜東道行臺的權利。接著又驅逐隸屬于秦王府的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調離程知節等武將。武德七年,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奪權斗爭逐漸白熱化和公開化。李建成怕夜長夢多,準備趁李淵行幸宜君仁智宮之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有人告密李淵,李淵盛怒之下,私許立世民為太子,命其前往鎮壓。李建成見陰謀泄露不得以前往仁智宮謝罪,并派李元吉買通后宮四妃和外朝封倫表里配合, 內外游說。結果事情不了了之,只把東宮王珪、韋挺、杜淹等人當作替罪羊流放,以減輕太子的罪責。武德九年,李淵還準備貶責李世民,由于陳叔達等人諫阻,沒有實行。武德九年,李淵接受李建成的建議,派李元吉為帥,取代李世民,征調秦王府驍將秦叔寶等武將,又挑選秦王府精兵驍勇,供其調遣。李淵還和自己的近臣裴寂等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這個兒子(指李世民)執掌兵權久了,在外專制,被那些讀書漢(指房、杜等文臣)教的不像是我以前的兒子了。”這些事情說明李淵一直在打擊和削弱秦王勢力,目的是維護太子的地位。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淵的態度是在微偏李建成的前提下相對中立的。李建成是嫡長子,李淵吸取了隋朝廢長立幼的教訓,對于太子建成他是比較維護的,當然從各方面來講,李建成這個太子還是合格的。可也應看到,雖然李淵做了許多維護太子地位的事情,但他對李世民的功勞、才干也是看在眼里,同樣是自己的兒子,他也不愿意過于損害秦王利益,所以對李世民的打擊并沒有損害其根本,否則也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了。而且李淵對李世民一直是有功必賞,武德元年,李淵任命李世民為陜東道行臺、尚書令、武德二年為大將軍,總管九州軍事,到武德四年任其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武德八年為中書令,使李世民不僅擁有軍權,而且擁有行政權,位居宰輔。其權勢之大,是無人可與比擬的。當然,這與李世民立下的不世功勛密切相關,可是李淵是何等樣人,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帝,雄才偉略,他不會不知道兵權的重要性,他把兵權交在李世民手上,使李世民能夠與李建成分庭抗禮,說明他在政治上是在找一個均衡,他知道兩個兒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保持中立,無論誰最后勝出,他都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隋文帝的悲劇是李淵不想重演的。所以當玄武門之變后,他順理成章的成全了李世民,做了淡出權力中心的太上皇。
事實證明李淵是明智的,李世民即位之后對李淵非常好,其實李世民對李淵的這種態度是理解的。史載: 貞觀八年3月,李淵宴請西突厥使者,李世民流著淚對李淵說:“百姓安定,四夷都來歸順,都是因為我能遵奉您的旨意,哪有我的功勞!” 于是李世民與文德皇后輪流給李淵進御膳, 并獻上御衣物, 一家人甚是融洽。這一年,李淵還在長安城西閱兵,并置酒于未陽宮,朝中三品以上官員都來侍奉。李淵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 又遣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 高興的說:“胡、越一家,這是自古以來沒有的事啊!”李世民捧杯向李淵祝壽說:“兒臣早年蒙您慈訓,教我以文道;后高舉義旗,平定京都。又因為您睿智決斷,相繼平定薛舉、武周、世充、建德,三數年間,一統天下。正是由于您對我慈愛恩寵,我才能擔當如此重任。現在上天垂青,四夷來附。這哪是憑借我的智力,都是您的圣裁決斷。”李淵聽了很高興, 群臣皆呼萬歲, 宴會到深夜才結束。此前,李淵聽說擒獲了頡利可汗,感慨的說: “漢高祖被困白登,不能報仇;現在我的兒子能滅突厥, 看來是我托付得人,還有什么可憂慮呢!”他召李世民與貴臣十余人及諸王、妃、主置酒凌煙閣。酒酣,李淵自彈琵琶,李世民則起舞助興,公卿大臣趕忙站起為李淵祝壽,父慈子孝,其樂融融。還有一次,李世民與李淵在大安宮飲宴,李世民與皇后向李淵獻飲膳及服御之物。宴會后,李世民親自為李淵抬轎至殿門,李淵不許,命太子替代。在李淵生病后,李世民整日憂慮,博求醫術,祈告明靈,態度極為懇切。后李淵病愈,李世民特降詔賜物天下。李淵去世后,李世民執喪超過了禮數,面容憔悴,久疏朝政,文武百僚都不知該怎么辦。所有這些說明李淵的晚景是幸福美滿的。我們不妨假設: 如果李淵不是中立,而是旗幟鮮明,毫無保留地維護建成太子地位又未采取有力措施而釀成宮變結局,那么,李淵后來還是否會有令人稱羨的晚景是大可懷疑的。
(三)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
在分析了李建成其人和李淵的態度之后,讓我們看看玄武門之變的真正主角李世民是怎樣發動這場徹底改變初唐政局的宮廷政變的?是否真是史書中說到的被迫自衛,還是早有預謀?又為什么選擇玄武門作為發動政變的地點?我們來一步步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
一、功高蓋世,覬覦皇位
前面我們提到,李建成不失為一個出色的儲君。可是歷史偏偏給他安排了一個更加優秀的弟弟,李世民自幼就聰睿過人,玄鑒深遠,臨機果斷,不拘小節。少年的世民在祖輩尚武精神的影響下,喜歡騎射,而且臂力過人,所射的箭比普通人的要長一倍,可以洞穿門闔。在自身的努力下,小小年紀,就能百步穿楊,箭無虛發。隋末的大動亂,正好給了他大顯身手的機會。從李淵晉陽起兵到長安登基這段時期,李世民屢立戰功,功在建成之上。李淵登基后按照“立嫡為長”的慣例,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李元吉為親王。但世民功大,李淵又任李世民為尚書令,使其名義上做首席宰相,當時這不失為一個兩全之策,使李建成與李世民兩兄弟都感到滿意,不會產生太大的矛盾。可是后來由于唐統一戰爭的需要,李世民常常要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出去征討割據勢力,軍功日大,就使他產生了覬覦皇位的野心,這種平衡隨之打破。《舊唐書·王知遠傳》載:在平東都時,李世民與房玄齡私訪道士王知遠,王知遠看到秦王,大為驚奇,斷定他日后要做“太平天子”,李世民非常高興。可見他早就萌生了做天子的念頭。
二、蓄勢待發,準備奪權
要想奪權成功,成就一番帝業,沒有自己的班底和根據地是不行的,李世民深諳此理。武德四年,在攻克洛陽以后,李世民以修整兵馬為由,遲遲不愿班師。其實,身為軍事家的李世民深知洛陽的重要性,幾朝古都,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且地處中原,有利于聯絡山東、河北、河南勢力。所以他趁機加緊在洛陽經營自己的勢力,一方面分散錢帛美女給諸將,對將領進行拉攏,還派房玄齡四處網羅人才,擴大秦王府的隊伍;一方面派溫大雅鎮守洛陽,一旦有變則便宜從事。這樣以洛陽為中心的地方勢力形成了。到統一戰爭結束時,在戰爭中涌現出的一批驍將,如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張世貴、段志玄、屈突通、李孟常、翟長孫等都被李世民籠絡為心腹。雖然唐初人才缺乏,秦王府好多文武官員都調到別處為官,但李世民從不推薦這些人到外地任職,把他們統統留在秦王府。除了自己招攬人才外, 李世民還展開同李建成爭奪人才的斗爭。武德四年, 李世民建議開辦文學館,招收四方之士,名義上是同文人討論儒學經義,實際上以此做掩蓋,儲備人才,積蓄力量。洛陽平定時,名士杜淹欲投靠李建成,李世民得知,急忙將他招進文學館,后來,杜淹積極參與李世民的奪權之爭。李世民還收買李建成的近臣王晊,又買通掌管玄武門的將領常何及敬君弘、呂世衡等以為內應。與此同時,李世民還在朝中和后宮尋求更多支持。經過努力,朝中蕭瑀、陳叔達站到他的一邊。武德九年,李淵對李世民不滿,將要加以貶責,陳叔達力諫乃止。李世民還派王妃長孫氏在宮中活動,賄賂嬪妃,盡力彌縫。玄武門之變時,長孫氏曾親自上陣,事成后,她又幫著李世民慰勉將士。正是因為長孫氏的識大體、顧大局,所以李世民一生都對長孫皇后非常尊敬。
對于李世民的所為,他的文臣武將是深知其心意的。如果說李世民不甘心做藩王,這些人更不甘心只做秦王府的潛邸小臣。既然選擇效忠秦王,他們就只能幫助李世民奪取政權,自己的利益才能的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和保障,否則奪權失敗,不僅秦王,他們也會成為太子黨的桌上魚肉。所以房玄齡、杜如晦等謀士極力勸說李世民盡快誅建成、元吉以承大業。文臣如此,武將更是如此,尉遲敬德等主張大義滅親,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們甚至故意激李世民,說如果我們的建議您不采納,我們就找草澤隱蔽起來,不在您身邊服侍了。可以說,李世民的成敗直接與這些文臣武將的利益掛上了鉤。其實李世民何嘗不想立刻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只是他認為時機還未成熟,但他很贊同這些部下的主張,史載“太宗然其計”,加緊政變的準備活動
三、玄武宮門,喋血推刃
以上事實表明,李世民的奪權不是被迫,而是蓄謀已久。所以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有其必然性。就在李世民等待最佳時機的時候,一件事迫使他提前動手,前面提到,武德九年五月,突厥數萬騎叩關來攻,按照慣例,應由李世民率軍出戰,但李建成卻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和羅藝出征,李淵答應了,李元吉立即要求征調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等同行。這實際上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向秦王府發難的信號,可是李淵“知其謀而不制”。 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馬上派長孫無忌將已被驅逐出秦王府的房、杜召回,讓他們穿道士服, 潛入秦王府計事,同時通知程咬金火速趕來準備密議政變。此時,李建成與李元吉也在加緊準備,下朝后他們便密謀于東宮,李建成說:“既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我和秦王到昆明池設宴為你送別的時候,令壯士將其殺死,就說暴卒,皇上沒有不信的道理,尉遲敬德等既然被你掌控,將其坑殺,誰敢不服!”不成想這個密謀被李世民在東宮的臥底太子率更臣王晊知道,告密于李世民。李世民聞訊,當機與眾謀士武將商議,決定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建成和元吉。經過周密策劃,他們決定在玄武門伏殺二人。
玄武門即宮城北門,宮城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太極宮是唐初政治中樞,其南邊是皇城,東西兩側有東宮和掖庭宮,都比較安全,惟獨北邊與曠野相同,且地勢較低。因此太極宮北邊的玄武門就顯得極為重要。若玄武門失守,太極宮便處于危險的境地。玄武門的得失事關宮城和皇帝的安危,所以駐有重兵把守,如果沒有內應,在這里發動政變是不可能的。同時這里也是出入禁中的咽喉要道,平常只有李家兄弟和大內宮妃、宦官從此出入。李世民及其謀士之所以選擇玄武門作為政變的地點,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一、秦王府的兵力在京城不及東宮和齊王府的兵力,直接進攻東宮和齊王府成功的把握性不大;二、玄武門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后宮的必經之路;三、玄武門守將之一常何早在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收買為心腹,只要在常何當班的時候誆建成和元吉入玄武門就可以關門打狗,容易取得成功;四、玄武門直通李淵寢宮,事變后可以立即控制李淵,挾天子以令諸侯。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和元吉“淫亂”后宮,李淵不知事態真相,決定次日召建成和元吉問個明白。六月四日,玄武門常何當班,天不亮,李世民就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世貴等伏于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早早就被李淵召喚。二人走進玄武門,走到臨湖殿的時候,忽然感覺情況不對,立即調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李世民從后面呼喚二人,這時二人明白不妙。李元吉張弓向李世民連射三箭,可是由于事出突然,元吉難免驚恐,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所發之箭沒有傷到李世民分毫。說時遲,那時快,擒賊先擒王,李世民趁二人驚魂未定,張弓直射建成,前面提到,李世民臂力驚人,射箭可洞穿門闔,且箭術精準,只一箭就將李建成射死。這時,尉遲敬德率七十余騎趕來,又將元吉射落馬下,但傷勢不重。李世民催馬追趕元吉,不想被樹枝掛落,李元吉撲上來奪下李世民的弓箭,用雙手扼住他的喉嚨,以李元吉之力,須臾之間就可掐斷他的喉嚨。千鈞一發之際,尉遲敬德騎馬大呼而上,李元吉這才丟開李世民逃向武德殿,尉遲敬德張弓將其射殺。玄武門的情況很快傳往東宮,東宮和齊王府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將領聞知玄武門有變,立刻帶領人馬趕來。李世民命大將張公瑾閉門拒戰,但秦王心腹玄武門將佐敬君弘、呂世衡大呼死戰,被馮立所殺,情勢十分危急。關鍵時刻,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級以示宮、府兵,眾人四散奔逃。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大獲全勝。
而這個時候,李淵還在宮內的海池上泛舟游玩,李世民命尉遲敬德前往后宮“宿衛”,實際上就是讓李淵知道事變結果,威逼其承認既定事實。尉遲敬德披甲持矛直至海池,口氣強硬的向李淵奏報:“秦王因太子、齊王作亂,已舉兵將其誅殺,恐驚動陛下,特地讓臣來宿衛。”李淵聽后大驚,問計于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裴寂沒敢表態,蕭瑀、陳叔達進言說:“建成、元吉本來心懷異心,嫉妒秦王功高望重,現在奸謀敗露,秦王已經將他們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如果能立秦王為太子,委之國務,豈不省心!”李淵畢竟是老謀深算,答應的很爽快,說道:“好的很,這正是我長久以來的心愿!”立即親筆寫了敕書,命令諸軍聽從秦王號令。大局已定,李世民趕來與李淵見面,父子倆抱頭痛哭。李淵隨即頒發詔書,立秦王世民為太子,建成、元吉十個兒子均以謀反罪處死。
兩個月后,李淵宣布退位,成為安享晚年的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改元貞觀,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改變了李世民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我們不必因為李世民殺兄誅弟逼父而過于苛責。作為一個政治家,一個統治者他是合格的,正因為他的出現,才開啟了“貞觀之治”,為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也使唐朝主宰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盛極一時的東方大國,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玄武門之變真正的罪魁禍首應該是他!
玄武門之變的前后經過,李建成手下武將的逆襲,李世民差點被圍殺
他殺兄奪權,開創盛世,死后身世成謎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淵欲罷黜李世民,李世民說出十一字后轉危為安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真相竟是這樣的!
玄武門之后李世民本想殺父皇?李淵一句話保住自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七台河市| 滦南县| 万宁市| 德令哈市| 金塔县| 林口县| 洮南市| 大新县| 沙坪坝区| 罗江县| 彭山县| 娄底市| 栾川县| 泗水县| 双辽市| 炉霍县| 朔州市| 泸溪县| 鹤山市| 灵寿县| 来宾市| 蒙自县| 承德县| 鹰潭市| 那曲县| 瑞昌市| 墨脱县| 嘉义县| 翼城县| 酉阳| 湘西| 乌兰浩特市| 新巴尔虎右旗| 昌宁县| 榆林市| 临泽县| 手游| 故城县| 武鸣县| 洛南县|